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guǎn)姓有三個起源:
1、系出自姬姓,為周武王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中華姓氏源流》和《廣韻》記載,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朝,封其三弟叔鮮,稱管叔於管(今河南省鄭州市),建立管國,使他與蔡叔度壹起管理商朝遺民。武王死後,年輕的成王即位。由於成王太年輕,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認為周公旦的統治對周朝不利,於是聯合武庚發動叛亂,不久被周公旦平定。周公旦死後,他的子孫就以他生前的封地 "管 "為姓,稱 "管"。
2、出自姬姓,為周穆王之後,以邑為氏。據《通誌-氏族略》和《風俗通》記載,周穆王時,其庶子分封於管邑,管仲始顯於齊,其子孫以 "邑 "為氏。管仲是周穆王之後,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後任齊相,輔佐齊桓公治理國家。管仲的後代也姓管,稱為管氏。
3、來自其他民族的改姓。西伯利亞瓜爾佳氏,漢姓為管氏。
姓氏始祖:管仲。名夷吾,卒謚敬忠,又名敬仲。郢商(今屬安徽)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是周穆王之後。管仲本輔佐公子糾,壹箭射中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裝死逃過壹劫,後公子小白回國即位,即齊桓公。他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為相。管仲感恩戴德,輔佐齊桓公推行改革,百貨斂財,尊王攘夷,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亂被殺,名聲身敗名裂,而管仲聲名顯赫,德才兼備,使穆王納管姓為庶人,故管姓後裔管仲為管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布
從以上可以看出,管姓的主要來源有兩支,或文王之後,或穆王之後,兩支均出自姬姓,與****,血緣關系相同。在西周眾多諸侯國中,管國立國早,滅亡早,管叔鮮被誅殺,其後裔隨風飄流,到彼岸棲息,當齊魯富庶時,播遷的後裔大多遷徙到山東,也有遷徙到安徽南部、江蘇北部和河南東部壹帶的人。春秋時期,管名之人除管仲外,還有同時管子至父,亦為齊人。可見此時的管姓仍主要繁衍於山東。西漢歷史上的管姓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軍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等,管姓郡望平原應形成於秦漢之際。東漢農民軍首領管亥,也為齊人,在常服管霸、頓丘(今河南清豐)人管伯,可見此時已有管姓在河南定居。另東漢初年,已有山東副軍務管司藏從豫章源壹帶遷徙到福建寧陽招賢裏洋崗壩(今寧化水西張坊村)居住。三國時北海郡朱虛(今山東臨朐)人管寧,避居遼東三十余年,有子孫居於當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蕩,管姓避亂西遷秦隴,南下瀟湘。據《管氏族譜》記載:"齊魯有管仲後裔,秦隴有管純後裔,湖湘有管修後裔,遼東有管寧後裔"。南北朝時,也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管崇即金陵郡(今江蘇常州)人。唐宋之際,江南管姓興盛。唐五代後,管司藏有後裔真郎,隨源遷回江西居住,後其後裔遍布閩、粵、贛。宋代詩人管見追隨父業,從龍泉徙居臨川(今屬江西)。元代,翰林學士關礻韋在河南光山成家。明初,光山壹支遷居新蔡。同時,作為明代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姓氏之壹,關姓先後遷居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據《明清狀元題名碑記》載,明清時期,管姓又首遷五十五人,三十五人為江蘇、江西、浙江人,剔除其獨特的文化氣息,認為管姓在這三個地方分布廣泛,而另外兩支則在湖北、雲南壹支,北方則以山東莒州(山東)為多。北方以山東莒州(五姓)、高密(二姓)和陜西鹹寧(二姓)為多。管姓在這壹時期的分布由此可見壹斑。此時的管姓已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僑居海外。另有山東管姓闖關東謀生。現在,管姓在全國分布廣泛,特別是江蘇、山東等省多有此姓,兩省管姓約占全國漢族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管姓是目前中國姓氏排行第壹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九。
三位歷史人物
管仲:字夷吾。春秋時期齊國人,與鮑叔牙交好,視為知己。後經鮑叔牙推薦,任齊國宰相,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他執政四十余年,推行改革,使齊國富強,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著有《管子》86 篇。
管寧:三國時期學者,北海郡朱虛人,周遊列國,博學多才。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他逃到遼東,聚眾講《詩》、《書》三十年。回到家鄉後,魏文帝想讓他做太中大夫,他沒有答應。明正帝讓他出來做光祿勛,他又不同意。他的著作有《姓氏論》。
關與:宋朝官員,泉州人。崇寧年間,黃庭堅被貶到當時關和任職的益州。當時,關驥在益州任職。他不避權勢,與黃庭堅關系密切。黃庭堅寫了壹塊 "折桂亭 "的匾額送給他,說:"妳的兒子壹定能考上學士。後來,果真如此。
關湛:宋代官吏,字定夫,龍泉人。世居臨川。三遷大理卿,政績卓著。著有《定齋類稿甲乙集》。
關祿:三國時期魏國平原(今山東省)人。他精通《周易》,善於占蔔,相傳他的預測都很準確。
