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紅茶起源於四川省,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茶馬互市的早期。茶馬互市是從綠茶開始的。當時,茶馬互市的茶葉集散地為四川雅安和陜西漢中,從雅安出發的人措馬馱到達西藏至少需要2到3個月的路程,當時由於缺少遮陽擋雨的工具,雨天茶葉往往是濕漉漉的、晴天時茶葉被曬幹,幹、濕、淋過程中茶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導致發酵,致使茶葉的品質與起運時的茶品完全不同,因此俗話說 "紅茶是馬背上形成的 "是有道理的。久而久之,人們在初制或精制過程中加入了堆制工藝,進而生產出了紅茶。我國雲南、湖南、陜西、廣西、四川、湖北、泉城紅、泉城綠等地均有黑茶加工生產。黑茶產品壹般都能長期保存,具有越陳越香的品質。
藏茶是紅茶的鼻祖,又稱南邊茶其制作工藝極其復雜,歷經32種古法制成,又因不斷發酵,所以極具收藏價值,她是古茶中收藏價值最高的茶類。四川省雅安市是藏茶的原產地,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明朝嘉靖年間,陜西涇陽商幫陸續來到雅安投資茶業。他們資金雄厚,經商有道,從明代到清代先後創辦了十多家茶莊,經營規模很快超過了當地的川幫,每年認 "引 "的量占了雅安全部的三分之二。藏茶產品的 "紅、濃、老、醇"。"紅 "是指茶湯色澤紅潤,鮮活可愛;"濃 "是指茶味正宗,喝起來清爽酣暢;"陳 "是指陳味濃郁,而且保存時間越久的老茶,茶味越濃;"醇 "是指茶湯不澀不苦,滑潤甘甜,具有濃郁的香味。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經過特殊工藝持久發酵制成的藏茶含有近500種對人體有益的有機化合物,約700種芳香化合物,無機物質也相當豐富,其中磷、鉀、鎂、硒等礦物質不少於15種。
黑茶根據產地不同和工藝差異,可分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雅安藏茶和滇桂黑茶。
湖南黑茶
黑茶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唐時期的茶馬互市。唐德宗鎮遠年間,約 785-804 年。據馮氏《文史拾遺錄》記載"昔年回鶻入朝,驅名馬市茶而還"。
紅茶的起源壹般認為始於十六世紀初,原因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出現 "紅茶 "二字。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明朝欽差大臣陳遼卓祖雲:"商茶低偽,盡征紅茶。官商上分,官茶易馬,商茶買之。"據《明史-食貨誌》記載:"神宗萬歷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可見,當時禁止跨川境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末,湖南黑茶興起。
湖南黑茶生產始於湖南益陽安化縣。據葉唐陽《飲食業手記》記載,唐代時,安化產渠江薄片,遠銷湖北江陵、襄陽壹帶。五代毛文錫《茶錄》記載:"渠江薄片,壹斤八十",並稱 "唐韶之間,渠江有茶,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香氣異常。" 這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就已經有 "渠江薄片 "出產,在當地有些名氣,而且這種茶的顏色為黑褐色,也就是典型的上等黑茶的顏色,說明當時就有黑茶出產。2009年,安化被世界紀錄協會評選為中國最早生產黑茶的地方。
湖南黑茶發源於安化,最早產於資江邊的包子園,後轉運至資江沿岸的丫髻坪、黃沙坪、攸州、江南、小洪水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以高家溪和馬家溪最為著名。過去湖南黑茶的產地集中在安化,現在產地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臨湘以及湘西的張家界等地。
明嘉靖年間,資江下遊出現了商業重鎮東坪、黃沙坪,它與酉州對岸的硚口、黃沙坪壹起,以茶為起點,成為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清代成套紅茶制作工藝的問世和 "千兩茶 "的巨大成功,被現代人譽為 "世界茶王"。如今僅存於宮中的 "千兩茶 "已成為無價之寶。清朝末年,安化茶葉名揚天下,茶業空前發達。至今仍有數百年的茶樓、茶亭、茶書、茶鐘、茶馬古道驛站、茶具、茶歌、茶謠、茶俗存在民間。益陽茶廠生產的湘益高級茯茶,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調理腸胃、消炎、抗輻射等獨特功效,在邊區有 "喝酒喝益力特,喝茶喝益陽茶 "之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可,黑茶將成為人們首選的保健飲品。"喝安化千兩茶,添人間百年壽"、"多喝茯磚茶,健康千萬家"。
