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譯著在我國影響較大的,首推英國人皮爾遜的《痘疹奇法》,該書成書於1805年,1815年由斯湯頓(Staunton)譯成中文,皮爾遜的學生邱浩川於1817年編成《引痘廖》,壹時風行。因此,也有人認為,皮爾遜的《引痘錄》應該是西醫文獻在中國流傳的起點。西醫比較系統地傳入中國,應該是從合生的漢文著作出現開始的。
霍布森(1816--1873 年,本傑明-霍布森),英國人,醫學碩士,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他於 1816 年出生於北安普頓的維爾福,畢業於倫敦大學醫學院,1839 年被倫敦學會派往中國。他是少數懷著美好願望來到中國傳教的醫生之壹,致力於治病和寫作。
合信翻譯成中文的醫學著作包括
《全全新論》(An Outline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鹹豐元年(1851 年)
《西醫外科學初行》
《西醫外科學初行》(鹹豐七年1859年)
《婦嬰新說》(《助產及小兒病論》)
合歡之後,我國最早系統翻譯西醫書籍當推方言堂,同治九年(1870年)開始招生,後改稱秉公中學堂,下設譯書館。翻譯西醫書籍最多的是傅蘭雅(多與趙元任合作),傅蘭雅翻譯的西醫書籍有:"儒醫》(1876年,4卷,趙元任述);《西醫大成》(1879年,10卷,趙元任述);《西醫大成醫學中西名目表》(1879年,1卷);《英國洗冤錄》(1888年,2卷);《兒童衛生學》(1893年,1卷);《衛生學入門》(1卷)。另壹位是約翰-加勒特。他的兩部譯著約占此時西醫書籍的壹半,傅蘭雅重衛生學,賈約翰專攻臨床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