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看我國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要量持續增加,慢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衛生服務需求與衛生服務利用隨之增長,經濟原因阻礙醫療服務利用的狀況有所緩解。
理論上講,人們的衛生服務需要如果都能轉化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過對衛生服務的實際利用得到滿足,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壹方面,人們可能由於經濟承受能力有限等前述的種種主觀和客觀原因,不能使需要轉化為需求而未去尋求衛生服務利用;
另壹方面,事實上由於衛生資源有限、配置不合理,存在服務質量差、效率低、資源浪費以及享受公費和勞保醫療的病人過度利用和超前消費醫療服務的現象,無論是由需要轉化而來的需求,還是沒有需要的需求,都難以得到滿足,實際滿足與否及其滿足程度取決於衛生服務的供給量。
當供給量大於需求量(供大於求)時,需求將會得到滿足,但供過於求時往往會導致衛生資源利用不足,如人員、床位、儀器設備等的閑置,利用效率低下;當供給量小於需求量(供不應求) 時,需求不可能得到全部滿足, 就會出現等待就診、住院未能得到應有的服務現象。理想的供需狀態是供需大致平衡,供給略大於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必要的需求。
擴展資料:
1、門診服務利用指標
(1)兩周就診率=前兩周內患者就診人(次)數/調查人數×100%或1000‰
(2)兩周患者就診率=前兩周內患者就診人(次)數/兩周患者總例數×100%
(3)兩周患者未就診率=前兩周內患者未就診人(次)數/兩周患者總例數×100%
2、住院服務利用指標
(1)住院率=前壹年內總住院人(次)數/調查人數×100%或1000‰
(2)人均住院天數=總住院天數/總住院人(次)數
(3)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數/需住院患者數×100%
百度百科-衛生服務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