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而這些成分最終來源於石油。據美國環境署數據,生產1噸塑料袋需11桶原油。日本和德國的環境部門分析則顯示,生產5萬個塑料袋需要1 000kg聚乙烯。目前中國每天使用的塑料袋超過30億個以上,全國每年的塑料袋使用量超過10 000億個;以每只3克計,中國每天就要耗費9 000噸塑料袋,也就是要99 000桶原油,壹年就要耗費30 000 000噸塑料袋,要330 000 000桶原油。
2、環境的汙染——白色汙染
廢塑料在自然條件下不易降解,壹般需要200年的時間,不僅大量汙染著我們的環境,破環環境的清潔與魅力;而且還會造成長期的、潛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景觀的視覺汙染
——廢棄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危害野生動物的生命:塑料袋常常被野生動物當成食物而誤食。這些動物是不能消化塑料袋的,有很多動物因此造成腸道阻塞而死亡。北京市大興南海子麋鹿苑曾在壹只麋鹿的胃裏解剖出 4 公斤的塑料袋。每年塑料袋奪去海洋動物的生命10萬條,海洋塑料漂浮物覆蓋率達46000件/平方英裏。海龜誤食塑料,無法沈到海底覓食,只能靜靜地等待死亡。
——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棄塑料很難處理,混有廢棄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利用。
——塑料袋會使得排水口和水槽堵塞:由此會導致水不流通和溢出。由於很多疾病是水中的細菌引起的,不流通的水會成為這些細菌的繁殖生長場所,從而造成許多疾病的傳播。不流通的水還會引發洪水。據說,1988年和1998年孟加拉國的土地有三分之二被洪水淹沒,主要原因是塑料袋將排水系統堵塞而造成的。
——威脅生態環境健康
3、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目前塑料袋另外壹個處理方式就是焚燒,垃圾裏大量的壹次性塑料袋,燃燒產生二惡英。這種物質的最大危害是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致畸、致癌、致突變。對二惡英更加準確的歸類是“環境荷爾蒙中毒性最大的壹種”。它壹旦通過環境介質和食物鏈進入人體或野生動物體內,就將幹擾其內分泌系統和生殖功能系統,影響後代的生存和繁衍。
同時,在塑料袋的構成成分中,有些成分本來對人身體健康來說本來就具有壹定毒性。聚氯乙烯是壹種有毒化工原料,遇到酸性和油性物質,尤其是接觸到熱的食品,這些有毒有害物質會“遷移”到食品中,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慢性中毒。而且,聚氯乙烯樹脂在加工成塑料袋的過程中,還要加入壹些增塑劑、顏料等有毒的輔助材料,塑料穩定劑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鉛,也有毒性。這種鉛極易析出,壹旦進入人體就會造成積蓄性鉛中毒。 聚苯乙烯本身是無毒的,但聚苯乙烯樹脂聚合殘留的單體苯乙烯及其他壹些揮發性物質,包括乙烯、異丙苯、甲苯等,有壹定毒性。發泡塑料餐具主要原料就是聚苯乙烯。日本有關專家發現,用來包裝快餐面和食品的聚苯乙烯容器含有有毒成分,它可以損害人和動物的生育能力。
3.廢核料核廢料是核物質在核反應堆(原子爐)內燃燒後余留下來的核灰燼,具有極強烈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長達數千年、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對生物可致死、致畸、致癌、致突變。因此,為防止核廢料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必須將其與生物圈有效地隔離。最終處置的主要對象是高放核廢料。
安全、永久地處理核廢料有兩個必需條件:首先要安全、永久地將核廢料封閉在壹個容器裏,並保證數萬年內不泄露出放射性。科學家們為達到這個目的,曾經設想將核廢料封在陶瓷容器裏面,或者封在厚厚的玻璃容器裏面。但科學實驗證明,這些容器存入核廢料在100年以內效果還是很理想。但100年以後,容器就經受不住放射線的猛烈轟擊而發生爆裂,到那時,放射線就會散發到周圍環境中,後果不堪設想。最近,英國皇家科學院發現壹種新型水晶可以經受得住放射線的強烈攻擊,用它來生產貯藏核廢料的容器,能夠更大程度上保證安全。然而,要尋找到壹種能夠在幾萬年內,都忍受得住放射線輻射的物質,仍然是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
其次,要尋找壹處安全、永久存放核廢料的地點。這個地點要求物理環境特別穩定,長久地不受水和空氣的侵蝕,並能經受住地震、火山、爆炸的沖擊。科學家們實驗證明,在花崗巖層、巖鹽層以及粘土層可以有效地保證核廢料容器數百年內不遭破壞。但數百年後,這些存放地點會不會發生破壞是無法預料的。科學家們建議,最好的方法是先在這樣壹個穩定地點挖壹個數百米深的坑道存放核廢料,待將來科學發達了,再尋找更好的辦法處理這些“人類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