管崇:金陵郡(今江蘇常州)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613年率眾起義,推劉元瑾為主,任尚書仆射,後戰死軍中。
關建:關健:龍泉(今屬浙江)人,宋代官員、詞人。宋朝官員、詞人。曾任廣東巡撫,授廣州知府。有《楊拙堂詞》。
鑒真:江蘇武進人,清代畫家,字養甫,號松屋。乾隆時為翰林,官至漕運總督。工花鳥畫,尤善牡丹。尤善牡丹。有《松雅集》。
關升:浙江瑞安人,清代書法家。他的書法以 "風雅"、"神韻 "和 "學歐、趙 "聞名於世。管廷佐:上海嘉定人,清代學者。同治元年進士,工詩,善飲酒,工書法,曾任泰州學政。
關公明:三國時期魏國學者。
關涉:宋代詩人,龍泉(今屬浙江)人。為人仗義豪爽,擅長寫詩。他擅長寫詩。宋神宗想授予他官職,他沒有接受。人稱 "臥雲先生"。人稱臥雲先生,著有《白雲集》。
平生:元代著名女畫家。吳興人。原名魏夫人,又名關夫人。善畫梅、蘭、竹,兼工山水。她的書法也很有造詣,擅長寫楷書。
關世仁:宋朝官員,龍泉(今屬浙江)人,熙寧進士。知建昌軍,善治軍,累遷右正言。後遷工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
關時敏: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人,明朝官員。任中書侍郎四十余年,忠厚可敬,處理大小事務,壹絲不茍,勤政廉政,深受百姓愛戴。
關松濤:山東巨野人,生於1902年,卒於1966年,19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管謨業:山東高密人,當代著名作家,筆名莫言。1982年開始小說創作,作品有《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秋千架》、《球狀閃電》、《高粱酒》、《狗道》等。他在高密的東北農村創造了壹個藝術世界。莫言的小說創作往往借助符號和文字來表達對世界人生的理性認識、情感、理想和追求。
四、縣廳
1、縣
平原縣:西漢初置平原郡。相當於今天山東省西北部平原縣的面積。
晉陽郡:春秋時期原為晉國都城,後改為趙國晉陽邑。漢代在此置縣,為太平縣治。今山西省太原市境內。
2.堂號
廣實堂:春秋時期,管仲是齊桓公的宰相,輔佐齊桓公平定天下。他幫助齊桓公平定了天下,治理了天下。他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壹。孔子稱贊他 "壹匡天下"。
此外,關姓的主要堂號還包括"平原堂"、"白雲堂"、"過壹堂 "等。關姓也被稱為 "平原堂"。
====================================================================
關公祠總對聯
〖關公祠四字總對聯〗
竹苞松茂;
官廉民安。人民安居樂業。
--鶴頂嵌 "觀 "字四字聯
裕安高風亮節;
中孚豐功偉績。
--無名氏作《管氏宗祠總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期北海朱虛人管寧,字幼安,幼時與平原人華歆同座讀書。壹位高官乘坐華麗的馬車從門前經過,華歆放下書觀看時,他剪開席子,與華歆分開坐,並說:"妳不是我的朋友!"避戰亂去遼東後,魏文帝征他為太中大夫,明帝征他為光祿勛,他辭官不做。著有《姓氏論》。下聯典指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字仲,郢上人,經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命為司寇,尊稱為 "仲父"。他在齊國進行改革,建立選拔人才的制度,根據土地的好壞征收賦稅,利用官府的力量發展鹽鐵業,並鑄造和管理貨幣,調整物價,齊國從此強盛起來。他還以 "尊王攘夷 "為口號,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壹霸主。
幼安為人高潔;
仲姬才華出眾。
上聯典出《三國誌-關寧傳》,攸安壹心向學,後落得壹身正氣。
下聯典出元代管道升,其字仲基,書畫家,筆墨清奇。
公明神蔔;
中孚白公。
--無名氏作《管氏宗祠總聯》
上聯典出《三國誌-管絡傳》,管絡字公明,善占蔔。下聯典出春秋時期的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被尊稱為 "仲父"。
平原君世澤;
相國國孝。
--無名氏作《關氏宗祠總聯》
上聯典指關氏名族平原縣。下聯典指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
-----------------------------------------------------------------
【關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割席傳佳話;
減租建奇功。
--無名氏作《管氏宗祠總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期魏國學者管寧,字幼安,朱虛人。與平原華歆,同郡濱原同鄉,遊學外國,交敬善陳實,嘗與歆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通門者,歆廢書見之,寧與他切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下聯典指宋代吏部管史仁義,字元山,龍泉人。熙寧狀元,知建昌軍,善政,擢右拾遺,請蠲河北減租,以緩流民,壹方賴其賜。累遷工部尚書。官至吏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
白雲;
瑞陰秭歸亭。
--無名氏作《關公祠總聯》
上聯典指宋代詩人關師復,龍泉人,為人仁勇義。他為人仁勇義,又是詩人,所以神宗皇帝不讓他做官。學者稱臥雲先生,有《白雲集》。下聯典指宋朝官員關和,泉州人。崇寧年間,黃庭堅謫居益州,在益州時,不避權勢,與黃庭堅交往甚密。廷堅書 "折桂亭 "三個大字,並稱:"君家積慶,後必有士節"。言畢,果然如此。
-----------------------------------------------------------------
〖七字姓氏關公祠〗
九合諸侯征天下;
三遷公卿寧君古邦。
--《管氏宗祠總聯》作者無名氏
