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利用度是評價藥品質量的重要標準。以前評價藥品質量往往只重視主藥含量的測定。認為藥物劑量相同,藥物效應也應該相同。然而近二十多年來,根據藥物吸收測定和臨床觀察,發現有些藥物劑量相同,藥物效應並不相同,藥物含量不是決定療效的唯壹標準。除藥物含量外還應考慮與吸收比率和吸收速率的有關問題,即生物利用度。對需要多次連續給予的藥物,吸收比率常受到重視;但對於壹次給藥即能奏效的藥物(尤其急救用藥),其吸收速率常比吸收比率更為重要,因為如果藥物吸收過慢,即使最終100 %被吸收,也往往不能達到有效血藥濃度而起作用。說明藥物效應的出現取決於吸收速率,集中表現在藥峰時間和濃度上。生物利用度與藥物療效密切相關,特別是治療指數窄、劑量小、溶解度小和急救用的藥物,其生物利用度的改變,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尤為嚴重,生物利用度由低變高時,可導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反之則達不到應有療效詳-而貽誤治療。臨床分析藥物治療無效、效差或中毒原因時,應考慮生物利用度的影響。據報道,上海醫科大學曾對某藥廠的麥迪黴素生物利用度測定結果為零,這樣的藥物臨床應用豈能有效。又如磷黴素鈣,臨床反應效果差,據測定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僅為26 % ,再如潑尼松龍(氫化潑尼松、強的松龍),頓服10mg ,質優的血藥濃度為239 . 4ng / ml ,質差的為60 . 86ng / nil ,生物利用度差異如此之大,臨床效果豈能相同。所以,臨床應用生物利用度變化較大的藥物,如地高辛、洋地黃毒昔、對乙酞氨基酚(撲熱息痛)、異煙臍、復方磺胺甲嗯哇(復方新諾明)、氨茶堿、磺胺嗜吮、潑尼松、潑尼松龍(強的松龍)、阿司匹林、甲苯磺丁脈、峽喃妥因、毗呱酸、磷黴素鈣、麥迪黴素、紅黴素、苯妥英鈉、氯氮罩、氫氯唾嗓、尼莫地平、環抱素等,以及其他壹些難溶性的藥物,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的藥物,如果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換用不同廠家或不同批號的同壹藥物時,都要考慮生物利用度的影響,註意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的變化,防止無效、效差或中毒現象的發生。必要時應進行生物利用度的測定。
生物利用度的測定生物利用度是以血藥濃度壹時間曲線下面積( AUC )而比較的。靜脈註射後藥物全部進人體循環,故其生物利用度為100 %。口服藥物的生物利用度(F )為口服與靜脈註射劑AUC 的比值。
F 壹AU (二口服/AU (書脈註射對主要經腎消除的藥物,測定尿中原形藥的排泄量,求得口服與靜脈註射劑的比值,亦可求得生物利用度。與靜脈給藥相比較而求得的生物利用度為絕對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 ,通常用F 表示。這種參數可準確地表示藥物進人體循環的數量。對有些無靜脈註射劑型的藥物,可將被測制劑與標準制劑相比較,求得兩者A 乙U 的比值或測定尿中原形藥與給藥量的比值。此為相對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 ,通常用f 表示。
影響生物利用度的因素除與藥物的腸道或肝臟首過代謝有關外,還與生產工藝與制劑質量有關,如藥物顆粒大小(顆粒越小,溶出越快)、片劑壓力大小和藥物附加劑等。澳大利亞在1968 壹1969 年間暴發苯妥英鈉中毒流行,究其原因是藥廠將苯妥英鈉膠囊中的原附加劑硫酸鈣改為乳糖所致,因苯妥英鈉用乳糖作附加劑較用硫酸鈣作附加劑生物利用度大;某藥廠改變了地高辛片劑的配方,提高了溶出速率,導致某醫院壹個病區3 個月內發生15 例患者地高辛中毒。故使用不同廠家或不同批號的同壹藥物,尤其安全範圍小的藥物,壹定要註意生物利用度的影響,加強對藥物療效及病情變化的觀察和分析。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