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白術有功效嗎?

白術有功效嗎?

類別:

白術(《陶弘景》)

異名:山薊、陽白術(《爾雅》)、甲(《本經》)、山九、天薊(《吳普本草》)、山梔(《廣雅》)、桔梗(《南方草木狀》)、山精(《神效經》)、山連(《別錄》)、冬白術(《東本草》)、山芝(《東藥本草》)、山梔(《別錄》)。冬白術(《得配本草》)。

來源為菊科植物白術的根莖。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1.4%,主要成分為蒼術醇、蒼術酮,並含維生素A。

生白術的炮制:揀去雜質,用清水浸泡,浸泡時間應根據季節、氣候變化和白術的大小適當掌握,浸泡後撈出,潤透切片,曬幹。

炒白術:先將麩皮撒在熱鍋中,待煙冒出,將白術片倒入微火炒至微黃,取出,篩去麩皮後冷卻。

(每100斤白術,配10斤麩皮)焦白術:將白術放入鍋中用旺火炒至焦黃,噴水,撈出晾幹。

土炒白術:取豬肝細末,置鍋內炒熱,加入白術,炒至外掛有土色時取出,篩去泥土,晾涼。

(白術各100斤,用豬肝粉20斤) ①《本草蒙筌》:白術嚼後,人乳中以潤之,制其性也,潤過陳壁土而炒之。

②《本草備要》:白術,用糯米泔、陳皮土炒,或蜜炒、人乳拌炒。

味苦、甘,性溫。

①《本經》:味苦,性溫。

②"碧露":味甘,無毒。

③《藥性論》:甘辛,無毒。

③《藥性論》:甘辛,無毒。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陽、少陰、足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經。

②《本草綱目》:入心、脾、胃、三焦四經。

功用:補脾胃、燥濕、和中、安胎。

主治脾胃氣虛,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腹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動不安。

①《本經》:主風寒濕痹、死肌攣急、黃疸、止汗、清熱消食。

②《別錄》:主風氣身面,風氣頭痛,目淚,消痰水,皮膚風水浮腫,除心腹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除麩食,消食癮。

④唐本草:利尿。

⑤《日華子本草》:治諸風病,五勞七傷,寒氣腹脹,補腰膝,除痰涎,治水氣,利小便,止反胃嘔吐,及筋骨無力,痞氣腫塊,婦人腹中冷,溫病,山嵐瘴氣,除煩長肌。

⑥《醫學啟源》:除濕燥,和中益氣,溫中,除脾胃濕熱,除胃熱,健脾胃,進飲食,和胃氣,生津液,主肌熱,肢體嗜睡,目不欲開,倦怠嗜睡,不思飲食,消渴,安胎。

⑦理高:去經濕,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氣健脾,補肝風虛,主舌本強,食則嘔吐,胃脘痛,身重,心下急痛,心下有水匾,脈為疾,逆氣在急,臍腹痛。

⑨《本草衍義補遺》:汗止,無汗則發。

能化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陰虛燥渴、氣滯脹滿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防風、地榆為之使。

②《藥物誌》:凡郁結氣滯,脹滿壅塞,吼氣壅塞,胃中受火痛,癰疽膿血,黑瘦,人氣實為脹者,宜忌之。

選方①治虛萎,食而不化:中術(酒浸,九蒸九曬)壹斤,菟絲子(酒煮吐絲,曬幹)壹斤,***為末,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三錢。

(《綱目拾遺》)②治脾虛脹滿:白術二兩,陳皮四兩。

為末,撒糊丸,梧桐子大。

每次食前,木香湯送下三十丸。

(《全生指迷方》寬中丸)③治痞滿消食健胃:枳殼(麩炒黃)壹兩,白術二兩。

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炙米為丸,如綠豆大壹倍。

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不拘時候,量傷數,加減服之。

(《蘭室秘藏》絕命丸)④服滋養,止久瀉:上好白術十兩,切片,入瓦罐中,水淹過二寸,文武火煎至壹半,將汁倒入器皿中煎至滓,如此三次,乃取前後汁同熬膏入器皿中過夜,倒去上清水,收之。

每劑二三匙,蜜湯調下。

(《千金良方白術膏》)⑤治脾虛泄瀉:白術壹兩,芍藥半兩(冬月不用芍藥,加肉豆蔻、漏煎)。

上為末,粥丸。

(《丹溪心法》白術丸)⑥治小兒久瀉,脾虛不進飲食,或瀉前食尚,米谷不化:白術壹分(米泔水浸壹次,切碎,焙),半錢半(浸洗七次),丁香半分(炒)。

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糊丸,粟米大。

半歲兒每服三丸,三歲半兒五、七丸,淡姜湯下,早晚各壹劑。

(《小兒衛生通微方》)(7)治濕瀉夏痢:白術、車前子等分,炒為末,白湯下二三錢。

(《簡單方》)⑧治腸風痔漏,脫肛瀉血,色黃,積年日久:白術壹斤(糯米泔浸三日,研細銼,炒焦為末),幹大黃半斤(洗凈,用碗盛於大釜上蒸爛研細)。

上相和,如硬,滴黃酒少許,手中丸梧桐子大,焙幹。

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飲下,加至二十丸。

(《普濟方》香術丸)⑨治心下堅,大如盤,邊盤邊旋,如旋,水飲下所作:枳殼七枚,白術二兩。

以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溫服,腹中作時即散。

(《金匱要略》枳實湯)⑩治傷寒八九日,風寒濕痹,身痛煩悶,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澀,大便堅,小便自利:白術二兩,半兩(去殼去皮),甘草壹兩(炙),生姜壹兩半(切),大棗六枚。

