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集思廣益 挑“刺”挑出名店來與大多數單體藥店的老板壹樣,李威對時下藥品零售業的走勢越看越迷惑:都說做藥店沒錢賺,可是,這邊廂眾多藥店勉力支撐、慘淡經營;那邊廂新藥店層出不窮、躍躍欲試。面對日趨緊張的競爭壓力,要想與那些連鎖店競爭,李威覺得必須埋頭勤練內功,在自己的壹畝三分地上深耕細作。沒有背靠連鎖企業這棵大樹,李威天天都在苦苦思索如何能提高自己這家單體藥店的知名度。這天,常在外頭跑業務的王先生給李威講了自己親身經歷的壹件事。山東某地有壹家小飯店,店門前樹了壹塊招牌,提醒所有顧客,凡到該店用餐者,對飯店的服務、衛生、飯菜質量壹切都滿意而提不出任何意見者,加收三角錢;壹旦顧客提出了意見,反而獎勵三角錢。“還有這等好事!”見多識廣的王先生壹下子就被這塊招牌的內容吸引了。憑經驗,他就知道,這家小飯館敢於讓別人挑刺,在經營方面肯定有壹套。果然如王先生所料:這家小飯館的服務比他期望的還要好,飯館火爆的生意也顯示其他食客對這家飯館也很認可。顧客提壹個意見就等於幫飯店發現了壹個毛病,飯店針對顧客提出的缺點逐壹改進,如此壹來,生意不好才怪。王先生的講述給困惑中的李威打開了新思路:集思廣益,請人挑刺,自己也可以借此來提高知名度呀!第二天,李威的藥店門前就樹立了壹塊漂亮的招牌,上面寫著:敬告顧客,凡在本藥店消費的顧客,對藥店提供的服務、藥品的質量以及經營管理等,提出中肯意見和建議的顧客,每條意見獎勵三角錢,多提者還額外獎勵禮品壹份。這招果然引得消費者趨之若鶩,所以來藥店消費、挑刺的顧客越來越多。李威本來就奉行“顧客總是對的,有理也應讓三分”的經營之道,這次獎勵顧客挑刺又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對群眾提出的意見李威也迅速做出了反應,不斷修正和完善小藥店的服務。就這樣,顧客挑剔來,挑剔去,李威的藥店成了街頭巷議的“新聞”,平添了可觀的“廣告效應”。請人挑刺,卻挑出了“口碑”,挑出了“名望”,壹時間,李威的藥店成了大家心目中理所當然的首選藥店。“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有些經營者自詡是“業內人士”,捧著工商管理的書本閉門造車。殊不知,消費者也是金點子源源不斷的“智囊團”。聰明的商家都善於創新,李威正是善於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集思廣益,才能迅速脫穎而出,有效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回收換贈 換藥換出美譽來開進縣城的連鎖藥店越來越多,雖然王豪已加盟了某知名連鎖店,但是各連鎖店的經營都大同小異,王豪的小藥店似乎淹沒在眾多的競爭者之中。殘酷的商戰,讓王豪意識到,自己的藥店要想在風起雲湧的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最要緊的是以特色經營提升藥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努力打造區域之星,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垂青。王豪切實感到,在市場競爭中,壹些陳舊的經營方式不改不行。他想,若能做到以“外”引“內”,即改變“坐商”為“行商”,把藥店置身於大市場中就好了。但這樣的做法又受政策頸瓶的制約,如何真正做到合法“行商”,從而以“外”促“內”,提高藥店的知名度成了他苦苦思索的難點。他壹邊密切註意著千變萬化的市場信息,壹邊關註著政策變化的動向。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04年,當地藥監部門倡導藥店幫助居民清理家庭小藥箱,王豪意識到機會來了。當其他藥店還在籌備策劃的時候,王豪的藥店就大張旗鼓展開了“科學儲備小藥箱”活動。這壹招以快制勝、先聲奪人,讓王豪著實地風光了壹把。當其他藥店陸續跟進時,他已開始著手把這項利民利己的活動引向縱深,獲取的商業利益也自不待言。2005年初,當聽說某藥廠創立“回收換贈”機制後,王豪又主動上門聯系廠家開展了該項業務。他熱心為群眾安全用藥做實事的義舉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藥店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也與日俱增,銷售額自然也是與日俱增。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商家越來越註重培養企業形象,打造服務品牌,力圖以完美的形象。誠信的服務,來贏得顧客的青睞。像王豪那樣積極參與清理家庭小藥箱,主動推行“回收換贈”,表面上看起來,費時費力,幹的都是賠本的買賣,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方便了群眾,宣傳了藥店。大家都說“有思路才會有出路”,王豪的做法再壹次印證了市場經濟的創新規律。
上一篇:經濟判斷下一篇:陳列設計廠家有哪些?小編為您推薦優質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