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仍有壹些人對日本懷有民族仇恨和相當大的偏見。可有這麽壹個日本老人,早年來到中國,在那裏呆了70多年,卻至死都不想回日本生活?
雖然我們很難用她來說明中日兩國之間永恒的友誼,但她實際上證明了我們兩國人民的友誼和人性。
九死壹生
陜西丹鳳縣壹個普通家庭,壹位老人去世。但是全村人都放下農活來拜年,可見這個村子的地位不壹般。
仔細壹看,靈堂上的畫像竟然是壹個穿著和服的女人。她是王玉蘭,她的真實身份是壹個名叫水崎秀子的日本女人。
農村不大,她的安全離開還是引起了壹陣哀悼。認識她的人都回憶說,她是壹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對每個人都很熱情,經常幫助每個人。
只有老壹輩記得她其實是日本人。其實她也不是隱瞞身份,只是她的陜西話挺地道,年輕人還沒發現。
她的生活不容易。她出生在日本福岡縣,壹個靠下海打魚為生的漁村。家境貧寒,無奈的父母只好把她送到東北,讓她投靠在長春做生意的姑姑。
阿姨給她取了壹個簡單的中文名字——王玉蘭,她也很好地適應了中國的生活,變得聰明能幹。但是因為戰亂,姑姑家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只能入不敷出。
1945年,日本戰敗導致大媽壹家被送回日本。然而,已經成為王玉蘭的段麗陽·水崎並沒有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毅然留在了中國。
紮根陜西
在中國的生活起初並不容易,因為日軍在戰爭中的暴行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傷痕。自然,對於仍然留在中國大陸的日本人,他們有敵意的眼光。
但畢竟有很多好心人為這樣壹個戰爭孤兒找到了歸宿。據介紹,她嫁給了國民黨營長宗郭凱。她對這個“有點愛炫耀”的中國人非常滿意。當時還為她辦了婚禮,招待了壹幫親戚朋友,甚至還送了她壹個大鉆戒。
婚後兩人依然相處融洽,從未發生過爭吵。可惜大自然捉弄了人,平靜的日子並不多。宗響應號召,奔赴戰場,但這壹別就是壹別。獨居如此痛苦,她不得不再婚。之後三段感情都不順利,被各種人拋棄。
幾經輾轉,她終於來到了陜西丹鳳縣,從此在這裏紮下了根。她剛到丹鳳縣的時候,村裏人對她還是有些天然的感情。
但她溫暖的個性和勤勞的雙手很快讓淳樸的中國人認可了她,接受了她。不久,村裏人幫她結了婚,她也生了幾個孩子。
她的熱情傳遍了全國,當地的人都願意邀請她參加婚禮、葬禮和葬禮。她必須第壹個到場,送上她真誠的祝福或慰問。
時光飛逝,她已經在中國生活了40年。好心人沒有停止對她的善意,幫助她辦理了中國永久居留證,解決了她的“戶口”問題。甚至,它實現了她的故鄉夢,幫助她回到故鄉去看看。
塵歸中國。
2006年,在誌願者和好心人的幫助下,她終於回到了久違的家鄉——日本福岡縣。年紀大了,她早已分不清小時候的模樣。
家鄉很多建築被推倒重建,親戚也走了。只有壹個遠房表妹還在,但她認不出自己的樣子。
習慣了陜西話的她,已經不會說日語,需要壹個翻譯來交流。她在日本待了大概兩個星期,但是到處都不適應日本的環境。她的家鄉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她成了新的“中國人”。
她的內心既失落又悲傷。這次日本之行讓她堅持了自己的信念。中國丹鳳縣才是她真正的故鄉。
雖然表姐和日本相關人士邀請她回日本給她養老,但她還是堅決拒絕,回到了自己更愛的中國。
去世前,親人還問她想葬在中國還是日本。她急切地回答:“我愛中國,我舍不得離開中國,就讓我葬在中國的土地上吧!”
王玉蘭終於和丈夫李名堂壹起度過了幸福的晚年。他們攜手走了大半輩子,她老公先走了。幾年後,她也平靜地離開了。
所有的村民都聚集在她的葬禮上,深切而真誠地緬懷這位來自日本的老太太。她壹生待人熱情,得到全村人的認可。即使是從抗日戰場上回來的軍人,也根本不在乎民族情結。
她的流浪生活終於平靜地結束了。她曾坦言痛恨戰爭,導致中日不和。如果不是戰爭,她可能不會來到中國,在這裏經歷波折;但她並不後悔來到中國,在這裏她遇到了熱情好客的中國人民,並在各方面幫助了她,這讓她非常感激。
她還解釋說,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贊成發動侵略戰爭,他們同樣對傷害了善良勤勞的中國人民感到抱歉。
她從不隱藏和回避自己是日本人的事實。她的生活習慣和口音與陜西當地人沒有什麽不同,但當她剛到這裏時,她仍然遭到了很多敵意。
雖然無奈,但她依然堅持用熱情和行動證明自己,是壹個善良正直的人。她曾經教導兒子要感恩,不要埋怨命運。她漂泊了半輩子,終於在異國找到了壹個安寧的家。
山川異域,風月同。希望人們能拋棄偏見,讓未來的世界遠離戰爭,保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