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保護與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1,保護與教育相結合是我國幼兒教育的壹大特色,也是幼兒園壹直堅持的原則。“保”就是保護幼兒的健康。“教”即幼兒園教育教學,是根據體、智、德、美等方面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的全面發展教育。?
2.幼兒園是供三歲以上學齡前兒童進行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幼兒園工作條例》?
3.幼兒園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育,全面落實《幼兒園工作條例》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標。——《大綱》?
二、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目標
1.保育和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兒童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體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正確使用感官和語言交流的基礎,增加對環境的認識,培養孩子初步的動手能力,萌發孩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感情。培養誠實、自信、求知欲、愛心、勇氣、愛護公物、克服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孩子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的初始興趣和能力。
三、幼兒園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的重要性?
1.幼兒的生理、心理健康、衛生保健和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
2.幼兒園是整個國民教育的起始和最關鍵的部分。幼兒園不同於家庭和學校,它是家庭和小學教育的紐帶。?
3.保護和教育是相互聯系、有機滲透的。
四、幼兒園教育與保護相結合應註意的要點。
1,做好教育的前提是關愛孩子?
2.適應孩子的特點,將教育與關愛相結合的原則融入日常生活?
3.促進素質提高,在教學活動中貫徹保護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二章?幼兒園保育
壹,幼兒園關懷的含義
1,保育工作不等於護士的工作。因為保育是個大概念,有保護、保健、養育的意義,也有促進兒童健康的意義。
2.全面養護理念:不僅是身體養護,還有心理養護、營養養護、環境養護、安全養護,既促進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也促進了孩子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發展。?
二,幼兒園保育的重要性
1,做好衛生工作,給孩子創造壹個美好的環境。
2、做好孩子的生活管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服務能力。
3.配合班主任組織教育工作,切實做到教育與教育並重,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3.幼兒園保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2.做好孩子日常生活學習的保健工作?
3.培養孩子日常活動的套路?
4.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鍛煉活動和戶外遊戲。
5、做好兒童疾病預防、營養和保健工作。
6.做好兒童安全保護和安全教育?
四、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常見問題?
1,如何避免兒童安全事故的發生?
2.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3.如何有效結合保教工作?
4、如何做好父母的工作。
動詞 (verb的縮寫)對保護工作的再認識?
1,從關註“活”到關註“人”,樹立“兒童發展為本”的理念
2.從“愛與耐心”到尊重孩子?
3.從關註身體健康到關註心理健康?
4.從面對整體到關註個體差異
5.從關註生命活動的守恒到關註教育活動的守恒?
6.從單純的兒童生活的看護者和旁觀者到教育的參與者和指導者?
不及物動詞在養護的過程中需要註意什麽?
1.我們應該有現代的兒童觀嗎?
2、應體現以人為本的職業思想?
3.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4、必須融入日常?
5.幼兒園保育必須參與教育,互相滲透?
第三章?幼兒園教育?壹,
中國學前教育機構的變遷?
(1)清末1,官方:1903張之洞創辦了中國第壹所幼兒園——湖北幼兒園,現更名為“湖北實驗幼兒園”。1903年頒布《曲定學堂章程》(桂茂學制),其中包括《蒙古療養院章程》。
2.教會(2)民國時期1,1912,壬子學制和壬子貴醜學制設立育幼園,1922,建國後任旭學制設立幼兒園(3)。
1,1951《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幼兒園的名稱沿用至今了嗎?
二,我國幼兒園的性質
(壹)相關文件1,1951,政務院頒布了《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實施學前教育的組織是幼兒園,幼兒園將接納3至7歲的兒童,使他們的身心在進入小學之前得到健全的發展?
2.1979原教育部頒布《城市幼兒園工作規定》:幼兒園是為3-6歲幼兒提供學前教育的機構?
3、1989,國家教委《幼兒園工作規定》:幼兒園應當照顧3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教育機構屬於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
(2)幼兒園的性質是什麽?
1.幼兒園是教育學齡前兒童的機構。和其他學校有共同點,都是納入學制,屬於系主任。
2.幼兒園≠學校
①?幼兒園面向3-6歲的兒童,視教育目標而定。
②?幼兒園比學校有更多的保育責任。
③?幼兒園是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與小學關系密切。
1和1989國家教委《幼兒園工作條例》規定,幼兒園的任務是: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方針,教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同時為幼兒家長安心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便利條件?
4.保護和教育的目標是什麽?
1,判定依據:基於兒童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基於社會要求和時代要求
2.特點:綜合性;連續性3、內容:運動目標;智育目標;德育目標;美育的目標。教育工作原理1。體、智、德、美相互滲透、有機結合。既註意孩子的年齡特點,又註意孩子的個體差異?
3.熱愛幼兒,堅持正面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
4.將教育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5、創造良好的環境適應教育,為幼兒的活動和表現提供機會和條件。
6.遊戲是基礎活動,嵌入在各種活動中。
第四章?幼兒園生活保護老少皆宜,
1,身體健康,發育正常,集體協調,心情愉快?
