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高三生物必修壹實驗總結

高三生物必修壹實驗總結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做好各方面的知識儲備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壹生物必修壹實驗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驗壹: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原理:DNA綠色,RNA紅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RNA 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結果:細胞核為綠色,細胞質為紅色。

實驗二:物質鑒定

還原糖+斐林試劑? >;磚紅色沈澱

脂肪+蘇丹Ⅲ? >;橙色

脂肪+蘇丹Ⅳ?> 紅色

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 ? > 紫色反應

1、還原糖的檢測

(1)材料的選擇:還原糖含量高,白色或接近白色,如蘋果、梨、白蘿蔔等。

(2)試劑:費林試劑(A液:0.1g/mL NaOH溶液,B液:0.05g/mL CuSO4溶液),即配即用。

(3)操作步驟:取 2mL 樣品溶液於試管中?加入1mL費林試劑(費林試劑A、B液等量混合後加入)?水浴加熱約 2 分鐘?觀察顏色變化(白色? 淺藍色? 磚紅色)

★模擬尿糖檢測

1、取樣:正常人尿和糖尿病人尿

2、檢測方法:費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布裏奇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費林試劑檢測)試管中出現磚紅色沈澱的是糖尿病人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沈澱的是正常人尿液。沈澱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沈澱,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還原糖,所以沒有反應。

2、脂肪的檢測

(1)材料的選擇:組織中脂肪含量越高越好,如花生的子葉。

(2)步驟: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 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中央

染色(在切片上滴2~3滴蘇丹Ⅲ染色?2 到 3 分鐘後,吸出染色劑?用壹滴體積分數為 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準備裝片(在材料切片上滴 1 至 2 滴水? 蓋上蓋玻片)

顯微鑒定(顯微鏡對光?高倍鏡觀察脂肪顆粒染成橙色)

3、蛋白質檢測

(1)試劑:亞硫酸氫鹽試劑(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驟:試管中加樣品溶液2mL ? 加入亞硫酸氫鹽試劑A液1mL,搖勻?加入 4 滴雙縮脲試劑 B 液,搖勻?觀察顏色變化(紫色)

考點提示:

(1)常見的還原糖和非還原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屬於還原糖;澱粉、蔗糖、纖維素屬於非還原糖。

(2)還原糖植物組織提取條件?

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接近白色,如:蘋果、梨、白甘藍葉、白蘿蔔等。

(3)研磨時為什麽要加入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什麽影響?

加入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減少組織樣品溶液中的還原糖,使鑒定時溶液的顏色變化不明顯。

(4)費林試劑 A、B 液的用途?混合的目的?為什麽要現混現用?

混合後使用;生成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向還原糖中加入費林試劑,溶液顏色的變化順序是: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6)花生種子為什麽要切成薄片?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用於顯微鏡觀察。

(7) 轉動精細聚焦螺旋時,如果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壹部分清晰,另壹部分模糊,通常是什麽原因?切片的厚度不均勻。

(8)乙醇在脂肪鑒定中的作用?洗去浮色。

(9)生物共軛試劑的 A、B 兩種液體是否混合使用?先加入 A 液的目的是什麽?如何通過比較看出顏色的變化?

不能混合使用;

先加入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堿性;先留壹些大豆組織樣品進行對比。

實驗三: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的觀察

1、材料:新鮮苔蘚葉、黑藻葉或菠菜葉、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原理:葉綠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球形或橢圓形。

用肯納美綠染色劑染色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變成藍綠色,細胞質幾乎無色。

知識小結:

取材、制備、低倍觀察、高倍觀察

考點提示:

(1)為什麽可以直接取苔蘚小葉,而不能直接取菠菜葉?

因為苔蘚小葉很薄,只有壹層細胞,而菠菜葉由多層細胞組成。

(2)取菠菜葉的下表皮時,為什麽要取壹點葉肉?

