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食物,壹個人沒有其他生活用品都可以生存,但決不能沒有食物。所以我們可以用食物作為壹切物品價值的衡量標準。其實,在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正是以食物作為價值尺度來進行商品交換的。。在當代,有些學者認為價值就是"負熵"。熵是熱力學中的壹種與能量有關的概念,其單位為焦耳/開。而食物之所以能作為食物,就在於它能給人提供能量。不能給人提供能量的東西,如石頭、磚瓦等等,是永遠不能成為食物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食物也是壹種熵(或能量),而且是壹種"負熵"。
量子力學的創始人薛定諤曾指出,我們人,當然也包括其他的動植物,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從環境中不斷地得到了"負熵",或者說吃進了"秩序"。我國學者仇德輝根據薛定諤的"負熵"概念和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提出了"事物所具有的廣義有序化能量就是該事物的價值"[10]的觀點。這裏所謂的廣義有序化能量包括有序化實能和有序化虛能兩部分。其中,有序化實能是指"所有能量中能夠按照特定的主體目標(即維持和發展主體的有序化程度),以確定的方向、方式與程度進行傳遞與交換的那部分能量";而有序化虛能則是"物質的某些非能量特性按照主體的客觀需要所折算成的虛化能量"[12]。所以,仇德輝認為,價值說到底就是廣義負熵。價值的量度單位就是能量單位"焦耳"。
仇德輝的研究已經接近揭示價值的本質,因為人類最初的財富是食物,而食物的價值衡量就是營養和能量,其他的物品之所以也能成為財富,是因為它們能夠用來制造食物或用來交換食物。但是如果直接把自然科學的單位概念,如焦耳,移植到社會科學領域,不僅會引起概念的混亂,而且也不便於理論的定量計算。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壹切物品(包括食物)的價值計算都是以貨幣為標準的,所以其單位應為貨幣單位(如元)。如果我們用"焦耳"為價值的量度單位,那麽壹些有能量的非財富物品,如陽光勢必也會有價值。顯然,這會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因此,商品(財富)的價值,是壹種與能量相近或類似的東西,但它的量度單位不是能量單位,而是貨幣單位(如元、美元、歐元等)。
根據前面的討論,我們認為,商品(財富)的價值,就是財富的量的多少的量度。商品(財富)的價格則是商品(財富)價值的在某壹聚財力的作用下的表現形式。
由此,我們很容易發現,財富的價值相當於物質的質量,而財富的價格則相當於物質的重量。我們知道,物質的質量是衡定不變的,不論是在赤道還是在南北極,也不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月球上,壹定的物質其質量都是壹樣的。但是,物質的重量則是可變的。妳在廣州買的壹斤雞蛋,到了北京則不到壹斤,原因是廣州的重力加速度比北京的重力加速度要小;同樣地,由於月球的重力加速度比地球的小,所以壹個在地球上重150公斤的人,到了月球則只有26公斤重。
財富的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同物質的重量與質量的關系是壹樣的。壹種商品的價值是衡定不變的,不論是在那裏,同樣的商品其價值是相等的。例如,壹碗米飯在比較落後的西北地區能使壹個人填飽肚子,在經濟發達的香港也能使壹個人填飽肚子,所以壹碗米飯的價值對於壹個人來說是壹樣的。但是,商品的價格則是變化不定的,壹碗米飯在不同的地區其價格是不相同的。例如,在盛產大米的地方,壹碗米飯大約0.5—1元錢,而在不產大米的地方,壹碗米飯大約1—2元錢。在沿海地區,海產品比內陸地區要便宜得多,在沙漠地區則水貴如油。
我們知道,物體的重量在赤道與兩極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赤道的重力加速度(或者說物體在赤道地區所受的引力)與兩極不相同。即物體在赤道地區比在兩極所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小。那麽,商品的價格在不同的地區不相同的原因是什麽呢?也在於力。這個力,既不是萬有引力,也不是庫侖力,而是聚財力。聚財力大的地區,商品的價格就高,反之,聚財力小的地區,商品的價格就低。前面我們已經講過,聚財力與該地區的富裕程度成正比,所以,從對商品價格的影響等方面講,聚財力與地區的富裕程度以及購買力等都是近義詞。這裏所言及的聚財力,是指全社會的總的聚財力,而非單個人的聚財力。它可以用人均所擁有的財富來衡量。例如,上海的聚財力比武漢大,所以,上海壹般商品的價格都比武漢高;城市的聚財力比農村要大,所以,城市及其周邊的商品,如土地、房子和食物等都要比農村貴。
我們常常說,物以稀為貴。那麽,物為什麽會以稀為貴呢?這是因為如果壹定的社會人群對某種物品有購買欲望,那麽這種社會購買合力就形成了壹個總體的社會聚財力,它們作用於某壹物品,就形成了這種物品的社會價格。當對這種物品有欲望的人群不變時,作用於該物品的社會聚財力也不會變,這時,若該物品數量減少,那麽平均到每個物品上的聚財力就會增大,所以,物品的價格就會上揚;反之,如果該物品的數量增加,那麽平均到每個物品上的聚財力就會減少,物品的價格就會下降。
在牛頓力學中,物體的重力與萬有引力的關系是:
F=mg=GMm/r2
