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用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的有哪些,妳知道嗎?並不是所有的都有養肝功效的,壹定要了解中藥的藥理,才能對癥下藥。我推薦8種養肝的中藥。
養肝護肝的中藥
1、靈芝
靈芝裏面含有靈芝多糖,這種物質是保護肝功能以及清楚血毒的“功臣”,有助提升人體功能和人體的內缺氧能力。另外,這些多糖成分還能夠清楚體內的自由基、抵抗輻射傷害、提升肝臟骨髓血液進行DNA、RNA蛋白的合成作用。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靈芝有益肝氣,明代李時珍所著的《》亦記載,“靈芝明目、補肝氣、安精魂”。靈芝性平無毒,入五臟,固本培元,,在眾多的中草藥中,能同時起到這些作用的只有人參和靈芝。但人參的禁忌比較多,體質實熱者不宜用,氣候轉暖時不宜用。而靈芝扶正而不助火,祛邪而不傷正,在八綱辯證治療中,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皆可用之。
2、五味子
五味子中富含多種活性成分——木脂素,此類物質可以增強GSH-PX和SOD等酶的生物活性,具有保護肝細胞膜、抗脂質過氧化、促進蛋白質生物合成和肝糖原生成等作用,能促進損傷的肝細胞的修復,增長、抑制肝細胞變。五味子能促進肝臟的解毒、保護肝臟免受毒害,並能使因濫用酒精、藥物或肝炎而受損的肝臟組織再生。
壹般中藥店銷售的皆是以蜂蜜蒸熟的蜜制五味子,顏色烏黑,具有調養五臟、強心鎮定的功能。五味子斂肺滋腎,可與紅棗、黃耆等壹同入菜,做成粥品,對養肝相當有助益。
3、紅棗
紅棗不僅是壹種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食品,也是壹味常用的中藥。中醫很早就有用紅棗組方的“養肝湯”來養肝排毒的方法。由於紅棗內含有三萜類化合物的成分,可以抑制肝炎毒的活性。此外,紅棗還能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有保護肝臟、的作用。另外,壹些慢性肝患者的體內蛋白相對偏低,而紅棗富含氨基酸,它們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可以防止低蛋白癥狀,達到健脾養肝的目的。
最常用的方法是將紅棗煎水服用,這樣既不會影響保肝的藥效,也可以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瀉。將10—30克紅棗洗凈,並用小刀在其表皮劃出直紋來幫助養分溢出,然後加適量的水煮1小時左右即可。也可以在粥裏加入紅棗,做成棗粥食用。另外,將紅棗加工制作成紅棗蓮子湯、紅棗花生湯等也是比較常見的方法。
4、百合
百合性平、味甘,含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堿。具有益氣補中、益肺止咳的作用,並可軟堅安神。秋水仙堿具有抗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作用,常食百合可防治肝硬化。百合鮮品富含黏液質及維生素,特別有益於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實為養顏美容之佳品。
如果用鮮百合,壹定要將鱗片剝下,撕去外層薄膜,洗凈後在沸水中浸泡壹下,這樣可以除去苦澀味。百合並不適合所有人,它性寒,比較黏膩,那些老是感覺肚子發涼、稍微吃壹些涼東西就拉肚子、喜歡喝熱水吃熱飯的人還是少吃為好。
養肝護肝的中藥還有很多,下面我繼續為您介紹四種中藥,它們是什麽,對肝臟有什麽功效?下面我為您介紹。
5、黃芪
北芪又稱黃芪,它具有的功效。因為很多肝病患者常出現乏力的癥狀,中醫認為肝藏血,所以用黃芪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黃芪對健康人既起到防止感冒,又預防肝病的作用,而對慢性肝病患者則可以促進肝病的痊愈,或者減輕癥狀。而且黃芪對人體還有健脾的作用。
黃芪能補中益氣固表;枸杞子能養肝明目,均為性平味甘。合而燉乳鴿,能養肝補氣、提神益氣,且醇香可口,是老年人和婦人春困夏乏時的養生湯品,並對老年性體虛眩暈,癥見頭暈眼花、 *** 下降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6、丹參
丹參主要成分是丹參酮,具有活血化瘀、養血安神之功效。近年來研究發現,丹參能改善肝內微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肝門靜脈的壓力,增加肝細胞血流量,改善肝細胞的缺氧狀態,調節免疫功能,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促進肝細胞的再生,抗肝纖維化並且使得早期形成的肝纖維溶解以及具有抗腫瘤的作用。
丹參有涼血散瘀功能,和清熱解毒藥配伍,可治療瘡癰腫脹,能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可祛瘀生新,促進組織修復。例如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配制而成。
