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戰爭史上,兩軍交戰時出現過非常詭異的事情,最著名的莫過於公元23年的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劉秀的成名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壹,當時王莽的新軍近四十萬,而守衛昆陽的義軍只有不到兩萬人。四十萬圍攻兩萬,似乎勝負已見分曉,但劉秀可是位面之子,雖說只有兩萬,但對劉秀來說足夠了。
關於這場戰役的過程就不多說了,義軍的頑強抵抗固然很重要,但老天爺的幫忙也不可忽視,《後漢書》裏有壹段對這場戰役的記載: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註,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後漢書記載的大意是說,就在兩軍激烈交戰的時候,天空突然電閃雷鳴,不壹會兒大雨傾盆而下,屋頂的瓦礫都被突來的大風刮走,河水暴漲,新軍陣營裏的虎豹等野獸都嚇得四腿顫抖,新軍頓時作鳥獸散,士兵爭相渡河逃走,因此而溺死者無數,河水也因此斷流。
雖說這是正史的記載,但對於那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史官記錄的實在太過詭異,連筆者都無法相信,最大的疑問就在於,既然是兩軍交戰,那麽突變的天氣為何只單單影響了敵軍,而沒有影響義軍?難道天上的那片烏雲是壹直籠罩在敵軍上方,且如鬼怪纏身般地跟著敵軍移動而移動嗎?如果不是這樣,那就很難解釋為何同樣面對這種詭異的天氣,敵軍受到非常大的幹擾,而義軍仿佛沒有絲毫影響。
不過雖然老天爺也幫忙了,但這絲毫不影響劉秀在此戰中的英勇表現。昆陽之戰算是我國戰爭史上比較詭異的壹場戰役了,而能與之媲美的當屬明初靖難之役中的壹場最為關鍵的戰役——白溝河之戰。白溝河之戰爆發在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這場戰役的勝負直接關系到朱棣靖難的成功與否,說是他的生死之戰壹點也不為過。事實上,在這場戰役中,燕軍幾次處於潰敗的邊緣,朱棣本人也多次處在死亡的掙紮線上。
而對於朱允炆來講,這也是離消滅朱棣最近的壹次,可惜南軍功敗垂成。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南軍都占據主動,屢次擊敗燕軍,南軍甚至還分兵切斷了燕軍後路,差點把朱棣包了餃子,但燕軍最終還是絕地反擊,成功擊潰了南軍,而燕軍之所以能擊潰南軍,竟然取決於壹場詭異的風,這又是怎麽壹回事呢?我們先來看看《明史》關於這場戰役的記載:
王蕩其左,景隆兵乃繞出王後,大戰良久,飛矢雨註。王三易馬,矢盡揮劍,劍折走登堤,佯引鞭若招後繼者。景隆疑有伏,不敢前,高煦救至,乃解。時南軍益集,燕將士皆失色。王奮然曰:“吾不進,敵不退,有戰耳。”乃復以勁卒突出其背,夾攻之。會旋風起,折景隆旗,王乘風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余萬人。郭英潰而西,景隆潰而南,盡喪其所賜璽書斧鉞,走德州。
燕軍與南軍激戰良久,雙方互有勝負,之後李景隆揮師繞到燕軍之後,造成對燕軍的前後包夾,燕軍形勢不利。朱棣親臨戰爭,三次換馬,射盡箭筒裏的箭,手中的劍也砍斷了。後來他情急之下,向身後揚起馬鞭作招呼援軍狀,李景隆生疑停止進攻,此時朱高煦也確實率兵馳援而來,朱棣這才躲過壹劫。
雖說朱棣僥幸逃脫,但燕軍此次的傷亡非常大,與此同時南軍再次集結,準備進攻燕軍,燕軍將士“皆失色”。
畢竟士兵不想打了可以回家種地,朱棣要是不想打了就只有死路壹條,所以與南軍再戰就是朱棣的生死之戰,勝則勝,敗則亡。兩軍再次交戰,又是壹番激烈廝殺,朱棣也決定分兵夾擊南軍,雖然朱棣心裏沒底,但也只能冒死壹試了,畢竟面對數量占絕對優勢的南軍,只正面對抗根本毫無勝利的可能。但就在此時,“會旋風起,折景隆旗”。
這場詭異的風來得實在是太及時了,帥旗壹到,南軍立刻潰散,朱棣趁機縱火回擊,贏下了這場至關重要的生死之戰。白溝河之戰後,朱棣轉守為攻,他離著皇位也愈發的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