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zt/spi/coffeeatlunas/index.shtml
咖啡主要品種和特點
藍山咖啡:產於牙買加,香味十分濃郁,有持久的水果味。
哥倫比亞咖啡:營養十分豐富,高均衡度,有時具有堅果味。
巴西咖啡:有很多種類,多種風味,但大多為低酸度咖啡,口感柔滑。
曼特寧咖啡:產於印尼的蘇門答臘群島,顆粒飽滿,含糖漿味和巧克力味。
摩卡咖啡:產於也門,略帶酒香,辛辣刺激,與眾不同。
爪哇咖啡:產於印尼爪哇島,顆粒飽滿,含辛辣味,酸度中等。
哥斯達黎加咖啡:風味極佳,光滑,酸性強,檔次高,具有誘人的香味。
肯尼亞咖啡:芳香,濃郁,帶有水果風味,口感豐富完美。
咖啡樹在世界的種植與分布
咖啡樹的種植條件
但是,並非所有位於此區內的土地,都能培育出優良的咖啡樹。咖啡樹最理想的種植條件為:溫度介於15-25℃之間的溫暖氣候,而且整年的降雨量必須達1500-2000毫米,同時其降雨時間,要能配合咖啡樹的開花周期。當然,除了季節和雨量的配合外,還要有肥活的土壤。最適合栽培咖啡的土壤,是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質的肥活土壤。
另外,日光雖然是咖啡成長及結果所不可欠缺的要素,但過於強烈的陽光會影響咖啡樹的成長,故各個產地通常會配合種植壹些遮陽樹,壹般多種植香蕉、芒果以及豆科植物等樹幹較高的植物。至於最理想的海拔高度為500-2000米。因此,生長在海拔800-1200米的牙買加藍山咖啡品質最佳。由此可知,栽培高品質咖啡的條件相當嚴格:陽光、雨量、土壤、氣溫,以及咖啡豆采收的方式和制作過程,都會影響到咖啡本身的品質。
白色的花,紅色的果
咖啡樹的第壹次開花期約為樹齡三年左右,白色的五瓣筒狀花朵,飄散著壹種淡淡的茉莉花香,花序濃密而成串排列。花朵開花二三日之後即會雕謝,幾個月後開始結出果實。果實為核果,直徑約1.5厘米,最初呈綠色,後漸漸變黃,成熟後轉為紅色,和櫻桃非常相似,因此稱為櫻桃咖啡(Coffee Cherry),此時即可采收。
咖啡果實內含有兩顆種子,也就是咖啡豆。這兩顆豆子各以其平面的壹邊,面對面直立相連。每個咖啡豆都有壹層蒲蒲的外膜,此膜被稱為銀皮,其外層又披覆著壹層黃色的外皮,稱為內果皮。整個咖啡豆則被包藏在黏質性的漿狀物中,形成咖啡果肉,果肉軟且帶有甜味,最外層則為外殼。
隨著時間與加工程序的增加,咖啡的壽命就會有所減少;合適的儲存方法可以延長咖啡的保鮮期。
咖啡時尚 恣意流露的年代
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Tina在廣州生活了好幾年,經常去環市東、天河北壹些環境幽雅而且很有個性的咖啡店品嘗純正的咖啡。近日,Tina發現了壹家咖啡器皿專賣店,店主會手把手地教妳如何沖調出甘醇的咖啡,如何選購時尚又實用的咖啡器皿,如此的言傳身授不禁讓人徹徹底底地愛上咖啡。時下,咖啡時尚在廣州這個喧囂都市百轉千回,恣意流露。
飲個咖啡“下午茶”
對於上班族來說,很難擁有那麽充足的時間去享受傳統的下午茶,於是去飲壹個短暫而舒適的“西式下午茶”的習慣,漸漸在辦公室上班族流傳開來。現在在寫字樓匯集的地方湧現了不少連鎖經營的咖啡屋,自助而快速的服務、舒服臨街的空間備受青睞。這些店子的咖啡簡單傳統,但品種也不下20種,加上十多款西式點心,足以讓妳配搭出各種各樣的“下午茶”套餐。據星巴克咖啡廳的營業經理Adam介紹,對正常人來說,壹天喝咖啡不能超過6杯,在喝咖啡的時候增加食物,不但豐富了咖啡的色彩,增加喝咖啡的樂趣,還能嘗盡咖啡本身的味道—————每種咖啡有它獨特的味道,而適當地配搭食物,會讓咖啡的味道更加濃郁。咖啡與食物配搭有壹條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選擇跟咖啡本來口味相似的食品,以便襯托出咖啡的香濃。在連鎖咖啡廳裏,咖啡分為兩大類:單品咖啡和混合咖啡。前者口感特別,或清新柔和,或香醇順滑,以來自不同產地的單壹咖啡豆磨制而成,成本較高;後者則是由不同的咖啡豆混合調制而成,譬如卡布奇諾、焦糖瑪奇朵等。