7、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含有多種氦基酸成分和多種無機元素,能保護肝細胞,促進肝功能的改善與恢復。蟲草菌絲還具有激活肝臟枯否細胞的作用,能改善肝功能,降低ALT。冬蟲夏草能增強乙肝患者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主要是T細胞功能的改善以及NK活性、巨噬細胞功能的提高,從而使得機體清除肝炎病毒的能力加強。
蟲草雖好,但是由於不是經常可接觸到的食材,若是到壹些非正規零售終端去買,就較有可能買到假貨,因為不少賣家都在冬蟲夏草中做了手腳。在購買時要壹看“草形”,二觀“草色”,三聞“草味”,這樣可減低受騙幾率。在大多數情況下,冬蟲夏草越完整、蟲體越飽滿、蟲體越大、子座適當的長而不要太長(俗稱:草頭),其內在品質相比較概率越好。
8、枸杞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藥理證實,枸杞子多糖不僅是免疫增強劑,而且有免疫調節作用。枸杞子還有保肝及抗脂肪肝作用。另外,枸杞子又被證實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利於清除衰老啟動因子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對於延年益壽有積極意義。
杞子100克、女貞子100克、杭菊花50克,焙乾,***研細末或裝入膠囊,每天3~4次,每次服15克。適用因肝血不足引起的雙目幹澀、視物不清、頭暈眼花、等癥。
有養肝護肝的中藥,當然也有傷肝的中藥,那麽哪些中藥吃多了會傷肝呢?熬中藥有什麽要註意的?下面我為您介紹。
四種中藥傷肝臟
1、壹般性肝損害的中藥
長期或超量服用、蒲黃、桑寄生、山慈姑、苦杏仁、蟾酥、木薯、廣豆根、北豆根、艾葉、毛冬青等可致壹般性肝損害,出現肝區不適、疼痛、肝功能異常。
2、中毒性肝損害的中藥
如超量服用川楝子、黃藥子、蓖麻子、雷公籐煎劑,可致中毒性肝炎,野百合堿可引起。
3、致肝病性黃疸的中藥
長期服用大黃、四季青、澤瀉等藥物可引起膽紅素代酣障礙而發生黃疸。
4、誘發肝臟腫瘤的中藥
土荊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頭茶、千裏光等中草藥裏含黃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中藥含有硝基化合物,過量服用這些藥物均可能誘發肝癌。
煮中藥要註意的四方面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中藥中成分復雜,很多藥物成分對肝臟的傷害不可預測。對於不同體質的人來說,很容易就會對藥物的用量、藥物成分方面產生不適。因此,服用中藥的時候壹定要遵醫囑,應避免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煮中藥要註意什麽呢?
1、煎藥前的浸泡
壹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壹般浸泡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總之以藥材浸透為準。
2、煎藥用具的選擇
煎煮容器與藥液質量關系非常密切,歷史記載認為,“銀為上,磁者次之”,不主張用錫、鐵之類的鍋煎煮。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錫、鐵等金屬後會發生沈澱,降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銹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3、煎藥用水的選擇
水是煎煮的最常用溶媒,壹般宜選用潔凈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藥量等因素來決定,壹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煎藥的用水量應壹次加足,不要中間數次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幹了再加水重煎,煎幹的藥應棄掉。
4、煎藥的火候
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為“武火”,慢火煎之為“文火”。壹般先武後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後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劑需用不同的煎煮時間。治療外感表證的發汗解表藥煎煮時間宜短,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煎煮時間宜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