上聯典指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字敬仲,號管夷吾。他是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他先是幫助公子小白(即齊桓公)爭奪王位,失敗後經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命為上卿。他在位四十多年,根據形勢進行改革,使齊國富強起來。對外,他致力於 "尊王攘夷"、"九合諸侯 "的活動,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壹個霸主。管子》共有七十六篇。下聯典指宋代官吏管瞻,字定夫,龍泉人,僑居臨川。官廣西三遷大理少卿,政績顯著。有《定齋類稿》甲、乙集。
魏光寧實為名人;
元代道生女畫家。
--關公祠總聯無名氏作
上聯典出三國關寧。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他避居遼東,召人學習《詩》、《書》三十余年,後返回故裏。魏文璞召他為太中大夫,他拒不接受。明帝征召他為光祿勛,他也不辭。他也辭官不就。他曾有姓氏之說,現已無名。下聯典出元代女畫家管道升,字嘉紀,號吳興。壹字姚姬,趙孟頫之妻。又稱管夫人。她畫墨竹、蘭、梅,筆墨清麗,兼工山水、佛像,善文墨。她也擅長寫字和書法,與丈夫幾乎沒有區別。魏夫人之後,無人可比。
尊王攘夷,成就霸業;
通義經略,積累天文。
--無名氏管仲,春秋時期齊國人。下聯典指三國時期魏國學者管仲。
====================================================================
Appendix:關公典故與趣聞
【視死如歸】
"視死如歸 "源於 "韓非"。
"關 "字源於《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和《呂氏春秋-勿躬》。
鮑叔牙把管仲推薦給齊桓公,齊桓公問管仲改革政治、振興國家的策略和計劃,管仲回答說:"開辟土地,擴大城鎮,發展生產,物盡其用,我不如寧摯,請派他去做主管經濟的官;升降有度,載運有方,出入有節,禮儀嫻熟,臣不如修文,請派他去做臣不如東郭牙,請派他去做主管監察的官員;我不如王子產,請派他去做大司馬;我不如王子產,請派他去做大司寇;我不如蔣瞻,請派他去做掌管司法的官員;我不如寧誌,請派他去做主管經濟的官員;他不如習鵬,但他和習鵬壹樣優秀,請派他去做主管外交的官員。如果只想治國強國,請派他去做司法總長。如果您只想治國強兵,這五個人就夠了;如果您想成為諸侯的霸主,那有我管仲在就夠了。"齊國聽了非常高興。他聽從了管仲的話,最終成就了自己的霸業。
後來,人們用 "視死如歸 "來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的精神。
-----------------------------------------------------------------
"社鼠 "典故
"社鼠 "典故出自《韓非子》。"社鼠 "典故出自《韓非子》
春秋初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中的第壹霸主。有壹天,齊桓公問管仲,治理國家最大的煩惱是什麽?管仲回答說是廟裏的老鼠,齊桓公很不解。管仲解釋說,寺廟的墻壁是用木頭塗上泥巴做成的,老鼠喜歡在上面打洞,所以人們很難消滅它們。如果用火去熏,又怕燒壞木頭;如果用水去灌,又怕破壞泥墻。老鼠之所以沒有被消滅,就是因為寺廟的墻壁是木頭做的,國家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國王信任的小人,在外面大吵大鬧,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在裏面相互勾結,蒙蔽國王。如果我們不及早采取行動,發現並處決這種人,就會導致災難。這種人就是禍國殃民的社會蛀蟲!
後來,人們用這個典故比喻依仗權勢作惡。清代洪昇的《長生殿》中就有這個典故:"慎勿伸虎範雄,任縱社鼠市狐"。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關姓上將生平
關松濤少將
關松濤(1902-1966),原名關誌山,山東巨野人,1921年參加東北軍,時年19歲。1927 年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1931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 年考入南京炮兵學校,畢業後任東北軍第 49 軍炮兵營連長,參加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七軍副團長,參加了徐州、揚州等地的對日作戰。1938 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 年參加萬毅組織的抓捕東北軍第五十七軍軍長的行動,行動失敗後被監視並強行送往於學忠部受訓。途中逃脫,參加了八路軍。
抗日戰爭時期,任濱海軍區獨立旅參謀長,1943年任濱海支隊參謀長,參加開辟海陵縣抗日根據地,參加卡子山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入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7縱20旅旅長。1946年任遼寧軍區第2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和江南戰役。1947 年參加圍攻長春、解放沈陽。1948年任第四野戰軍第40軍153師師長,參加平津戰役。1949 年任遼寧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因病休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38軍參謀長,參加了第壹至第五次戰役。回國後,歷任炮兵學校副校長、高級炮兵學校副校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二級自由獨立勛章。
1966年5月1日因病逝世,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