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胡慶余堂薛稷國藥第壹號。和胡慶余堂醫藥二部都成立了。以某知名藥店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精選丸粉、凝露油酒400余方,煉制成藥,攜帶服用方便。當時戰亂頻繁,疫病流行,“胡氏脾溫丹”、“諸葛散”、“八寶紅領丹”等藥物十分暢銷。此後,胡親筆題寫了“千萬不要作弊”的牌匾,告訴員工“醫藥行業事關生命,尤其不要作弊”、“采購服務真實,修理服務精細”。所用藥材直接從產地采購,並設置鹿苑。而且招牌是“真價”。胡慶余堂現為我國中成藥綜合制劑大型國藥號,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它至今仍以“不騙人”、“價格真”的優良傳統屹立在杭州何方大街上,推動了中國醫藥的發展,被譽為“江南藥王”。
關於設立胡慶余堂薛稷國藥號的原因,有兩種說法:壹種是胡雪巖因為胡夫人生病,不讓吃藥,所以生氣開了藥號;壹種說法是胡雪巖因為妃子生病,拿回了壹兩次劣質藥。當他要求換它們時,被藥店工作人員搶了,壹怒之下打開了藥號。其實任何偶然事件都有其必然性,胡慶余堂的產生與胡雪巖深受杭州悠久的中醫文化影響,身處亂世,濟世救人的思想密切相關。其實早在1875年,死亡率劇增,人口減少的時候,胡雪巖就下定決心救死扶傷。他邀請江浙壹帶的名醫,研制出諸葛邢俊散、八寶紅鈴丹等藥物,贈送給曾國藩、左及疫區民眾。胡雪巖在其鼎盛時期創立的胡慶余堂,把他的救世活動範圍擴大到了天下所有的人。在胡雪巖的主持下,胡慶余堂引進了14類中藥,並為百姓免費贈送退熱丸、抗心律失常藥等太平必需藥品。
1880年,胡慶余堂資本達280.2萬兩白銀,體現了北京百年同仁堂的南北走向,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胡慶余堂的創始人胡雪巖作為壹個銀行出身,對醫藥行業並不熟悉的人,也在中國醫藥工業史上寫下了輝煌的壹筆,讓胡雪巖的名聲不至於被時間沖淡。這是善有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