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恢復建校後,78年、79年兩年招收兩年制學生,1980年以後均為三年制。
1978年恢復建校以來,按照規定開設有政治、語文、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藝術(音樂、美術)。九十年代後期,電子計算機逐漸普及,本校開設了電腦課。1986年起本校開設軍訓課。其它綜合實踐活動有勞動、社會實踐課、社會服務,壹般根據情況分散安排。 1985年以來,學校始終把教學工作做為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圍繞教學安排各項工作,在壹切為教學壹線服務的原則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均向教學傾斜,在努力向高壹級學校輸送更多新生和為當地經濟建設培訓更多合格人才的目標下,不斷進行教學工作的改革。
1、抓好常規教學的五個環節:
(1)備課 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鉆研教材,寫好教案。教案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的,體現雙基能力的培養,教學步驟合理,重點、難點的處理,實驗教具使用、板書設計得當。教師無教案不允許上課。
(2)上課 力求做到重點突出,精講精煉,提示規律,防止單純的知識灌輸,努力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課堂組織嚴密,方法靈活多變,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有趣、板書規範,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
(3)、輔導 加強各學科的答疑輔導,做到平時教學內容逐章落實,隨時查漏補缺。根據差別,因材實教,培養尖子,促進中差生轉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作業 作業精當,目的明確,批改認真,作業批改每次不少於三分之壹。
(5)考試 範圍和難度以大綱為準,以現行教材為依據,從學生實際出發,主要考試雙基掌握情況和學生智能發展情況,從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卷中所占比例為記憶部分占百分之二十,簡易應用占百分之三十,分析占百分之二十,綜合占百分之十五。
2、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各學科組建課外活動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長期堅持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科尖子。由於第二課堂的長期開展,激發了學生興趣,單科尖子大量湧現,1996年,學生董冠軍在高考中以政治900分的成績名列河南省單科第壹名。學生單科分數的提高,促進了總成績的提高。
3、大力推廣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985年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出現,學校投資購置了大量投影儀,錄音機、VCD機,還購置了壹臺攝相機,安裝了閉路電視,在此基礎上,教師人人掌握了各種現代化教學儀器的使用,加快了課堂節奏,提高了課堂時間利用率,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4、加強對教學工作的管理
1985年以後,學校實行了年級組織負責制,各年級對教師的聘任、課程的安排、教師的管理等工作負責。1991年以後,學校在此基礎上實行校領導包年級制度,每名校領導分包壹個年級,協助年級組長加強教學管理。90年代後期,學校派出三名副主任分管三個年級教學工作,進壹步加強了對教學工作的領導。 1985年以來,學校把教學研究作為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鼓勵督促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1、 堅持集體備課制度
同壹年級同壹學科教師建立備課組,由老教師任備課組長,實行集體備課,***同探討研究,取長補短。
2、 聽課制度
每壹名教師每周聽課兩節以上,校領導每人每周聽課兩節以上,處室每周壹節以上,聽課有記錄、有評價、有建議,學校每月檢查聽課記錄。
3、示範課制度
學校第學期組織老教師上示範劉要,為中青年教師引路,盡快提高他們的課堂藝術。
4、公開課觀摩課制度
學校每學期均有計劃地舉行公開課觀摩課,每周安排1—2名青年教師講課,組織教師觀摩,廣泛開展評教活動。
5、優質課競賽制度
學校每年舉行中青年教師優質課大獎賽,在各教研組備課、試講、選拔的基礎上,組織優質課評選活動,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素質、教學效果幾個方面做出評價,作為教師評先、晉職的重要條件之壹。
6、課題研究、論文撰寫
學校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撰寫論文,90年代以來,本校教師在省級以上發表和在許昌市獲獎論文達180多篇,編寫出版教學輔助讀物二十多本,對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985年以來,學校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在政治思想、法紀意識、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等方面都有顯著提高。
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學校成立了德育領導組,設立了德育處。
學校先後請老山前線英雄和愛國擁軍模範趙趁妮來校為學生作報告;請許昌市、禹州市領導來校做形勢報告,聽專家關於理想、情操的報告錄音並利用舉辦黨的積極分子學習班、升旗儀式、廣播、黑板報、閱報欄、看健康向上的好電影等方式,不斷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因此,廣大青年學生擁護改革開放、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產黨,自覺維護安定團結。
