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28日,直隸省改為河北省,井陘為河北省壹縣。1937 65438+10月14、日軍入侵井陘,井陘以鐵路為界分為路南、路北兩縣。1948年3月,井陘路由南向北合並,隸屬晉察冀北嶽行署第4區;當年5月,井陘劃歸華北政府北嶽區行政公署管轄。1949 65438+十月,井陘是華北政府管轄的壹個縣。同年8月1,河北省政府在保定成立,井陘歸河北省石家莊地區管轄。1958 165438+10月5日,井陘、獲鹿合並,稱井陘縣,治微山;同年6月65438+2月11,井陘、獲鹿分為井陘區、獲鹿區,隸屬石家莊市。3月,1960,井陘、獲鹿區並入井陘縣,隸屬石家莊區。同年6月,獲鹿縣從井陘劃出,隸屬石家莊市橋西區。1961五月,爐霍再次並入井陘縣;1962分井陘、獲鹿兩縣。1978,石家莊改為省轄市,地區改稱行政公署。井陘是石家莊行署的壹個縣。井陘從6月開始就是石家莊的壹個縣,1984。
★行政區劃
1985井陘縣轄6個區42個鄉鎮,分別是微水區(下轄巍山鎮、長崗鄉、演豐鄉、上安鄉、西嶺鄉、南梁渡鄉、吳家窯鄉、北正鄉)、城關區(下轄城關鎮、魚枷鄉、板橋鄉、山北鄉、南張村鄉、高家莊鄉、南峪鄉、臺頭鄉)、威州區(下轄威州鎮、臺頭鄉)。米塘埡鄉、新莊鄉、東西坪鄉)、南漳市(南漳鎮、支沙口鄉、南蘆莊鄉、南王莊鄉、梅莊鄉)、測魚區(釣魚鎮、白城鄉、南壕鄉、杜家莊鄉、荊莊鄉、古瀾鄉、胡家灘鄉)。
1988 165438+10月,根據省市統壹部署,井陘縣撤區並鄉,撤銷6個區,將42個鄉合並為10鄉和11鄉。合並鄉鎮如下:1996 1月,井陘縣合並擴鎮,全縣10鎮和11鎮合並為10鎮和7鎮。合並後的鎮為:渭水鎮、上安鎮、吳家窯。5438年6月+2000年10月,井陘縣成立城區街道辦事處,下設雙槐、桃園、漢信街、會理四個居委會。2004年,井陘縣轄1個城市街道辦事處,17個鄉鎮,318個行政村。
★人民生活
1985以來,隨著井陘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縣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居民的生活正在從溫飽向小康甚至富裕轉變。2004年,全縣職工年平均工資94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42元,分別是1985年的8.8倍和9.4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1%和12.5%。2004年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越低,居民生活水平越高,40%-50%為小康,不到40%為富裕(39.9%)。全縣平均水平達到了富裕水平。回顧過去,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夢想到今天的電腦、汽車甚至旅遊休閑,反映了改革開放政策的巨大成功。
2004年全縣104856戶,總人口319791,平均3.0人,其中男性153002人,信教群眾(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5700余人,全縣姓氏292個。20年來,總人口增加了28001,但人口出生進入低生育水平,人口預期壽命提高,文化素質普遍達到較高水平。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多數家庭都以晚婚晚育,少生孩子,孩子好為榮。基於對婚姻質量的關註,離婚率和再婚率呈上升趨勢。家庭教育以道德文化教育為主,贍養老人成本增加,更加註重情感投入,家務勞動逐漸現代化。居民習俗在傳承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充分展現了經濟增長、科技進步、觀念更新的社會發展過程。
★地理位置
井陘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部。北部的平山縣,東部和東南部的爐霍、元氏縣、贊皇縣,西部和西南部的蔚縣、平定、昔陽縣;位於北緯37° 42′—38° 13′和東經113° 48′—14° 18′之間。縣城渭水位於省會石家莊以東40公裏,首都北京東北350公裏處。全縣總面積1381平方公裏(2071.5萬畝,其中耕地36萬畝,占總面積的17.4%。2004年總人口319791,每平方公裏232人。井陘因其地形而得名。【唐】《元和郡縣誌》記載井陘名曰“四面高,中心如井,故稱井陘”。又[宋]《太平宇宙》說:“方高,中低,如井之深,如壺之大,故稱井陘。”井陘是太行山北八區之五。《述》載:“太行起於河內(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北至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有八個鑼的地方,就是壹、二、三、四、四。井陘又稱天下九塞之六。”魯《春秋·有始》:“九賽是什麽?太汾、明孝陵、靖安、防城、井陘、靈璧、朱珠、居庸關”。井陘山勢險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著名的韓信背水攻趙之戰就發生在巍山鎮壹帶。
★經濟發展
井陘縣經濟體制改革從1978年底的十壹屆三中全會開始,到2004年底,已經走過了26個春秋。198以後,縣域經濟體制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和實踐,從簡政放權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從國有民營企業和公有民營企業到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從明晰產權到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累了豐富的改革經驗。1995後,井陘縣拉開了產權制度改革的序幕,將國有工業企業和部分商業企業改革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得到了國家體改委的肯定。2002年,井陘大膽借鑒國外經驗,率先提出改變職工身份,依法處置土地,科學設置股權,完善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受到市政府體改辦的高度重視。2003年6月5日至10月,井陘縣審時度勢,確立了“壹退(國有集體資本退出)、兩改(企業性質改變、職工身份改變)、三增(資產增加、企業效益增加、職工收入增加)”的企業改革思路,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打響了企業改革攻堅戰。井陘對縣屬工商企業的改革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宏觀調控體系、財政、金融、稅收、物價、物資、外貿、供銷社乃至鄉鎮企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教育
從1985到2004年的20年間,井陘教育在改革中發展調整,呈現出嶄新的局面。該縣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深化教育領域各項改革,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民辦教育快速發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取得突出成績。全縣教育結構不斷調整,中小學布局逐步趨於合理。全縣教師隊伍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教師學歷合格率和專業素質明顯提高。2004年,該縣進壹步優化教育結構,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優化人才配置,加快了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在此期間,井陘縣獲得了全國掃盲先進縣和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的榮譽稱號,還連續五年被省市評為成人教育先進縣和改善辦學條件先進縣。
★文化事業