以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渣壹升,分溫三服,壹服覺痹半日,再服。

三服皆畢,人如泡狀,勿怪,即術,用而離皮,水氣不除故耳。

(《金匱要略》)(11)治中、口濕,不知人:白術半兩,酒三盞。

煎服壹劑,頓服;不能飲酒,以水代之。

日三,夜壹。

(《三因方》白術酒)(12)治忽然頭昏運,經久不壞,四體漸勝,食之無味,善食黃土:白術三斤,石英三斤。

上二味和篩酒和,手撚丸如梧桐子大,***。

飲二十,日三。

忌桃、李、雀肉等。

(《外臺秘要》)(13)治風虛頭重眩暈,極苦不知食。

溫筋、補中、益精:白術二兩,附子壹個半(去殼、皮),甘草壹兩(焙)。

以上三味,銼碎,各五錢匕,姜五片,棗壹枚,水壹半,煎七分,去渣,溫服。

(《近效方》術附湯) (14)治自汗不止:白術壹錢,飲服方寸匕,日二服。

(《千金方》)(15)治盜汗:白術四兩,分為四份,壹份與黃芪同炒,壹份與石斛同炒,壹份與牡蠣同炒,壹份與麩皮同炒。

每上微炒黃,去余藥。

只用白術,研細。

每服二錢,粟米湯調下,盡四兩。

(《丹溪心法》)(16)治老小虛汗:白術五錢,小麥壹把,煮幹,去麥為末,用黃芪湯下壹錢。

(《全幼心鑒》) (17)治產後嘔吐不食:白術五錢,生姜六錢。

水煎服,徐徐溫服。

(《婦人良方》)(18)治婦人血虛肌熱,或脾虛蒸熱,或內熱寒熱:白術、茯苓、白芍(炒)各壹錢,甘草(炒)五分,生姜、大棗,水煎服。

(《婦人良方》乞力加散)(19)治三日瘧:九制中術壹斤,廣皮八兩。

熬膏,用焦糖四兩收。

(《古今良方》)(20)治四日二瘧,壹二年至三四年不愈,或愈而復發,綿綿不思者:郁術壹兩,生姜壹兩。

水煎服,發日五溫服,重者二服。

(《綱目拾遺》)(21)治齒日久,漸腫,張口難飲食,蓋延髓泛濫所致:只服白術即愈。

(《夏子益治怪病方》)(22)治小兒流涎:生白術搗碎,加水、白糖適量,放鍋上蒸汁,分次口服,日用三錢。

(《江蘇中醫藥》(12):1,1965)

植物形態白術為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根莖粗大,略呈拳頭狀。

莖直立,上面有分枝,基部木質化,有不明顯的縱溝。

單葉互生;下部莖葉葉柄較長,葉片3深裂,偶爾5深裂,中間裂片較大,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側面裂片較小,通常卵狀披針形,基部不對稱;上部莖葉葉柄較短,葉片不裂,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5-4 厘米寬,先端漸尖,基部向下漸狹成柄。葉緣都有刺狀牙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葉脈凸起明顯。

頭狀花序頂生,直徑 2-4 厘米;總苞鐘狀,總苞片 7-8 線,膜質,覆瓦狀;基部多葉苞片 1 輪,羽狀深裂,包圍總苞;花多數,著生於平花托上;花冠管狀,下部細小,淡黃色,上部膨大,紫色,先端 5 裂,裂片披針形,背面或反折;雄蕊 5,花藥線形,花絲離生;雌蕊 1,子房下位,密被淡褐色絨毛,花柱細長,柱頭頭狀,頂端中心有 1 條淺裂縫。

瘦果長圓狀橢圓形,稍扁,長約8毫米,直徑約2.5毫米,被黃白色絨毛,頂端殘留圓形冠毛。

花期 9 月至 10 月。

果期 10 月至 11 月。

原產於山區和丘陵地帶,野生種在原產地幾乎絕跡。

現廣泛栽培,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均有栽培,以浙江栽培數量最多。

該植物的苗葉(幼苗)也可入藥,另文詳述。

從霜降至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土,曬幹或烘幹,再除去根即可。

曬幹的叫烘術;曬幹的叫生曬術,也叫冬術。

本草幹燥後的根莖呈拳頭狀塊狀,有不規則的疣狀突起,長5~8厘米,直徑2~5厘米。

表面灰黃色至棕黃色,有淺而細的縱皺紋。

下部兩側膨大如如意頭,俗稱雲頭。

向上變細,或留下壹段地上莖,俗稱白薊腳。

在疣狀突起的頂端,常有殘根或芽痕,須根痕也較明顯。

質地較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

烤藝斷面呈黃白色,角質,中心有時有裂隙。

生曬段表皮部分白色,精華部分淡黃至黃色,有油斑。

氣芳香,味甘、微辛,略帶黏液質。

以個大、表面灰黃色、斷面黃白色、渾濁、堅實、無空心者為佳。

主產於浙江、安徽。

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生產。

在浙江嵊縣、新昌壹帶產量最大;虞潛的產品質量最好,尤以虞蜀著稱。

野生白術是產於浙江於潛、綠華、天目山壹帶的野生白術,屬天然白術,該品早已絕跡。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白術,是新昌白術種子的栽培品種,播種在於潛山區,斷裂面呈黃白色、黃色放射狀紋理。

氣香、味甜、少辣。

壹般認為,新昌白術的品質優於新昌白術。

壹般認為,新昌白術的品質優於新昌白術。

  • 上一篇:我想請問壹下廣告導演唐高鵬的具體資料。
  • 下一篇:醫藥行業裏指的50扣.30扣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