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所以龍被普通人所忌諱,龍旗也成了皇室的專用旗幟,只是象征著權利。龍圖騰不是滿族圖騰。
龍圖騰信仰可以追溯到古代。商周時期就有可考之物。那時候自然沒有所謂漢族的概念(漢族是漢朝以後的)。
從考古學上講,龍圖騰是生活在古代中國的各民族祖先的同壹信仰。換句話說,從壹開始只有少數人相信龍,後來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中國的主流信仰之壹。
滿族在進入中原之前,就已經受到了華夏文化的洗禮,從日常生活到文化教育,所以出現龍的符號也就不足為奇了。早期滿族信奉多神教,主要是薩滿教,狼是他們的圖騰之壹。
所以龍圖騰屬於中國文化的輸入。畢竟龍是封建王朝的主要圖騰之壹。所以,要想融入中國文化,就必須拋棄滿族原有的圖騰,改用漢人的圖騰。
擴展數據
歷史淵源
龍作為壹種圖騰,不同於壹般的圖騰。它不是單壹的動物,而是許多動物的集合,突出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諧思想。古代神話中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動物——圖騰。
原始人分不清人和動物的界限,認為壹種動物就是自己的祖先和保護者。這是壹個圖騰。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象征,壹般是單壹的動物。當壹個氏族和部落發生合並戰爭時,勝利者往往在俘獲對方後同時摧毀其圖騰,新生成的部落仍有單壹圖騰。
中國古人最早認識到人性,摒棄了弱肉強食的觀念,這種人性在龍圖騰的形成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現。
即為了團結和親近那些已經被吞並的氏族和部落,在消滅了這個氏族和部落之後,並沒有完全消滅他們的精神崇拜和文化寄托的圖騰,而是在自己的圖騰上增加了壹部分失敗者的圖騰。
因此,龍的形象是和諧統壹的象征,表現了中華民族古老祖先極其珍貴的和諧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泉。
百度百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