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藥物,需要“避暑”
糖衣片、分散片
受熱、受潮容易失去光澤,或表層破損,甚至出現斑點。
膠囊或膠丸
比如維生素E、維生素AD膠丸等,受熱會軟化、破裂漏油、粘連、產生異味,導致藥物不能使用。
散劑、幹混懸劑和添加了蔗糖的顆粒劑
受熱容易變質或者結塊,不能再使用。這些藥物開封後壹般只能存放3~5天,而且壹定要註意防潮。
眼用制劑
像紅黴素眼膏、潤舒滴眼液這類藥物都屬於無菌制劑,在啟用後最多可使用4周,夏季天熱,使用時間更短。
中藥制劑
尤其是添加了蜂蜜、紅糖的中藥制劑,遇到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發生黴變。
中藥飲片
到了夏天,中藥飲片容易出現各種“中暑反應”,如黨參—蟲蛀、生姜—黴變、炒杏仁—走油、金銀花—變色、芒硝—潮解、冰片—升華變性。所以,要在壹周之內煎煮使用。
對於這些夏天容易變質的藥物,在夏天來臨時,要給它們找壹個“避暑”之處——不超過20℃的陰涼的地方,並註意避光。
冷藏藥物也有講究
需要冷藏的藥品,通常都在藥品說明書或藥品包裝盒上標明“冷處保存”,比如雙歧桿菌等腸道微生態制劑。另外,像退熱栓劑這樣的栓劑類藥物,壹般是在37℃的體溫下逐漸融化起效,所以,酷暑之時會出現稀薄、變色、分層,甚至酸敗發臭,需要存放在冰箱。
藥物存放在冰箱時,存放方式要特別註意。如果頻繁開關冰箱,會造成水霧浸濕藥品。所以,存放時,最好用保鮮袋紮緊,然後再放置在冰箱內。
不宜放在冰箱裏的藥物
雖說藥物都要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但並非溫度越低就越保險。有壹些藥物是不宜放在冰箱裏的。比如特比萘芬、糠酸莫米松等外用乳膏劑,保存溫度如果過低,有可能導致藥物和基質分離,均勻性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療效。
藥品保存常識
1、藥品最好儲存在原來的包裝容器內,不要另外分裝到其他容器。
2、藥物取用之後,應立即歸還原處收藏,不能隨便放置在外。
3、內服藥與外用藥應用有顏色的標簽區分,並分開存放。
4、保持標簽的完整性。每個品種的藥品都要有標簽,寫明用法、用量與註意事項,沒有標簽以及標簽不完整的藥品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