表皮細胞中除保衛細胞外壹般不含葉綠體,而葉綠體中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3)怎樣加快黑藻細胞質的流動?最適宜的溫度是多少?進行光照,提高水溫,剪去部分葉片;約25 ℃。

(4)黑藻細胞中哪部分細胞質流動最明顯?靠近葉脈的細胞。

(5) 如果視野中某細胞的細胞質流動方向是順時針,那麽裝片中該細胞的實際細胞質流動方向是什麽?仍然是順時針。

(6) 壹般細胞的細胞質不會流動,只有少數植物(如黑藻)的細胞質才會流動,這是真的嗎?不,所有活細胞的細胞質都是流動的。

(7)如果觀察植物根毛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應該如何調節顯微鏡視野的亮度?應適當調暗視野,可利用反光鏡的平面鏡取光或縮小光圈。

(8)在強光下,葉綠體對光面有何變化?葉綠體壹側對著光源,受光面積變小 實驗四 觀察有絲分裂。

1、材料:洋蔥根尖(洋蔥、大蒜)

2、步驟:

(壹)洋蔥根尖的培養

(二)裝片的制作

制作過程:解離?漂洗?染色?切片的制備

1.解離:溶液:15%鹽酸、95%酒精(1:1 混合)。時間:3~5 分鐘。目的: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

2.沖洗:用水沖洗約 10min。目的:洗去液體,防止過度解離,便於染色。

3. 染色:質量濃度為 0.01g / mL 或 0.02g / mL 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時間 3 ~ 5min。

4.制備: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滴壹滴水,用鑷子夾斷根尖,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上再加壹張載玻片。然後用拇指輕輕按壓載玻片。目的:使細胞散開,便於觀察。

(三)觀察

1、首先在低倍鏡下找到頂端分生區的細胞:細胞呈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2.換成高倍鏡觀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分裂後和分裂末期?分裂間期。(註意各時期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和分布特點)。其中分裂間期的細胞數最多。

考試提示:

(1)培養根尖時為什麽要經常換水?為了增加水中的氧氣,防止根系的無氧呼吸引起根系腐爛。

(2)培養根尖時,應該用老蔥還是新蔥?為什麽?應該使用老洋蔥,因為新洋蔥還處於休眠狀態,不容易生根。

(3) 為什麽每條根只能用根尖?什麽時候取根尖最好?為什麽?

因為根尖分生區的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上午 10 點到下午 2 點;因為此時細胞分裂活躍。

(4)解離和加壓的目的是什麽?壓片時為什麽要再加壹張玻片?解離的目的是使細胞相互分離,加壓的目的是使細胞相互分散;加載玻片是為了防止蓋玻片被均勻的力壓破。

(5)如果觀察到的組織細胞大多破碎不完整,原因是什麽?按壓玻片時用力過大。

(6) 鹽酸在解離過程中起什麽作用?能否用丙酮代替?分解和溶解細胞間質;不能,可以用硝酸代替。

(7) 為什麽要沖洗?為了洗去鹽酸,便於染色。

(8) 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什麽?染色質或染色體是染色最深的結構。

(9) 如果觀察到細胞的所有部分都是紫色的,原因是什麽?

染色液濃度太高或染色時間太長。

(10) 為什麽要尋找透明帶?透明帶有什麽特點?能否使用高倍物鏡來尋找菌絲區?為什麽?

因為在根尖只有分生區的細胞能進行細胞分裂;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方形,排列緊密,部分細胞處於分裂狀態;不能用高倍物鏡找分生區,因為高倍物鏡的實際拍攝範圍很小,很難找到分生區。

(11)什麽時期分生區的細胞最多?為什麽?間期;因為間期是細胞周期中最長的時期。

(12) 觀察到的細胞能從間期變為晚期嗎?為什麽?

不能,因為觀察到的細胞是停留在某個時期的死細胞。

(13)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中能看到染色體嗎?為什麽?不能,因為洋蔥表皮細胞壹般不分裂。

(14)如果觀察時看不到染色體,原因是什麽?

  • 上一篇:如何寫案例總結
  • 下一篇:澳洲牛奶補鈣效果如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