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責怪:那是因為戒煙的毅力不夠!
其實他們真的很委屈!不是缺乏毅力戒不了煙,而是戒煙者陷入了戒煙的“套路”。戒煙有壹個誤區:把吸煙當成壹種習慣,而不是壹種病。
誤會1
煙癮只是壹種習慣,戒煙只需要毅力。
很多人認為只要有決心和堅定的意誌,就能成功戒煙。不對!
據統計,壹個煙民想憑自己的意誌戒煙的成功率只有3%。中國最新調查數據顯示,近八成戒煙者在壹周內又開始吸煙,戒煙壹年的僅占2.5%。可見,完全靠自己戒煙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妳想戒煙,並且用毅力反復嘗試戒煙或者用壹些其他方法都失敗了,還是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來戒煙。現在很多醫院都設立了戒煙門診,尋求戒煙藥物的幫助,得到心理指導,更有利於戒煙成功。
有研究表明,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戒煙成功率可提高2-3倍。所以,如果妳不是那3%,就去正規醫院的戒煙門診,尋求戒煙方面的專業幫助吧!
神話2
戒煙會導致疾病
戒煙會生病,壹直是誤傳。當吸煙者停止吸煙時,血液中尼古丁的濃度降低,由於心理和行為習慣,會出現渴求吸煙、頭暈、胃部不適、便秘、緊張、易怒、註意力不集中、抑郁、失眠等癥狀,醫學上稱之為戒斷綜合征組。這是正常的戒煙過程。壹般戒煙後2 ~ 3周這些癥狀就會消失。
說戒煙可能導致肺癌就更荒謬了。目前,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而戒煙後查出的肺癌其實是吸煙者在戒煙前就已經患過的,只是沒有被發現。等到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是中晚期了。戒煙是目前預防肺癌的有效方法。
神話3
用電子煙戒煙
總是戒不掉,又不樂意去醫院,於是壹種所謂的高科技“電子煙”成了壹些煙民的希望。但戒煙門診的醫生大多不提倡使用“電子煙”。
電子煙對人體的危害不亞於普通香煙,甚至更大。世界衛生組織對電子煙的研究得出了壹個明確的結論:電子煙對公眾健康有害,它不是戒煙的手段。有必要加強對它們的控制,以防止對青少年和不吸煙者的傷害。
第壹,電子煙還是含有尼古丁的。尼古丁有很強的成癮性和依賴性,讓人吸完就想抽,不然會不舒服。而且尼古丁會影響人的呼吸道、血管、心臟和生殖器官,引起哮喘、高血壓甚至癌癥。
其次,日本研究發現,各種電子煙樣品的液體蒸氣中含有致癌物質,如甲醛、乙醛等,甲醛濃度遠高於普通香煙。如果加熱液體的電阻絲過熱,產生的有害物質含量更高。
第三,對於大量吸煙者來說,電子煙只是減少了香煙的使用,但同時也加劇了尼古丁依賴,增加了戒煙的難度。而且電子煙行業目前既沒有標準,也沒有監管,產品安全性堪憂。
神話4
吃藥戒煙,副作用很大。
生病吃藥很正常,但是戒煙的人可能不理解。“吃藥總有副作用,甚至可能加重肝腎負擔”,持這種錯誤觀點的煙民不在少數。
但醫生明確指出,戒煙藥物的所謂副作用,與戒煙過程中的戒斷反應是無法區分的,戒煙的好處遠遠大於副作用。
想要戒煙成功,必須要有正確的戒煙方法。
首先,要有明確的戒煙意願,就是要樹立“我要戒煙”的決心;
第二,我們需要藥物的幫助來增加戒煙的成功率。例如,戒煙門診常用的戒煙藥物酒石酸尼克蘭片,是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國家醫療產品管理局批準的非尼古丁戒煙藥物。臨床證據表明,與安慰劑、安非他酮和尼古丁替代療法相比,varNiklan可以顯著提高戒煙率。
其次,要扔掉香煙、打火機、煙灰缸、電子煙、煙嘴等相關的東西,避免看到這些煙癮來了,引起吸煙的欲望。
第四,可以吃幾顆堅果,壹塊口香糖,或者和別人聊天轉移註意力,緩解煙癮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