2.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以及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3.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體質增強?
4.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自信、合作、有愛心?
二、主要內容和要求
①情緒調適和改編?
1,保持好心情?小班:熟悉適應新環境,喜歡孩子的集體生活,能夠接受大人的建議和指示,懂得遵守集體生活的基本規則,體驗與老師和同伴相處的快樂。知道憤怒和哭泣對身體有害,在適當的活動中感到放松。當與環境和人際關系產生沖突時,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恰當的行為。懂得開心對身體好,生氣哭對身體有害。對妳參加的所有活動感到高興,學會識別他人的情緒:在幼兒園的壹天要快樂和成功。懂得表達和表達肢體動作,發泄不愉快的情緒,在辨別他人情緒的基礎上知道事件、情緒、表情之間的關系?
2.學會交朋友?小班:喜歡和老師親近,主動和老師說話,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意願。感受和同齡人在壹起的快樂,學會在集體活動中輪流分享:愛長輩,喜歡和父母說話。對客人要有禮貌,見到客人要正確稱呼,要有禮貌,不要膽怯。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嘗試用各種方式解決與同齡人的矛盾,積極調整受挫的心態。學習與同齡人和成年人交流的方式和技巧:能夠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齡人的表達,主動用語言與人交流。學會通過討論和談判達成諒解。學會與人交往的基本禮儀?
3.關心妳周圍的人?小班:感受父母、老師、同齡人的愛和欣賞。理解很多人需要幫助,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和快樂:愛父母、愛老師、愛長輩,感受周圍人的關心和幫助,體會生活中的親情、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學會體驗他人的需求、想法和感受,尊重、聯系、照顧和幫助他人:愛長輩,有要求就和大人商量,願望沒有滿足就不要發脾氣。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感受共同生活的幸福。學會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去尋求,在行動上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體會到同情、包容和耐心?
(2)生活習慣和認知?
1,良好的衛生習慣?小班:熟悉幼兒園衛生常規。(作息規律,在老師的指導下,知道不要吵鬧,不要在樓道等公共區域亂跑,根據需要有秩序地喝水和使用廁所),了解個人衛生的內容,願意接受清潔要求,學會使用廁所,安靜睡覺,學會正確洗手和穿衣服。中班:了解生命活動的大致流程和上廁所、洗手、喝水、吃飯、穿衣服、睡覺、起床的大致順序。養成按需有序飲水、定時排便、飯前便後洗手等生活衛生習慣。知道清潔、衛生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個人衛生與公共衛生的關系:學習基本禮儀和正確的方法,如餐飲、洗漱等。在了解幼兒園日常作息安排的健康意義的基礎上,形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初步了解營養知識與身體健康、健康飲食行為和保護消化器官的關系;呼吸器官的健康行為和健康知識;關於午睡習慣和身體恢復的健康知識;健康的行為和保護排泄器官的知識?
2.文明的行為習慣?小班:學習咳嗽、打噴嚏的文明做法,初步建立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為。學會簡單的事物安排和有序的行為。初步學會從事實中理解行為缺失,並願意改正中產階級:養成整理的習慣,學會正確刷牙和使用筷子、手帕、毛巾、衛生紙等。認識到不正確的行為,並願意用行動來糾正它。學習守時、堅持、認真等行為品質: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學習基本的生活禮儀,文明誠信待人。堅持承擔任務或責任,迎接問題或困難。體驗想象、協商、調整、計劃、決定、服從、行動等關鍵合作策略?
(3)自我保健和自我保護
1,量力而行?小班:在穿衣打扮和餐飲上學會自理。按時吃飯,安靜坐著,獨立吃自己的食物,註意不要讓食物灑在桌子和地上,碗和勺子放在指定的地方,喝水的時候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我願意做自己的事,有獨立做事的欲望。願意獨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參與園區值班、環保等集體生活的自我管理: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獨立自信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學會個體或集體生活的自我管理。參與園區或社區的環境衛生和環境保護?
2.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小班:了解身體主要部位的簡單功能,知道如何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危險。中產階級:了解人的身體和年齡的變化,知道正確的護眼護齒方法。了解個人患病期間的保健方法:對自身發展的關註和理解。知道牙病常識,換牙的自我保健和疾病的預防保健?
3.避免危險?小班:知道安全行為的邊界,知道安全和交通的日常規則。不要隨意服用和接觸生活中的藥物和化學物質。迷路時懂得自救:了解常見的安全標誌,及時應對危險信號和信號。知道危險活動的正確使用方法。不要去有隱患的地方。知道壞人受到傷害時的自救急救方法。大班:學會正確使用危險的學習工具和勞動工具,認識交通標誌和規則,知道過馬路的正確方法,從小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學會使用常見的安全標誌,積累安全經驗,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知道發生火災、溺水、外傷時的自救急救方法。第五章小兒八大系統和感覺器官的護理要點是什麽?