雖然安化黑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唐代 "渠江薄片"。但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改寫了歷史。
1972-1974年,長沙馬王堆壹、三號漢墓出土了壹件 "竹簡",經考證該茶葉即為壹盒,盒內黑色顆粒狀物體用顯微鏡切片後被確認為茶葉。此後,這盒茶葉從何而來?益陽市茶葉局高級農藝師易良生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分析,認為是安化黑茶,理由如下:
其壹,從地理位置上看,漢唐時期,安化屬益陽縣,下轄長沙縣。而安化茶歷來以 "峭壁流水,自生不植 "的優良品質,是封建社會上層人士的首選茶品。
其次,從保存品質上看,綠茶等茶葉沒有這麽長的存放期,而安化黑茶由於工藝獨特,可以存放很長時間。
三、從運輸的便利性上看,安化通過陸路肩挑馬馱,水路木排船運到長沙非常方便。
四、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在益陽時,關羽用壹包茶葉包著竹篾為士兵解病。竹篾包茶是安化黑茶獨特的包裝形式,也與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裝相契合。
第五,早期的安化黑茶要經過松枝、松木烘焙幹燥的制作過程,具有聞香、殺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顯著。而馬王堆出土茶葉已凝結成規則不壹的黑色小顆粒,與我國現有的陳年大宗安化黑茶如出壹轍。
所以,如果馬王堆墓中的茶葉來自安化,那麽安化黑茶的歷史至少可以再往前推900年到2300年。安化黑茶,千年黑茶,發源於安化。
雅安黑茶
《史記-周本紀》記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滅周,"南(四川)八賨人貢武王丹田(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 "詔天全六府分民,免其徭役,特令蒸吳茶易馬"。烏茶就是藏茶、邊茶,天全就是現在的雅安天全縣。藏文政教鑒賞附錄:"茶自文成公主入藏",即雅安產的龍團、鳳餅茶,作為貢品進貢給朝廷,並以蕃禮帶入西藏。此後,雅安藏茶不斷傳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自唐宋以來,朝廷實行 "茶馬互市"、"榷茶制"、"引制 "等政策,"以茶治邊",雅安藏茶作為貢品被帶入西藏。"雅安藏茶快速發展。明史-茶法》:宋太祖 "置茶馬司於欽、洮、河、雅諸州,自刁門(今豐都)、理(今漢源)、雅(今雨城)至朵甘、烏斯藏(康、藏部),行茶五千余裏......"。",宋熙寧七年在雅設茶馬司,地處今天的寧山新店,該地是中國迄今唯壹可考的茶馬司遺址。
雅安藏茶的制作技藝,主要依靠茶馬司和茶廠的傳統藝人、工匠在加工過程中代代口述記憶,近代才有文字記載。雅安藏茶生產在明代以前為分散加工,由朝廷統壹收購和經營。雅安縣誌》(民國版)載:最早的藏茶加工企業有 "天興"、"恒泰"、"聚成 "等茶行。清代允許民間茶葉貿易,民營茶葉企業增多,至清末,雅安、天全、滎經、名山、邛崍等縣茶葉達200余家。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為抵抗英國侵略,抵制印度茶葉入藏,振興雅安邊茶在藏區的發展,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和四川勸業道***同主持組織雅安、寧山、天全、滎經、邛崍五縣茶商匯集白銀33.5萬兩,在雅安成立了官督商辦的 "邊茶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後,公司解體。
民國初年,民營茶莊恢復到100多家,後因軍閥混戰,逼發苛捐雜稅,藏商攜款逃亡,許多茶莊倒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僅剩30多家。1939年,西康省成立,國民政府為壟斷茶葉經營,籌備成立 "中雅茶葉公司西康省分公司"!1939年,西康省成立,國民政府為壟斷邊茶生意,籌備在雅成立 "中國茶葉公司西康分號"。隨後,由民營茶葉公司牽頭,聯合成立 "康藏茶葉有限公司",包銷所有茶引,使名山、邛崍兩縣茶號倒閉,僅為雅安、天全茶號收購原料、加工成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