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火藥是我國古代人民在什麽情況下發明的?

火藥是我國古代人民在什麽情況下發明的?

1、從煉丹術看煉丹術起源很早,《戰國策》中就有荊王獻死藥的記載。漢武帝也想 "長生久視",到民間廣求靈藥,招集方士,親自煉丹。從此,煉丹成風,開始盛行。古往今來,都有煉丹師,又稱煉金術士。煉金術士的目的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藥,而這樣的目的是不可能實現的。煉丹術流行了壹千多年,但最終壹無所獲。不過,煉金術中的壹些具體方法仍有可取之處,它顯示了化學的原始形態。煉金術最重要的方法之壹是 "火煉"。它與火藥的發明直接相關。所謂 "火法煉丹 "是關於壹種無水加熱的方法,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對火法有所記載,火法大致包括:煆(長時間高溫加熱)、煉(加熱幹燥物質)、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餾)、飛(蒸餾)、騰(蒸餾)。其中,抽(蒸餾)、飛(又稱升騰,即升華)、禹(加熱使物質變性)都是最基本的方法。所有這些方法都是最基本的化學方法,也是煉金術這種愚蠢職業能夠產生發明創造的基礎。煉金術士的虔誠和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挫折感,使得煉金術士必須反復試驗和尋找新的方法。這為火藥的發明創造了條件。在發明火藥之前,煉金術已經獲得了壹些人造化學物質,如硫化汞。這可能是人類最早通過化學合成制造的產品之壹。煉金術對火的啟示,使人們認識並發明了火藥。2、火藥的發明 煉金術士已經掌握了壹定的化學方法,但他們的方向是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所以火藥的發明具有壹定的偶然性。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劇毒金石藥,在使用之前,常用 "伏 "的方法燒壹下,"伏 "就是降服的意思。從而使毒性減失或降低,這種方法稱為 "伏藥"。唐初名醫、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黃法》中記載:硫黃、硝石二味,研成粉末,放針銀鍋或沙鍋內。挖壹坑,將鍋置於坑中與地面相平,四面填土。將未被蟲蛀過的三只皂角壹壹放入盆中,再放入硫磺、硝石點火。等到火燒不旺時,再拿木炭來炒,炒到碳消除三分之壹時,進行退火,趁還沒涼時,拿進混合物,這就是火候了。唐朝中期壹位名叫清虛子的人,在 "火礬法 "中提出了壹個火方:"硫磺二兩,硝石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調勻。掘壹坑,入藥於甕中與地平。將熟火壹塊,彈大,內放下,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孫思邈方中的皂角,這是兩種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物質。伏火的配方中都含有碳,伏火硫磺要加硝石,伏火硝石要加硫磺。這表明煉金術士有意使藥物燃燒,以去除劇毒。雖然煉丹者知道硫磺、硝石、碳混合點火會發生劇烈反應,並采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由於藥物伏火引起的火房火災事故時有發生。太平廣記》中有這樣壹個故事:隋朝初年,壹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壹位煉丹的老人。當晚,他就住在那裏。半夜,杜春子從夢中驚醒,看到煉丹爐 "紫煙透屋",然後房子就燒起來了。這可能是煉丹師配置易燃藥物時疏忽大意而引起火災的。還有壹本叫《真源妙道要訣》的煉丹書也講到用硫磺、硝石、穿心蓮和蜂蜜配合煉丹時,火燒到臉上和手上,還直燒到屋頂,房子也燒著了。書中告誡煉丹者要防止此類事故的發生。這說明唐代煉丹家已經掌握了壹條非常重要的經驗,那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壹種非常容易燃燒的藥,這就是所謂的 "火藥",也就是火藥。由於火藥的發明來源於制丹、配藥的過程,所以在火藥發明之後,人們就把它當成了藥。本草綱目》中提到,火藥可以治瘡癬、殺蟲、祛濕、除瘟疫。火藥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而且容易著火,煉金術士對他並不感興趣。火藥配方從煉丹師手中傳到軍方,便成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的黑火藥。
  • 上一篇:生產先進班組事跡材料
  • 下一篇:包裝基本知識包裝有什麽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