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2020年BMJ子刊壹項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表明 腸道接觸新型益生菌制劑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餐後血糖的控制,並且其安全性良好 [2]。
該新型益生菌制劑為按照動態藥品生產管理規範(cGMP)生產的兩類新型益生菌制劑,即WBF-010(含三種菌株)或WBF-011(含五種菌株);試驗於2017年10月22日至2018年6月1日在美國的六個中心招募了76名受試者,隨機分配26、27和23個人分別接受每日兩次的安慰劑,WBF-010或WBF-011方案,試驗進行了為期12周的平行、雙盲,安慰劑對照,概念性研究。
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服用WBF-011( 包含菊粉,艾克曼菌,拜氏梭狀芽胞桿菌,丁酸梭菌,嬰兒雙歧桿菌和Hallerobutyricum hallii )受試者的主要指標明顯改善,WBF-011組的總葡萄糖曲線下面積顯著下降( 36.1mg/dL/180min;p=0.0500;)。葡萄糖增量曲線下面積也較低(-28.6mg/dL/180分鐘),糖化血紅蛋白(A1c)降低了0.6(p=0.0540)。
據統計,這是首次將五種菌株中的四種用於T2DM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這項概念性研究(臨床試驗編號NCT03893422)表明, 該幹預措施安全且耐受性良好,補充WBF-011可以改善餐後血糖控制,從而在糖尿病的整體飲食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壹起來認識壹下人體腸道菌群
在人類腸道中,有1000余種細菌(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與人類***生,其中厭氧菌占總數的90%以上[3]。
需氧菌包括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腸球菌等;厭氧菌有雙歧桿菌、乳桿菌、消化鏈球菌、梭菌屬、韋榮球菌屬、真細菌屬、普雷沃菌屬、脆弱擬桿菌等。這些細菌在胃、空腸、回腸、結腸中的含量依次遞增,總數約為3.8 1013 4 1013,其總數與人體內細胞數量大致相同[4-5]。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通過實驗研究證明,2型糖尿病和腸道菌群之間可彼此影響。目前,國外多項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明顯的腸道菌群結構失衡,腸內梭菌/厚壁細菌比值明顯升高,大腸埃希菌等有害菌水平明顯上升,益生菌-雙歧桿菌數量則明顯減少。 並且,研究指出雙歧桿菌極大程度上和葡萄糖耐受水平呈正相關,這也提示腸雙歧桿菌增多使腸道吸收單糖的含量增加,進而提升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6]。此外,腸道菌群還可以使AMP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下降[7],抑制周邊組織的葡萄糖攝取。
總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2型糖尿病患者腸道菌群數量及功能均有所下降,缺少能夠幫助消化膳食纖維並產生丁酸的有益菌株,而丁酸對平衡胰島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說到這裏,目前調節腸道菌群治療2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又包括哪些呢?
毋庸置疑,首先是 抗菌藥物 ,短期使用抗菌藥物確有調整腸道菌群結構的作用,但長期使用抗菌藥物反而導致菌群失調的不良反應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是 益生元 ,益生元是指各種功能性低聚糖,也是膳食補充劑的壹種。益生元通過有選擇地刺激人體腸道中某壹種或某幾種有益菌的增殖與活性,進而改善人體 健康 。益生元在被服用後,基本不會被消化,它們會被腸道菌群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從而促進乳酸菌與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的增殖。
再者就是 糞菌移植 啦,在壹項小型的T2DM個體試點研究[8]中,由1011名 健康 受試者的糞便微生物組的移植使患者代謝明顯改善。盡管這項研究提供了腸道微生物組與T2DM之間因果關系的早期證據,但考慮到 社會 接受度,安全性,可制造性方面的挑戰,糞便移植並未被視為廣泛適用的治療方法。而益生菌可以潛在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市售益生菌來治療T2DM,也已存在多項隨機對照試驗,並且多項薈萃分析發現特異性菌株和混合菌株。
既往的試驗為證明益生菌的功效,使用了市面上可買到的菌種,而這些菌種在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是否缺乏或減少尚不明確;
2型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組的異常相關,特別是與飲食纖維轉化為丁酸和其他短鏈脂肪酸有關的艾克曼菌和微生物的豐度下降有關;
提出二甲雙胍治療引起的丁酸生成物和粘液性艾克曼菌數量的增加,被認為是這壹關鍵的抗糖尿病藥物療效的支持機制。
與安慰劑相比,目前使用二甲雙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為期12周口服含有產生丁酸鹽菌和黏液艾克曼菌的新型益生菌制劑後血糖控制得以改善;
通過標準的臨床手段,對於穩定的壹線治療(主要是二甲雙胍)受試者群體,短期(餐後葡萄糖耐量試驗曲線下面積)和長期(A1c)血糖控制指標均得到了改善;
試驗無明顯益生菌補充相關副作用。
對於與疾病相關的微生物種類的管理可能是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或延緩疾病進展的新型飲食管理方式;
這些發現支持了更多的試驗,並且涉及到更大的患者群體,更長的幹預時間以及新型或不同益生菌制劑。
我認為,現有成熟的降糖藥物結合腸道菌群的調整可通過減少化學性藥物的使用而降低其對人體的不良反應,通過調整腸道菌群結構來治療2型糖尿病或將成為新型的且更加“綠色”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勞壹,李萍,寧興旺等.腸道菌群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20,41(13):1648-1651.
[2]Fanny Perraudeau,Paul McMurdie,James Bullard,et al.Improvements to postprandial glucose control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 novel probiotic formulation[J].BMJ Open Diabetes &Care,2020,8(1).
[3]JIA W,LI H K,ZHAO L P.etal.Gut microbiota;a po-tentialnew territory for drug targeting[J].Nat Rev DrugDiseov,2008,7(2):123-129.
[4]SENDER R,FUCHS S.MILO R.Are we really vastly out-numbered?Revisiting the ratio of bacterial to host cells in humans[J].Cell,2016,164(3):337-340.
[5]SENDER R,FUCHS S.MILO R.Revised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J],PLoS Biol.2016.11(8):1-14.
[6]B?CKHED F,MANCHESTER J K,SEMENKOVICH CF,et al.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sistance to diet-in-duced obesity in germ-free mice[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7,104(3):979-984.
[7]葛斌,謝梅林,顧振綸等.AMPK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新靶點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8.24(5):580-583.
[8]Vrieze A,Van Nood E,Holleman F, et al.Transfer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from lean donors in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inpidual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12;143: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