京滬穗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據史料記載,1884年咖啡在臺灣首次種植成功,從而揭開了咖啡在中國發展的序幕。大陸地區最早的咖啡種植則始於雲南,是在20世紀初,壹個法國傳教士將第壹批咖啡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在以後的近百年裏,咖啡種植在幅員遼闊的中國也只是“星星點點”。然而,近年來中國咖啡種植和消費的發展愈來愈為世界所矚目。麥斯威爾、雀巢、哥倫比亞等國際咖啡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工廠,為中國市場提供品種更優、價格更優的產品。作為西方生活方式的壹部分,咖啡已正式進入中國人的家庭和生活;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咖啡館伴隨著咖啡文化的成長,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青年人新的消費時尚,裝點著都市風情。
意式咖啡迅速崛起
愛喝咖啡的物質主義者,進了咖啡店,最喜歡關註的還是那些有著個性和特別形態的咖啡器具。在賣咖啡、也賣咖啡器皿的“悅客咖啡”,它們占了整整壹堵墻和幾張桌子,有點傲慢地、有點遺世獨立地,站在主角的位置上審視在咖啡館裏來來往往的過客。在和咖啡結下的緣分裏有壹種很奇特的和諧,妳會覺察到自己和咖啡有點像,性情像杯中的液體壹樣溫和。壹邊欣賞那些來自意大利、英國的杯子,來自臺灣的磨豆機,以及款式多樣、特性各異的咖啡壺,壹邊品味著氤氳的咖啡香……經營咖啡屋,咖啡的美味與品質的穩定,其重要性自不在話下。目前各咖啡屋提供的咖啡以日式及意式風格為主,日式咖啡強調以手工濾泡式的方法沖泡壹杯原味咖啡,視個人喜好添加糖、奶精等調味品,讓喜歡咖啡的人能真正的品嘗其香味及甘醇。意式咖啡在近年內迅速崛起,最受消費者青睞的,有拿鐵、卡布奇諾等熱門商品。在咖啡館裏,妳消費的不僅是咖啡,而且是壹種情調、壹種放大的情緒。咖啡是壹個很個性化的東西,每壹個人他煮出來的咖啡都是不壹樣的。
咖啡品味
咖啡的品味壹般包括氣味、味道、口感三方面。
氣味有18種之多:動物味、煙灰味、焦味、化學藥品味、巧克力、焦糖味、烤紅薯味、泥土味、鮮花味、水果味、青草蔬菜味、杏仁味、酸腐味、橡膠味、辣味、煙草味、葡萄酒味、木頭味。
最基本的味道有:酸味、苦味和甜味。酸味是咖啡的壹個基本味道,由有機果酸引起,臺檸檬酸、蘋果酸等。其次是由咖啡因、奎寧和壹此生物堿異致的咖啡品味中的苦味,這是咖啡的另壹個基本味道,好的咖啡都有壹定程度的苦味。咖啡中含有的蔗糖和果糖異致了咖啡中的矩味,也是描述咖啡風味的壹個方面。
評論咖啡的第三個方面的依據是口感。首先是濃烈感,咖啡喝下後,有的很濃烈,整個口腔有充實感,而且長時間表會消失,這是壹種上乘的咖啡。有的咖啡喝起來則象壹杯清開水,淡淡的壹下,無任何感覺,失去了咖啡濃郁的芬芳。咖啡的另壹個口感是澀味,這是個特別讓人口腔感到幹燥的回味,壹般人們不喜歡。
咖啡藝術與情趣
中國茶的形象寧靜淡泊,稱之為品;美國可樂的形象熱烈奔放,稱之為飲;而咖啡則品與飲兼而有之。
閑暇時,壹杯咖啡可以品出人生百味;繁忙時,壹杯咖啡可以喝出現代人的節奏和情感。
法國人對咖啡的評價是:濃黑如惡魔、滾燙如地獄、清純似天使、甜蜜象愛情。
美國人生活節奏快,對喝咖啡也不太細致,飲用量雖是全球之冠,但無論煮或是喝的過程,都不講究,美國咖啡口味較清淡。
阿拉拍咖啡多以小巧精致銅杯盛載,同時有燃香助興,這正是沙漠中人的生活情趣。
以茶道著稱的日本,對咖啡卻也情有獨鐘,只不過日本的咖啡文化更傾向於發展成為壹套如插花、茶道壹樣中規中矩的藝術。
意大利人熱愛的是壹杯無糖無奶的高濃度咖啡,當地人壹進店門就把錢往吧臺上壹擱,壹杯意大利咖啡隨即奉來,他們舉杯飲盡外加壹句:“很好,我喜歡”。便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