即 g=GM/r2
這裏g是重力加速度,G為引力常數,M是地球的質量,r是地球的半徑。由於地球不是壹個均勻的球體,各處的半徑是不相同的,所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也各處不壹。由此導致同樣壹個物體(或質量相同的物體)的重量在不同的地區也不壹樣。
照此類比,就應該有:商品的價格=商品的聚財力
或 商品的價格=F=kc∑(ci/4πεiri2)
如果我們參照重力加速度來定義壹個欲望度(即人們對某壹商品的欲望程度,用φ表示),那麽就有:
F=cφ=kc∑(ci/4πεiri2)
所以 φ=k∑(ci/4πεiri2)
由此可知,欲望度相當於壹個商品價格系數,它實際上反映了壹個地區的購買力的大小。由上式可知,欲望度(價格系數)與該地區的富裕程度成正比,即壹般說來,越富裕欲望度就越高,購買力就越大,越貧窮欲望度就越低,購買力就越小。
但是,我們應該註意到,由於聚財力公式中每壹種商品的ε(即政治法律制度、道德和信息等的約束程度)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人們對每壹種商品的欲望度也是不壹樣的;或者說,對所有商品的購買力是不壹樣的。因此,從根本上講,壹個地區的整體購買力並不等於某壹單個商品的購買力,這正如整體購買力並不等於每個人的購買力壹樣。例如,在某壹地區,人們購買住房的欲望很強,而購買小汽車的興趣則不大,那麽該地區的住房購買力就大於小汽車購買力。所以雖然從總體上講,富裕地區的聚財力比貧窮地區的聚財力大,但是由於不同的地區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偏好。這樣就有可能導致貧窮地區對某壹商品的聚財力大於富裕地區對該商品的聚財力,從而使貧窮地區某種商品的價格反而比富裕地區高。
由此我們就可以解釋購買力與商品價格的關系。如果對某壹商品的欲望度很高,亦即該商品的購買力很大,那麽,該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揚;反之,如果對某壹商品的欲望度很低,亦即對該商品的購買力很小,那麽該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1987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美國股市股票暴跌31%,僅4天時間股票的總價值就減少了約10000億美元。而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華爾街股票崩潰,使股票的投資者損失46000億美元,約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壹半。我國也有類似的情況,2001年6月14日,上海證券指數創歷史最高記錄2245.43點,到2002年1月29日跌至最低點1339.20點,跌幅達40.36%;股票總市值凈減18000億元,流通股票值凈減9000億元,我國股民白白損失了9000億元。那麽,股票縮水,財富都蒸發到那裏去了呢?其實,從廣義上講,股票也是壹種商品,股市股價的暴漲、暴跌就是由人們對股票的欲望度忽高忽低所引起的。當然,在股市蒸發的不是財富(價值),而是泡沫(價格)。
上述商品欲望度或購買力與商品價格的關系,同物理學中(天體的)重力加速度與物體重量的關系十分類似。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為9.8米/秒2,月球的重力加速度為1.7米/秒2。所以,地球對物質的吸引力比月球對物質的吸引力大,或者說地球對物質的欲望比月球對物質的欲望要強。因此,同壹物體在地球上的重量要比它在月球上大。股票市場的股票則與粒子加速器中的粒子差不多。粒子的質量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給粒子加速,粒子的重量就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當其速度接近光速時,其重量就會變成無窮大;當停止給粒子加速時,粒子的重量就會變小,並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股票本身的價值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把股票置於股票市場這個"價格"的加速器中,股民的欲望就會給股票"加速",其價格就會暴漲起來;當股民的欲望下降時,股票就會縮水。
另外,在物理學中,物質的質量單位也是壹個相對性的比較量,它是用1公斤的金屬(即用鉑銥合金制成的高度和直徑都是39毫米的圓柱體的質量)作為1千克的質量單位的。其他的物質都由這個標準做尺度來進行衡量。在經濟學中,我們也應該定壹個類似的標準,來作為衡量價值的尺度。在我國,很長壹段時間裏,人們都用谷物作為價值的衡量標準。譬如在20世紀30年代,某某人借了某某人的多少塊大洋或者其他物品,壹般都要換算成多少石谷物或小麥,以後還債就以當初換算成的谷物或小麥為準,而不論是還大洋還是其他物資。
註釋:
[10]、[法] 薩伊著,陳福生 陳振驊譯.《政治經濟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59。
[11]、仇德輝.《統壹價值論》.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4。
[12]、同[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