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之戰
海上之盟
宋徽宗正和五年(1115年),位於遼國東北勢力範圍內的女真族,在完顏阿古打的領導下,屢敗遼軍,並建立金國,遼國國勢速下滑。此時北宋君主宋徽宗與大臣蔡京、童貫認為遼國亡國在即,金國會取而代之,決定聯金攻遼,不但可向金以示和好,而且以圖收復失去已達二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之地。
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雙方商定:金取遼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遼亡後,宋將原給遼的歲幣轉納於金國,金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宋朝,由於雙方接觸都因地理上受遼國阻隔,而需要海上經渤海往來,故稱“海上之盟”。
1122年(遼保大二年、北宋宣和四年、金朝天輔六年)金、宋以“海上之盟”聯合攻打遼國,宋按約攻打燕京(今北京西南)及西京(今山西大同)地失敗。金大勝,占領遼國大部。隨後,在童貫的建議下,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
城池矛盾
1123年正月,遼國守將張覺以平州投降金完顏宗翰,被封為臨海軍節度使,平州知州。宋求燕京及西京地,在經過談判和大量付款之後,金太祖歸還了“燕雲十六州”中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
平州雖然在長城之內,但因為在遼國別為壹軍,所以沒有歸還(除開別為壹州的原因,更在於平州是五代,劉仁恭時割讓給耶律阿保機的,並不在石敬瑭割讓的幽雲十六州之內,北宋和金朝的海上之盟盟約內,北宋只要求收回石敬瑭割讓的幽雲十六州,並不包括劉仁恭割讓的平州等三州)。金太祖改平州為南京,任命張覺為南京留守。北宋得到燕京後,改燕京為燕山府,任王安中為安撫使。
張覺降宋
1123年五月,張覺認為降宋為上策,六月,和北宋燕山府宣撫使王安中聯絡,叛入北宋。七月,完顏阇母率二千騎討張覺,先勝兩仗,但在兔耳山與張覺對戰時,因兵少,未戰即撤軍,張覺則對宋稱以精兵萬騎大敗金軍。對宋和善的完顏阿骨打剛於1123年八月病故,其弟完顏吳乞買(晟)繼位,籌劃對宋進攻。
十壹月,完顏宗望(斡離不)奉金太宗命,接管完顏阇母的軍隊討張覺,當時北宋改平州為泰寧軍,以張覺為節度使。張覺遠迎封賞時,被完顏宗望的間諜探知,舉兵襲擊,結果張覺回城時在城東被截擊,大敗不得歸城,只能逃奔北宋燕山府。
完顏宗望遂克平州,隨後完顏宗望率軍攻克宋軍控制的營州,向王安中索要張覺,王安中開始不肯,殺了壹個長相相似的人搪塞。很快,完顏宗望看出來不是張覺,發兵去攻。
張覺被殺
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燕山府宣撫使王安中為金朝所逼,殺以平州歸降的泰寧軍節度使、遼朝遺臣張覺。之後,王安中將張覺首級裝在盒子裏送給金人,當時北宋對待原遼地漢人的政策非常不妥。
張覺被殺時,在燕京的原遼降將及常勝軍皆哭,郭藥師作為其中壹員,就說過:“若來索藥師當奈何?!”從此以後,這些降將降卒和北宋就不再是同心協力了。
金軍南下
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秋,金軍借張覺事變,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斡離不(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粘沒喝(宗翰)領軍直撲太原。
燕京之戰
東路軍以完顏宗望(斡離不)為南京路都統,自南京入燕山(即北宋燕山府),連陷檀、薊州,郭藥師率常勝軍在白河與金軍相遇,“藥師之兵戈甲鮮明,步伍整肅,金人初見亦懼。斡離不乃東向望日而拜,號令諸部而進。藥師鏖戰三十余裏,金人已北,張令徽等先自遁,金人力追之”(《大金國誌》)。張令徽等的逃跑,導致常勝軍的全面潰敗,而燕京也就守不住了。
戰爭後續
郭藥師與宋知燕山府蔡靖商議投降,蔡靖不願,於是郭藥師扣押了蔡靖及轉運使呂頤浩等,向宗望投降,金兵入燕京,消息傳到宋廷之後,“帝猶密其事,議封為燕王割地與之,使世守,而已無及”。郭藥師獲金太宗任為燕京留守,給金牌,賜姓完顏氏。郭藥師還成為滅宋先導,隨完顏宗望伐宋,最終導致“靖康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