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調整產業結構,打造農特產品品牌
壹是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為成就更多農特產品,我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優勢農特產品供應基地,打造農特產品知名品牌。根據壩上壩下不同的地貌單元、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壯大龍頭企業、延伸鏈條、完善體系、美化品牌,培育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著力打造奶業產業集群、馬鈴薯產業集群、葡萄產業集群、優質雜糧產業集群、鮮食玉米產業集群五大產業集群,培育蔬菜產業帶、雜糧雜豆產業帶、馬鈴薯種薯產業帶、道地中藥材產業帶、甜菜產業帶、杏扁產業帶、鮮食葡萄產業帶、生豬產業帶、肉驢產業帶、肉雞產業帶、草原畜牧業產業帶等18個產業帶。二是積極打造農業特色品牌。我局積極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走品牌發展之路,全市農業品牌取得壹定成效。全市涉農註冊商標5000余件,其中涉農著名商標68件,占全省著名商標總數的60.7%。2018河北泥河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泥河灣”註冊商標被評為馳名商標,實現了張家口市農業馳名商標零的突破。全市獲名牌農產品38個,優質農產品49個。雪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獲河北省十佳農產品企業品牌,河北泥河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獲河北省十佳農產品企業品牌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龍頭企業品牌,為電商扶貧奠定了品牌基礎。
二、推進標準建設,加強產品產銷對接。
壹是穩步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以建設冬奧會農產品供應基地為契機,積極推動農業生產地方標準的制定。全市已制定頒布48項市級農業地方標準,2019正在制定27項農業地方標準,為農產品上行提供技術支撐。全市“三品壹標”認證面積148.110000畝,獲證企業129家,產品246種;
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主要是蔬菜,有機農產品主要是糧油。其中,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面積1118300畝,認證企業52家,產品76個。綠色食品獲證面積145800畝,獲證企業47家,產品89種。據不完全統計,有機農產品獲證面積4.88萬畝,獲證企業35家,產品76種。農產品地理標誌註冊保護面積681,000畝,協會(或機構)5個,產品5個。二是加強農特產品產銷對接。今年以來,組織我市貧困縣區參加“河北省第二屆品牌農產品創新設計大賽”;
組織參加河北品牌農產品萬裏行(上海站);
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杭州);
組織參加2019阿裏巴巴科技扶貧大會;
組織參加2019廊坊經洽會——優質農業產業招商對接會;
籌備2019張家口市主題周,展示北京世園會產品;
組織參加第四屆京津冀中藥材產業發展大會等。,在各類博覽會、博覽會、推介會上簽訂合作協議120余項,簽約總金額5.7億元。此外,我們還組織扶貧主體參加了以電商扶貧為主題的食用菌、蔬菜和各類農產品的對接會、展銷會和推介會。壹批扶貧企業和產品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營造了全社會參與產業扶貧的良好氛圍,擴大了貧困地區優勢產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第三,完善服務體系,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壹是完善產業服務體系。該市深化“百名農業科技人員進百村”活動,建立市縣鄉扶貧專家服務隊1.536人,其中市級30人,縣級1.70人,鄉鎮65438人。12貧困縣區選派1617貧困村產業發展指導員,為推進貧困地區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截至8月底,全市專家服務隊和產業發展指導員共開展各類技術培訓90余次,培訓7000余人。二是大力開展科技培訓。按照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壹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要求,壹方面廣泛開展新型經營主體、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等各類人員培訓,另壹方面組織開展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訓。全年培養新型職業農民6300人、農村致富帶頭人1000人、農村實用人才500人。
9月,與商務局聯合舉辦的電子商務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即將開班,計劃培訓100名具有壹定電子商務運營基礎和帶動作用的致富帶頭人。
第四,依托電子商務平臺,拓展扶貧機制
我局按照“平臺帶動、產業鏈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的機制,有效搭建了貧困戶致富的橋梁。首先是“平臺差。”全市建成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752個,實現貧困村全覆蓋。
貧困農戶通過電子商務服務站銷售農產品增加收入,通過電子商務購買生產生活資料降低成本,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農業生產信息和技術培訓資料,發布鄉村旅遊、農家樂餐飲等信息,獲得更多參與市場的機會,不斷提高創業致富能力。二是“產業鏈帶貧”。以線上銷售為龍頭,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物流體系,產業鏈分工越來越細。隨著電商產業鏈的完善,擁有生產要素的貧困戶不斷分享特色養殖和鄉村旅遊產業帶來的紅利,將貧困戶牢牢嵌入產業鏈,從而實現脫貧目標。三是“龍頭企業帶來貧困”。帶動龍頭企業電商化轉型。河北熊亞、禾久集體、河北泥河灣等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電商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已覆蓋貧困人口3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