首先,運動系統
1.培養孩子正確的姿勢,預防脊柱和胸部畸形。
2、合理組織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動作全面發展;確保安全,防止事故)?
3.提供充足的營養
4.衣服鞋帽要寬松適中嗎?
第二,循環系統
1,預防貧血?
2.服裝是否寬松適中?
3.壹天的活動應該是活動和休息交替進行?
4.科學組織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活動方案要符合孩子的生理要求;劇烈活動後不宜給孩子大量飲水;多曬曬活動)?
第三,呼吸系統
1,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2.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3.加強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
4.防止異物進入呼吸道?
5.教育孩子用正確的姿勢運動和睡覺。
6.保護兒童聲帶。消化系統
1,愛護牙齒,註意口腔衛生。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註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4.保持愉快的心情,安靜地吃飯
5.飯前飯後不要做劇烈運動。
6.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動詞 (verb的縮寫)泌尿系統
1,供給充足的水分
2.養成學齡前兒童定時排尿的習慣?
3、註意生殖器的清潔,防止尿路感染。
第六,神經系統?
1,註意大腦衛生
2.保證充足的睡眠
3.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4.提供合理的營養
5.積極開展體育鍛煉。
七、感覺器官?
(1)眼睛?
1,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2.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良好的光照環境、合適的讀物和教具?
3.註意用眼安全和衛生。
4.定期檢查學齡前兒童的視力?
5.培養和發展學齡前兒童的顏色辨別能力。
6、供給足夠的營養
(2)耳朵?
1,禁止用利器給學齡前兒童挖耳朵。
2.做好中耳炎的預防工作?
3.避免噪音的影響
4.避免藥物的影響?
5.開發學齡前兒童聽力?
(3)皮膚
1,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
2、註意服裝衛生?
3、無刺激性化妝品
4、經常組織嬰幼兒戶外活動?
八、內分泌系統?
1.給學齡前兒童提供科學合理的飲食?
2.制定並執行合理的居住制度?
第六章學齡前兒童生命保健體系
合理的學前兒童生活制度,就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兒童日常生活主要內容的時間、順序、次數和間隔?
(壹)合理安排生活制度的意義?
1,有利於學齡前兒童的生長發育?
2.這對學齡前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有益的。
3.有利於教職工更好地安排教育教學活動?
(2)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的原則(依據)
1,根據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點?
2、靜態與動態相結合,不同類型的活動要交替進行。
3.根據家長工作需要安排進出園時間。
4.結合季節變化適當調整?
(3)執行生活制度的註意事項?
1,嚴格執行?
2、家庭同步
3.個人護理
4.預防為主?
(4)學齡前兒童日常生活各方面的衛生要求
1,兩點三頓飯:?
①吃飯前後不要做劇烈運動。
②按時吃飯,用餐時間不能少於30分鐘?
(3)開朗、安靜的吃飯,不處理各種影響孩子情緒的問題。註意定時定量,讓孩子吃完自己那份?
④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2.學齡前兒童的睡眠要求是什麽?
(1)睡眠環境的要求?
2睡前活動的要求?
(3)教孩子穿衣服和脫衣服。
④培養孩子正確的睡眠姿勢?
5睡眠時隨時巡視,了解孩子的睡眠情況?
(5)衛生間要求?
1,培養孩子良好的洗漱習慣
(1)早晚刷牙,飯前飯後和手臟的時候用溫和的堿性肥皂洗手?
(2)老師要教新來的孩子如何正確洗手洗臉。
①洗手:卷起袖口——用水打濕手柄——搓肥皂——反復搓手指、手掌、手背,直到泡沫出來——用水沖洗。
洗臉:洗手——眼睛——嘴巴——耳朵後面——鼻子——臉——擦幹——放毛巾?
(3)兒童洗漱用品應有專人使用,定期消毒,防止感染。
2.對洗漱用品的要求?
(6)上廁所?
1.第壹次入園,教孩子用語言表達大小便,教孩子坐盆或蹲,教孩子排便後由前向後擦屁股。2.提醒孩子大小便?
3.培養孩子不隨地大小便的文明習慣。
4.教職員工是否觀察和了解孩子的排便情況?
(7)教育活動?
1,活動人數和時間要求?
2.活動環境要求
3.活動期間有什麽保育要求?
擴展內容:
幼兒園原名Kaner Garden,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傳入的。原名托兒所、幼兒園,是學前教育機構的壹種,用於兒童的集中看護和教育,通常接收三至六歲的兒童。
幼兒園的任務是解除家庭在培養孩子時的時間、空間、環境的約束,讓孩子的身體、智力、情緒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孩子們的快樂世界,可以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不僅學習知識,還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是對兒童(完整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初步的自然和社會常識)的預備教育。它的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社會等五個領域和各種活動組成。各個領域的融合決定了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