1、選擇直播帶貨,更側重銷售轉化還是廣告展示?
雖然兩者都會讓廠商選擇頭部流量,但側重點不同會直接影響廠商的定價邏輯,如果側重前者,那就是走量,需要絕對低價;如果側重後者,那就是展示,不會犧牲利潤砸出成交量
2、如果側重銷售轉化,那是為了拓展市場還是消化庫存?
3、如果是為了拓展市場,那如何實現導流(將消費者從網紅主播導向自身品牌)和復購?
尤其重要的壹點是,如何引導消費者從消費單品/爆品向其他商品的銷售轉化?其實就是如何建立並強化品牌認知。
4、直播銷售勢必會常態化,如何搭建自營?
直播銷售是肉眼可見的趨勢,每次找主播肯定不現實,所以搭建自己的直播頻道很重要。現在的廠商基本都是讓自己的員工來做,員工完全在獎金提成的激勵下靠自己的蠻荒之力。未來(其實是眼下)這勢必會誕生壹個巨大的培訓市場,成為網紅經濟的重要壹環。個人認為這塊培訓領域倒是可以提前布局。
二、站在消費者角度
1、當消費者在圍觀直播時,真正圍觀的是什麽,主播?商品?
如果圍觀的是主播,那就是主播賣什麽我就買什麽,則平臺和廠商就很被動,流量會被主播帶走;如果圍觀的是商品(即全網最低價),那平臺和主播就很被動,這樣的消費者毫無忠誠度,哪裏價低去哪裏,怎麽實現消費者黏性?平臺的核心優勢在於流量,所以新興平臺很難出現。
2、消費的邏輯是什麽?
目前的邏輯是主播決定賣什麽,消費者圍觀商品,然後圍觀過程中選擇她需要的。這其實是賣方市場。
有的主播會有商品預告,在自己的微信群裏提前公布,粉絲到時去圍觀購買即可。但對於非粉絲而言,很有可能我圍觀了2個小時,發現沒有我需要的東西,那這樣的銷售邏輯就有點奇怪了。除非直播的邏輯是,回到上壹條,主播賣什麽我就買什麽,主播依靠個人魅力強行創造出消費者的購買欲。
但理性來講,當今的生產關系生產力決定了我們應該是壹個買方市場,那麽未來的直播銷售邏輯,有沒有可能是消費者需要什麽,將需求提交給主播,主播依靠自己的流量優勢去和廠商談壹個最優惠的價格,然後再進行直播銷售。這其實就是基於下遊供應鏈形成的強勢話語權了,也就是壹個大型團購,那麽這件事是否會對美團形成巨大威脅?阿裏在不斷的提升推動本地生活頻道(在支付寶的展示位不斷上升),如果阿裏本地生活借助直播做大了,美團怎麽辦?
而且如果真的走到這壹步,那“直播”與否,還重要嗎?全網最低價的時候,消費者閉著眼買買買就好,何必非要看著主播的臉呢?這也回到了上壹條,所以圍觀的是主播?
三、站在主播角度
1、主播的核心優勢是什麽?
眼下肯定是粉絲量,有了粉絲量就有了話語權,就有了想象力。那麽未來呢,薇婭已經在做自己的供應鏈,這是很復雜但很有前瞻性、眼光格局想象力的事情,涉及從上遊選品到下遊銷售,幾乎就是壹個供應鏈管理服務業了。如果真的做大做強了,那麽接下來就到了第二個問題,
2、主播有可能把自己打造成壹個平臺嗎?
也就是說,薇婭可能離開淘寶,成立自己的垂直電商平臺嗎?道理上來說沒問題,畢竟張大奕的如涵都已經上市了,但看看如涵的股價表現,就說明如涵的商業模式市場並不看好。那麽薇婭的平臺會怎麽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