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甾體類抗炎藥舉例(老百姓平常所說的“止痛藥”多是指“非甾體類抗炎藥”)
1、長期用此類藥時,常見的副作用有引起胃腸道刺激,甚至引起消化道潰瘍、出血。在壹些需要長年用藥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就發現引起腸道潰瘍。因此,非甾體類抗炎藥應在飯後服用,以盡量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並避免飲酒。
必要時,還可給予胃黏膜保護措施。尤其是同時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或少量激素的老年患者,由於其胃腸道風險明顯增加,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前需要醫生進行相關風險評估,如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等,並給予保護胃黏膜的藥物。
2、有些敏感的患者即使服用很少劑量的非甾體類抗炎藥,也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因此,服用這類藥時要定期隨訪,化驗檢查肝功能,壹般酌情每2周或1個月檢查壹次。
擴展資料:
止痛藥的誤區:
有些疼痛吃止痛藥反而會掩蓋了真實病情。很多疼痛,特別是內臟器官的疼痛,患者很難辨別出到底是什麽地方出了毛病。如果盲目過早地服用止痛片,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疼痛,但由於服用止痛藥後掩蓋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質,不利於醫生觀察病情和判斷患病部位,不利於醫生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
另外,服用止痛藥後讓病人暫時感覺不痛了,可實際上疾病可能在進壹步惡化,如宮外孕發生大出血、闌尾炎繼發壞死和穿孔,這種暫時的止痛會掩蓋真實的病情,會使病癥發展加重,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壹旦出現疾病引發的疼痛或不明原因疼痛,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查出疼痛原因。
另外還有對鎮痛藥副作用的誤區:有人認為偶爾的、少劑量的服用鎮痛藥不會損害胃腸道,其實不然。研究表明,健康人服用阿司匹林後16分鐘即可出現胃粘膜損傷。同樣有研究已證實單次或低劑量服用非選擇性非甾體類抗炎藥,即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還有人認為飯後服用鎮痛藥或者使用外用鎮痛藥,就不會損害胃腸道,這種觀念也是錯誤的。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對胃腸道的損傷分為兩部分,壹是藥品在胃部停留造成的局部刺激,這點可以通過飯後服用或者使用外用鎮痛藥進行緩解。
但是從根本上鎮痛藥80%以上的作用都是通過血液循環來影響胃粘膜的,這種傷害是飯後服藥和使用外用鎮痛藥所無法避免的。
百度百科-止痛藥
人民網-止痛藥長期服用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