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外醫學交流簡介

中外醫學交流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1拼音ZH not zhōng wàI yàyào Jiāo Liú

中醫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為中國歷代人民的保健事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醫在國外的傳播也對世界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人民在醫療實踐過程中,不僅善於總結和提高醫療經驗和醫療理論,而且廣泛吸收世界各民族的醫療經驗,豐富我們的醫學寶庫。

中外醫學交流源遠流長。早在秦漢時期,中醫就傳入朝鮮、日本等國。據越南史書記載,公元前257年,壹位來自中國的醫生崔偉在越南治好了永宣和仁秀的虛弱。崔偉是《龔宇集集》的作者。三國時,名醫董楓到越南去醫治渡趾太守杜的重病。南齊時,因越南空氣低濕,殷鏗的妻子腹脹。蒼梧道士林升在越南采藥,服用“柏文丸”治愈後,此方傳入越南。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醫學很早以前就傳播到了越南。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中國的醫學和藥學也全面發展,成為亞洲醫學和藥學的中心。中國與朝鮮和日本的醫學交流更為頻繁(見“中朝醫學交流”和“中日醫學交流”)。朝鮮和日本多次向中國派遣留學生,中國的使者和醫生也曾赴朝鮮和日本傳授和交流醫學知識。鑒真東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壹件大事。中國和印度還通過佛教僧侶之間的交流進行醫學交流。到了唐代,中越兩國的醫學交流也進壹步發展。唐代詩人、醫家沈全啟、劉禹錫等訪問越南,使中國的醫學知識不斷傳入越南。唐代的觀察官沈光勛曾用胡椒、幹姜等藥物治療越南人奧的腦痛。越南的藥材也進口到了中國。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期馬援從他的腳趾帶回了大量的薏苡優良品種。此後,越南進口了大量藥材,《梁書傳·傅南》中稱越南出產沈香和郁金。陶弘景《名醫錄》中有水蘇堿和越南產石硫。《唐本草》和《本草補遺》記載越南產藥物有白花藤、安默勒、匹立樂、丁香、占堂香、虎力樂、蘇、白毛香、棕櫚木等。其中蘇是最進口的。

到了唐代,中國與阿拉伯的醫學交流越來越頻繁。唐永輝(650-655)之後,阿拉伯國家來中國獻禮。據朱繁植介紹,進口藥品有乳香、沒藥、血竭、蘇合香油、梔子、玫瑰水、丁香、五倍子、木香、阿魏、蘆薈、韭菜、龍生日等。阿拉伯人也將葫蘆巴的藥方傳入中國。唐代的《千金方毅》、《外臺秘方》、宋代的《癥候本草》和日本的《藥心方》都包含了唐代傳入的阿拉伯醫學方劑。如“千金方毅”包括波斯方巍唐三和補骨脂方。在唐代的文姬,就有阿拉伯人在長安開藥店的記載。李玨和李達是五代以後蜀地最著名的兩個波斯人,他們從事香藥的銷售。擅長詩歌和醫學的李遜撰寫了《海藥本草》6卷,是壹部介紹外國藥物的專著。中國的煉金術在八世紀前傳入阿拉伯,十二世紀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對世界藥物化學產生了積極影響。中國的脈學在公元10世紀前傳入阿拉伯。阿維森納醫典中記載了48種脈診方法,其中35種摘自王叔和《脈經》。醫典中記載了許多中國藥物。另外,醫典中介紹的內容,如糖尿病患者的尿甜味;根據麻疹患者的皮疹判斷預後;以及與中醫密切相關的* * *術、角吸術、水蛭濫用藥物、燒灼術、瘋狗咬傷治療等醫療經驗和方法。美國人Lawall在他的《四千年藥學》壹書中認為,阿拉伯的吸入麻醉可能是從中國傳入的。

宋元時期,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指南針導航的應用促進了對外貿易和醫學交流。971年,宋* * *在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設立“同城海運公司”,當時有50多個國家與海外進行貿易。據會介紹,阿拉伯商人運往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中藥材有60多種,如朱砂、人參、牛黃、茯苓、附子、胡椒等。,其中牛黃最為重要。凱爾·波羅在遊記中寫道,他在馬拉巴看到大量中國船只運載大量藥材,由阿拉伯人運到亞丁港,再運到亞歷山大等地。1973年8月,福建省晉江區泉州灣發掘出壹艘宋代沈船,艙內出土大量藥物,有乳香、水銀、朱砂、檳榔、胡椒、龜甲、沈香、檀香、降香等,表明宋代對外醫學交流達到了壹個新的階段。與此同時,中國、朝鮮和日本之間的醫學交流得到了進壹步發展。由於海上貿易的發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如真臘、梅丹、羅湖、博尼、高坡、三佛齊等都有貿易和醫療交流。中國從東南亞進口了大量的香料和藥材。據《宋史》食貨記載,以乳香貿易為例,往往數以億計,可見其盛況,而中藥如川芎、白芷、朱砂、綠礬、明礬、硼砂、砒霜等也運往東南亞各國。

