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的功效與作用
牡荊的形態特征
新葉為綠色。花淡紫色,著生於當年生枝端,花期6~7月。牡荊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復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果實球形,黃褐色至棕褐色。花果期7~11月。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至5米,多分枝,有香味。新枝四方形,密被細毛。葉對生,間有三葉輪生;掌狀5出復葉,枝端的間有3出復葉;中間3小葉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3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長尖,邊具粗鋸齒;兩面綠色,並有細微油點,兩面沿葉脈有短細毛,嫩葉背面毛較密;兩側小葉卵形,長為中間小葉的1/4~2/4;總葉柄長3~6厘米,密被黃色細毛。圓錐狀花序頂生或側生,長至30厘米,密被粉狀細毛;小苞細小,線形,有毛,著生於花梗基部;花萼鐘狀,上端5裂;花冠淡紫色,長約6毫米或稍長,外面細毛密生,上端裂成2唇,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強,伸出花管;子房球形,柱頭2裂。漿果黑色,宿萼包蔽過半。花期7~8月。
牡荊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
牡荊花
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壹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濕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葉:
1、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根: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莖:灼瘡發熱,風牙痛。青盲內障。荊瀝1、中風口噤。服荊瀝,每次壹升。
牡荊花。
1、頭風頭痛。用日取荊瀝飲服。
2、喉痹瘡腫。取荊瀝細細咽服。或以荊壹把,水煎服。
3、心虛驚悸,形容枯瘦。用荊瀝二升,火上煎成壹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壹次。
4、赤白痢。久不愈。用荊瀝飲服,每日五合。
5、瘡癬。用荊瀝塗搽。
功能
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壹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濕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葉:
1、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根:各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莖:灼瘡發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荊瀝
1、中風口噤。服荊瀝,每次壹升。
2、頭風頭痛。用日取荊瀝飲服。
3、喉痹瘡腫。取荊瀝細細咽服。或以荊壹把,水煎服。
4、心虛驚悸,形容枯瘦。用荊瀝二升,火上煎成壹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壹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荊瀝飲服,每日五合。
6、瘡癬。用荊瀝塗搽。牡荊莖治感冒,風濕,喉痹,瘡腫,牙痛。
①《別錄》:療灼爛。
②《本草拾遺》:治灼瘡及熱焱瘡有效。
③《安徽藥材》:治喉痹腫痛。
④《江蘇植藥誌》:內服治感冒;外用煎水洗皮膚病,消瘡腫及風濕等。
牡荊的用法用量
用量3~5克。
牡荊的食用禁忌
牡荊是有副作用的。由於牡荊性寒,長期服用或飲用其泡制的藥酒,會傷及腸胃。另外,兒童服用過多的牡荊,會使兒童出大量虛汗,不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所以兒童盡量少服用。
牡荊有毒嗎
無毒
牡荊雖然說是無毒的,但仍不適合大家過量的使用,因為牡荊性寒,長期飲用的情況下,對於脾胃是會造成壹定傷害的,尤其是對於胃腸功能本就差的人來說,更是需要謹慎。因此建議大家在用藥上壹定要註意,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才是安全可靠的。希望上文中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