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制成幹粉或結晶保存:蛋白質和酶固態比在溶液中要穩定的多。固態幹粉制劑放在幹燥劑中可長期保存,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幹粉0℃下可保存2年,-15℃下可保存8年。通常,酶與蛋白質含水量大於10%,室溫低溫下均易失活,含水量小於5%時,37℃活性會下降,如要抑制微生物活性,含水量要小於10%,抑制化學活性,含水量要小於3%。此外要特別註意酶在凍幹時往往會部分失活。 _
⑶在保護劑下保存:很早就有人觀察到,在無菌條件下,室溫保存了45年的血液,血紅蛋白僅有少量改變,許多酶仍保留部分活性,這是因為血液中有蛋白質穩定的因素,為了長期保存蛋白質和酶,常常要加入某些穩定劑:例如:①惰性的生化或有機物質:如糖類、脂肪酸、牛血清白蛋白、氨基酸、多元醇等,以保持穩定的疏水環境。②中性鹽:有壹些蛋白質要求在高離子強度(1 mol/L~4mol/L或飽和的鹽溶液)的極性環境中才能保持活性。最常用的是:MgSO4、NaCl、(NH4)SO4等。使用時要脫鹽。③巰基試劑:壹些蛋白質和酶的表面或內部含有半胱氨酸巰基,易被空氣中的氧緩饅氧化為磺酸或二硫化物而變性,保存時可加入半胱氨酸或巰基乙醇。總之,對樣品的保存必須給以只夠的重視,壹些常用酶的保存條件可參見《生物化學制備技術》(蘇拔賢主編)壹書中的"壹些酶保存的條件和穩定性"表,其他各種生物大分子和生物制劑的保存條件,可查閱有關的文獻和酶學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