學校重視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根據需要學習的法律內容多、範圍大的特點,學校由政治教師編寫教材並任教。學校編寫普法教育資料17課,每課約1500字,印發給了每壹個學生,確保做到把法制教育列為學生的必修課,做到教學有計劃,學校有教材,任課有教師,課時有保證,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此外,學校平均每個季度舉辦壹次全校性的法制教育活動,如組織全體學生師生參加司法局和教育系統法考試,組織學生觀看普法知識展覽,請三監獄組織犯人以身說法,每年九月份,學校對新生進行軍事訓練,期間進行法制教育報告會。平時,每班版報進行法制教育宣傳活動,課外活動時間利用“校園之聲”廣播節目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由於學校普法、依法治校工作成績突出,為教育教學創造了壹個良好環境,在“二五”普法和“三五”普法中,學校兩次榮獲許昌市“普法依法治市”先進單位殊榮。
學校重視對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五講四美、明禮誠信、扶危濟困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90年初期,城關壹中學生賈會凡患白血病,全校師生踴躍捐款並走上街頭為賈會凡募捐;1995年、1998年、1999三年中,師生先後為身患重病的本校教師盧民、學生李海彬、張偉光捐款近三萬元;1998年為南方遭水災地區捐款8000余元,並為西部山區捐款3000余元,衣物500余件,書籍2500余冊。 禹州市壹高自1985年至2000年認真貫徹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學校衛生工作暫行規定》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和國體育法》,學校衛生工作成績顯著。
1985年之前,學校就成立有體育衛生工作領導組,由壹名副校長擔任組長,有關處室主任、體育組長、衛生室負責人任成員,全面領導學校體育衛生工作。1985年之後,仍堅持設立體育衛生領導組,並於1987年起,由學校正職校長任領導組組長,進壹步保證了體育衛生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位置。
1985年至1991年7月,學校體育教師最多時達5人,隨著老教師的退休、正常調動等原因,最少時只有3人,為了保證教師質量,學校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未配足體育教師。1991年,壹批大專體育教育心業畢業生調入學校,配足了6名體育教師,至2000年,學校體育教師壹直保持6人,滿足了教學訓練工作需要。學校為體育教師進修創造條件,所有學歷不達教師到1992年全部拿到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並於2000年全部取得本科學歷。
學校重視體育場地建設,1986年,因建築圖書樓,原三百米跑道田徑場被占壹部分,跑道縮短為250米,影響了教學訓練,在努力解決教師住宿問題之後,1994年,學校壹舉拆除近四十年間房屋,田徑場擴大,跑道延長為300米,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1985年,由於資金限制,學校器材缺口較大,通過多年努力,到1993年,基本按體育器材配備目錄配齊了體育器材。
學校堅持兩課兩操和課外體育活動,建立業余運動隊,責任到人,田徑、籃球壹直保持較高水平,在每年的禹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壹高都取取總分第壹名,在中學生籃球運動會上,男女籃球隊壹直保持在前兩名之內。
學校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職工籃球在禹州市教育系統比賽中多次榮獲第壹名;排球比賽則歷次穩居第壹,1995年以來,該校職工排球代表禹州教工參加許昌教育系統比賽,在四次比賽中,三次獲第壹名,壹次獲第二名。
在禹州市第壹屆運動會,學校榮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壹名。2005年4月在市體育場舉行的禹州市第三屆運動會壹高取得市直學校組大團體總分第壹名,學校派出了由校長劉誌剛為團長、副校長師天欣為副團長的壹高代表團參加了比賽,在所有參賽項目中,均取得優異成績。獲獎項目如下:
學校積極開展達標活動,1985年後,達標率逐年上升,特別是在1991年,為迎接國家體委體育先進縣驗收,全校掀起鍛煉熱潮,1992年,國家體委驗收組來校驗收,學校達標率達97%以上,以後,學校達標率壹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該校衛生工作進展順利,多年來,壹直按規定配備兩名醫生,主要醫療器材、藥品較全,學校身體形態機能統計資料完整。學校醫務監督工作做得好,多年來,無食物中毒等現象發生。學校環境綠化硬化成績顯著,1985年----2000年間***綠化14000多平方米,硬化道路14600平方米。該校衛生制度健全,環境衛生、室內衛生保持良好。
由於體育衛生成績顯著,學校年年被評為禹州市、許昌市“體育衛生先進單位”,1989年學校被評為河南省體育衛生先進單位;1997年和2000年,兩次被批準為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1999年,學校被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聯合授予“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壹九八六年初,禹州市壹高被確定為河南省軍訓試點學校,成為全國百所軍訓試點學校之壹。
壹九八六年三月,學校在壹年級六個班,三百六十二名學生中進行了專業技術兵訓練,專業分為152榴彈炮操作、炮兵偵察、通訊和衛生勤務。學校聘請部隊十四名幹部為教員,把軍訓課排入課表,每班每周壹節。
在進行專業訓練的同時,在許昌軍分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投資六千余元建軍事專修室壹處,占房4間,制作圖板百余平方米,擺放實物二百余件,成為學生業余學習軍事知識的地方。學校還辦有軍訓簡報,不定期報道軍訓情況。
具有特色的專業技術兵訓練,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許昌軍分區司令張振中、河南省軍區司令員王英洲、濟南軍區、解放軍總參謀部部長曾先後到校視察,給專業技術兵訓練以高度評價。在1987年河南省首屆學生軍訓經驗交流會上,時任壹高副校長蘇海洲在會上介紹上壹高專業技術兵訓練的經驗,受到代表們壹致好評。
1987年以後,壹高學生軍訓改為壹年級新生入校時集中訓練,時間壹星期左右,內容主要有軍史教育、軍隊傳統教育、隊列、射擊、三防等,教員由駐軍幹部戰士擔任。
不過在現在軍訓的作用已大大降低,訓練能容也只剩下軍姿,齊步走,跑步等簡單的幾項內容,甚至於2010屆新生沒有軍訓。在2011屆新生和2012屆新生的軍訓中,軍訓也成了壹個簡單的體力鍛煉,而真正的軍訓的內涵去沒有體現出來。
學生軍訓增強了學生國防觀念和組織性、紀律性,開闊了學生視野,增強了學生身體素質。壹高軍訓試點為學生軍訓取得了經驗,在壹高軍訓的帶動下,市區部分學校先後開展學生軍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