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每年都是虧損的。
萬事開頭難。許創辦制藥廠時,他是白手起家。作為壹名退伍軍人,他比普通人更有毅力。只有他的堅持,才有了後來的長江藥業。1966年,許22歲,和很多人壹樣過著正常的生活。當時,剛從部隊退伍的許被分配到壹家工廠工作,位於臺州的壹個小鎮上,在那裏打下了創業的基礎,工作了幾年,自己也攢了壹些錢。膽大的他帶著幾個工人,到處籌集足夠的資金,在1971自己創業。
起初,他帶著工人在壹個制藥車間加工藥品,條件差,設備陳舊,沒有技術人員。他的小作坊叫“泰興縣港口鎮工農制藥廠”,因為規模太小,整個藥廠只能用作坊來形容。而且因為沒有銷售經驗,藥品都是做出來的,創業之初,許的廠子幾乎年年虧損,那些年全靠他的毅力。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許的堅持下,他的藥廠壹直堅持到1988,終於迎來了轉機。當時上海有很多人突然感染了甲肝,而恰巧徐壹家藥廠生產的藥物板藍根據說可以治病,於是市場上對板藍根的需求就供不應求了。
而許接了壹個大單,訂貨人需要的藥品數量是400萬包,這是他們小廠幾年才生產出來的。在接到這個訂單之前,他們每個月只能生產5萬包板藍根。那個訂單收到了,只要生產就能賺錢。許並沒有被這個龐大的訂單嚇倒,而是下定決心要完成這個訂單。最終,他制造了385萬包板藍根,交付甲方,雖然沒有完成400萬包,但這次在業內小有名氣。大家都稱許為“板藍根之王”,也正是按照這個順序,他開始賺錢。
此後,徐的藥業逐漸發展壯大,不僅作為壹個簡單的藥廠,還於1993推出了藥業第壹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成藥——顆粒。把“制”和“造”結合起來,就不是單純的制毒,而是創造新藥。此後,許的資產壹直在穩步上升,單位是以億元計算。經過多年的發展,藥業在許的帶領下已成為中國民營企業中的“藥王”,並屢獲殊榮。直到2018,楊紫茳藥業營收突破800億元,令人驚嘆。
營收上億,卻堅持不上市。
許現在已經76歲了。雖然他的兒子現在已經是董事長了,不知道這個董事長的位置還會持續多久,但許已經有了親自掌管企業的權力。如今,他身家480億,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事業,從未堅持讓他的楊紫茳藥業上市。這背後的原因還是來自於他多年的經營理念,這也成為了楊紫茳藥業眾所周知的“三不”政策:不兼並、不盲目上市、不涉足陌生行業。所以,許是因為不想因為盲目上市而影響企業現有的發展趨勢。
此外,許的藥業總部壹改昔日破舊小作坊的模樣,被建成紫禁城。而這個價值十億的產業和輝煌的總部總有壹天會交到許的兒子手裏。作為楊紫茳制藥的接班人,他有著與父親完全不同的經營理念。不知道民營企業“藥王”會怎麽樣,在許手裏壹年賣800億,工廠建得像故宮,卻堅持不上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成不了江河大海。”許當初的鍥而不舍,為他贏得了今天民營企業的“藥王”。他的成功在於創業之初與他堅持到底,連年虧損也沒有讓他在制藥的道路上卻步。當然,機遇對他的成功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invictus對機遇的及時把握也是重要原因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