宋元時期,中越之間的醫學交流也有所發展。越南多次派使節送去香火和藥材,元世祖忽必烈也多次給安南國王送藥。兩國之間也有大規模的藥材交易。中國醫生最遠到過越南。比如南宋紹興六年(1136),陜西長安的和尚到了越南,用心理療法治好了越南國王李的“恍惚癥”,被立為國師。宋死後,中國許多學者和醫生移居越南,促進了醫學在越南的發展。據《大嶽史記》記載,元代醫生鄒庚曾用針灸治療越國皇帝羽宗及其王子的疾病。鄒庚被任命為禦醫、宣會書院官使、神醫使。此時,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醫學交流頻繁。984年,大食國送冰片、玫瑰水等。吃貨李亞培普西米送來了100瓶玫瑰水,壹件匿名的,還有大量的象牙和乳香。995年,其國船船主李送冰片120片,蛤蜊50對,龍鹽壹盒,眼藥水小玻璃瓶20個,五味子玻璃瓶6個,玫瑰水玻璃瓶20個,乳香山楂壹座。1011年,他被派去給德國將軍李羅送瓶香、象牙、琥珀、無名、玫瑰水等等。波斯學者、醫生拉什德·阿爾丁·海姆達尼(1247 ~ 1318)主持編纂了壹部波斯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書名為《伊爾汗的中國科學寶藏》,內容包括脈學、解剖學、胚胎學、婦產科。阿拉伯名醫阿維森納用金銀箔作為藥丸包衣,宋代《和記局方》中有記載。可見宋代已采用此法。自唐宋以來,許多阿拉伯醫生居住在中國行醫。唐朝有個叫李漠河的人,是國的主人,他把補骨脂傳到了鄭那裏。五代時有李遜、李遜兄弟(祖上是波斯人),都是四川人。元朝有拉陀特,擔任阿壩哈幹醫輔,繼位朱可汗多年。他很幸運,當了宰相,寫了《史記》。1270年,元朝設立“史靜醫院”,聘請阿拉伯醫生配制回醫藥。1273年改為“廣惠司”,1292年在大都(北京)、上都(多倫)設立回醫院,可見元朝建立了三個阿拉伯醫學機構。惠惠醫學院翻譯了阿拉伯醫學著作《惠惠處方》。

明清時期和16世紀中葉,資本主義在中國萌芽,歐洲壹些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由於造船技術的進步,促進了中外交通的發展,中外人員往來和醫療交流更加頻繁。中醫傳到韓國和日本,在那裏發展壯大,出現了許多醫學院。明朝時期,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訪問了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鄭和七次出國,帶去了人參、麝香、大黃、茯苓、生姜、肉桂等藥物,從亞非國家帶回了犀牛角、羚羊角、阿魏、沒藥、丁香等。鄭和出國時壹直配備180多名醫官和醫生,每艘船有2 ~ 3名醫生。當時的名醫陳壹誠、陳昌作為船醫隨他們壹起去,與所經過的國家進行醫學交流。中國繼續與越南、印度、西亞和阿拉伯國家開展醫學交流。據《大南匯典》記載,李倩的《醫學概論》和《經越全書》在明代傳入越南,越南醫生根據中醫理論編撰醫書,如壹位匿名越南人的《方鑫八珍官話》就是以《經越全書》為藍本的。潘福,越南人,1432前寫的《本草綱目》。書中多為中國生產的藥材,說明中國藥材已大量出口,並被越南醫生采用。清乾隆年間,越南名醫李有卓撰寫了《海醫之心》,其中病理科采用了《內經》理論,所列方劑如桂枝湯、人參毒散等也采用了中醫方劑。也是範百福寫的《仙人痘疹醫書》;伍平福寫的醫學書籍(針灸書籍)都吸收了我國的醫學內容。與此同時,越南的醫生來到南京工作,犀牛角、秦南香、金銀香、降香、檀香、冰片、蘇木等越南藥材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趙學敏《本草綱目》中從越南傳入的藥物有水瀉平、甘南香、丁香油、胖大海等。丸、白邊、珍等。,這些藥物被中國的醫生采用。越南醫學書籍也傳入中國。明朝永樂四年(1047),軍隊帶回了陳的《菊花草》和阮誌信的《新草藥》。

  • 上一篇:有關食品安全檢查的若幹問題
  • 下一篇:來曲唑片促排卵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