從1985到2004年,井陘的文化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人們文化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的追求和參與也在不斷增加。為滿足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縣委、縣政府投資800多萬元建設了“井陘文化館大樓”和“井陘宣傳文化中心大樓”,進壹步改善了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1985後,井陘縣以文化館為主陣地,聘請省市專家在全縣範圍內培養熱愛文學、書畫、攝影等方面的人才,培養了壹批優秀的文化人才。此外,積極鼓勵人們組織民間文化組織,使井陘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不僅豐富了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保存了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井陘的體育事業發展迅速,各種體育組織不斷產生,積極開展活動。群眾性體育活動遍及城鄉。在各省市舉辦的各種比賽中,他們接連獲得冠軍。截至2004年底,* * *在河北省有39項紀錄,在中國有2項紀錄,在世界上有1項紀錄。文化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使井陘的知名度不斷提高。1996年井陘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1999年被河北省命名為“文化先進縣”。
★科技事業
1985後,井陘縣做好科技開發、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適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加快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縣、鄉(鎮)、村相繼建立了技術服務組織,形成了三級科技網絡;同時,科技“雙放”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工礦企業和農村的科技普及,實現了生產單位和科研機構的互惠互利,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縮短了科研和成果轉化的周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從65438年到0988年,井陘縣科技戰線實行了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科技人才的職稱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對科技成果的數量和質量的大幅度提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截至2004年底,全縣共取得科技成果126項。其中3項處於國際先進水平,21項處於國內領先水平,55項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壹些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為鼓勵科技人員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勇於創新,大膽改革,縣委、縣政府制定了獎勵制度,共授予縣級科技進步獎550項,組織推薦156個項目和成果參加省市獎勵,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58項,科教創業獎54項。井陘縣先後被評為科教興縣先進單位、河北省科教興山示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健康服務
從1985到2004年,井陘縣的衛生服務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醫療環境大幅改善,投資5486萬元。其中,投資1223萬元拆遷建設縣醫院門診樓、病房樓、辦公樓、感染性疾病科、宿舍樓,總建築面積23495平方米;投資780萬元建設縣中醫院門診樓、病房樓、急診病房、宿舍樓,建築面積7290平方米;投資250萬元建設防疫站門診樓和疾控中心,加強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督管理,建築面積2158.5平方米;婦幼保健院租賃原汽車站,租賃面積1200平方米;投資45萬元拆建縣衛生學校;以“公助民營”方式共投資1240萬元,新建、拆除、改建了5個中心衛生院、12個鄉鎮駐地衛生院和24個門診部。醫療床位從256張增加到906張,空調病房和單人病房應運而生。救護車數量從2輛增加到13輛。醫療設備功能更加齊全先進,65438+萬元以上醫療設備增加到24臺(套);醫療技術隊伍相應擴大,全縣擁有各類醫務人員1622人,其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增長了42%。醫療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能獨立進行開顱、開胸等疑難手術,壹些過去的疑難雜癥得到有效治愈。醫藥市場管理日臻完善,批發零售經營有序,醫藥監管執法有力,為全縣人民的醫療保健提供了可靠保障。
★自然資源
井陘縣礦產資源種類繁多,非金屬礦產豐富,質優量大。截至2004年底,井陘縣已發現礦產資源70種。其中,能源礦產主要有煤,黑色礦產主要有鐵,有色礦產主要有鎳、鉛、鋅、銅、砷,貴金屬礦產主要有銀,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礦產主要有鍺,冶金輔助原料主要有熔融石灰石、耐火粘土、冶金白雲石和冶金砂巖等。、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主要有電石石灰石、堿性石灰石和磷礦等。特種非金屬礦產4種,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39種,水煤氣礦產2種,其中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8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26種。井陘縣是河北省電石制堿用石灰石的重要產地,儲量居全國第三,居河北省第壹,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井陘氣候
境內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主要來自東南季風。隨著季風的到來,年、季降水量發生變化。國內氣溫每年變化很小。據井陘氣象站觀測,1985 ~ 2004年,年平均氣溫13.1℃,年最高氣溫14.1℃,年最低氣溫1985。
★環境保護
改革開放20年來,建材、化工、陶瓷、煤炭成為井陘縣域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這些行業容易造成水、空氣和垃圾汙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井陘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發展道路,自覺加大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力度,逐步從“先發展、後治理”轉變到生產能力建設與環境保護措施同步設計、建設、運行的軌道上來,使環境汙染得到有效控制,縣城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社會保障
20世紀80年代以後,井陘的社會保障工作在改革中不斷前進。2002年7月,縣“勞動人事局”更名為“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井陘縣打破了原有的國家和企業包攬壹切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單位和個人分別負擔的企事業單位職工社會保險制度,基本形成了以職工基本養老、基本生活、城市低保為主要內容的“三條保障線”的社會保障體系。1997以來,全縣社會保障工作以“兩個確保”(確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為重點,不斷加大社會保險費征繳力度,多方籌集資金,確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