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下面隨我壹起來看壹下黎族文化吧!
黎醫黎藥是黎族人民世代相傳的傳統醫藥。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傳統性,是黎族人民在長期與疾病鬥爭中反復實踐積累起來的防病治病的藥物,是民族醫藥寶庫中組成部分。黎族地區天然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品種繁多。五指山地區現有植物藥500多種,動物藥200多種,礦藥物100多種。
黎族對這些草藥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崖州誌》記載的草藥證實,黎族民間對草藥形態、性能、性味、功效、采集、加工及分類都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特別是對毒蛇咬傷、接骨、跌打損傷、中毒、風濕、胃痛、瘧疾、風痧癥、瘴氣、疑難雜癥等的治療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黎族民間從事黎醫的人,多為自采自用,自己加工配制草藥。
黎族是壹個沒有文字的民族,本民族沒有在對於醫術和醫藥方面留下任何文字記載。但查考所有相關黎族文化、習俗、醫藥方面的考察資料,無不記載著黎族的崇神信仰,祖先崇拜。雞蔔、殺牲求神治病等等: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即請巫師到家中殺雞、殺豬、殺牛祭神救治,有人以此做出黎族是崇神醫學模式的結論。
翻開任何壹個民族的醫學發展史,無壹不是由蒙昧走入認知;無壹沒有經歷由巫——巫醫——巫醫分化——理性醫學的演變過程。同時也不能否定蒙昧時期“巫”在心理治療方面所產生的積極作用。至於當今黎族留存的巫師殺牲祭神的形式,只是在民間信仰上沿襲下來的壹種習俗。姑且可以把它看作是壹種在民俗中的心理治療形式,而不能把它視為是黎族的民族醫學模式。
從黎族醫藥啟蒙與發展的歷史年代去衡量,黎族應該是最早實現巫醫分化,走入理性醫學發展模式的民族之壹,也是最早學會利用草藥治療疾病的民族之壹。這個時期應當是與華夏中醫藥的啟蒙與發展基本上處於同壹個時期。從海南的考古資料來分析:
兩萬年以前,處於舊石器晚期的黎族先民就踏上了這座海島;
壹萬年前開始向新石器時期過渡;
6000年前進入新石器時期;
進入新石器時期的標誌性特征是:農業的起源。也就是說,黎族的先民們在1萬年——6000年前的這壹段時間裏,幾乎是與中原華夏的神農氏大約在同壹個時期內完成了“嘗百草”的歷程,從中發現並學會了利用草藥,學會了種植作物,從而走進了農業文明。
您可能還喜歡:
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壯族三月三歌節
壯族特有的壯族馬骨胡音樂文化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紙馬舞文化
壯族民間藝術奇葩“壯劇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