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是對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了更好地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並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版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17世紀上半葉,出現了現代專利制度;壹百年後,出現了 "專利說明書 "制度;又過了壹百多年,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中的需要出發,才出現了 "權利要求書"。壹百多年後,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出發,才出現了 "權利要求書 "制度。在二十壹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充滿了知識產權的氣息,我們可以看到它在商業競爭中的重要作用。
發明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構成了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服務商標權、商號權、原產地名稱權以及植物新品種專有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2017 年 4 月 24 日,最高法院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1]?
類型
壹.著作權和工業產權
知識產權是對智力勞動所產生的成果的所有權,是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作者、發明人或成果所有人在壹定期限內的專有權利。
知識產權分為兩種:壹種是版權(又稱著作權、文學產權),另壹種是工業產權(又稱工業產權)。
(壹)版權
版權又稱著作權,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和精神權利的總稱。它主要包括版權和與版權相關的鄰接權;通常我們說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件版權和作品登記。
(二)工業產權
工業產權是指工、商、農、林等行業中具有實際經濟意義的壹種無形財產權利,似乎 "工業產權 "是壹個比較貼切的名稱。主要包括專利權和商標權。
三、知識產權權益
人身權和財產權
(壹)人身權
按照知識產權的內容構成,由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部分構成,又稱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
所謂人身權,是指權利與智力成果的獲得者密不可分,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出版、修改其作品的權利,都屬於精神權利。
(2)財產權
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經法律確認後,權利人因使用智力成果而獲得報酬或獎勵的權利,也稱經濟權利。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的成果,是智力勞動者依法對其成果享有的權利。
知識產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以及其他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出資的財產除外。
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評估作價出資,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價值評估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知識產權需要評估的,評估時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提供專利證書、專利登記證、商標註冊證以及與無形資產有關的出資轉讓合同、交接憑證。
2、填寫無形資產出資核實清單。要求填寫名稱、有效期、狀況、價款等內容符合合同、協議、章程,經企業簽字或驗收蓋章,取得投資方認可,並在清單上簽字。
3、無形資產應辦理轉讓手續(知識產權辦理產權轉讓登記手續;非專利技術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但在驗資時尚未辦理的,填寫《出資財產轉讓書》,待企業成立後由其出資人簽字,並承諾在規定期限內辦好相關產權轉讓手續;交付方式、交付地點應與合同、協議、章程規定的壹致:"接收方簽字 "欄,由全體股東簽字蓋章。
4、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關於評估目的、評估範圍和對象、評估基準日、評估假設等相關資質符合驗資要求的評估報告,以及出資各方對評估資產價值的確認。
5、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條刪除了舊款關於知識產權出資比例的要求,意味著企業可以100%用知識產權出資。
6、擁有專利權的,如專利權人為全民所有制單位,要提供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文;擁有商標權的,要提供商標主管部門的批文;擁有高新技術成果的,要提供國家或省級科技管理部門的審查認定文件。
工業產權
編輯
商標權
商標權
商標權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申請的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權利。商標是用來區別不同來源的商品和服務的商業標誌,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誌、顏色組合和聲音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在中國,商標權的取得需要經過商標註冊程序,並遵循申請在先的原則。商標是產業活動中的壹種識別標誌,因此商標權的作用主要在於維護產業活動秩序,這與專利權的作用主要在於促進產業發展不同。
專利保護
專利保護是指壹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批準後,授予專利申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對該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根據中國專利法,發明創造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專利權人對該發明創造享有獨占權,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可他人使用、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後,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均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侵犯其專利權的,發生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當然,不侵權也有例外,比如先用權、科研目的使用權等。專利保護采取司法和行政執法 "雙通道、並行運作、司法保障 "的保護模式。我區專利行政保護采取巡回執法、聯合執法等形式,集中力量,重點對群體侵權、重復侵權等嚴重破壞專利法治環境的現象加大打擊力度。[2]?
商號權
商號權是指從他人處使用自己註冊的商號(商號、企業名稱)的權利。公司的商號權不能等同於個人的姓名權(人格權的壹種)。
此外,原產地名稱、專有技術、反不正當競爭等在《巴黎公約》中也有規定,但原產地名稱不屬於智力成果,專有技術和反不正當競爭只能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壹般不屬於知識產權的範疇。
版權介紹
編輯部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作品,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作品都構成版權。版權是法律規定的單位或個人對作品享有的印刷出版和銷售的權利,任何人要復制、翻譯、改編或表演等都需要得到版權人的許可,否則就是對他人權利的侵犯。知識產權的本質是將人類的智力成果視為財產。版權是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作品的原創者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
在中國,廣義的版權包括(狹義的)著作權、著作權鄰接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屬於著作權法的範疇。這是指版權人獨占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作品)的專有權利。狹義的版權又分為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版權法》第 10 條)。版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版權有時與專利權和商標權交叉,這是知識產權的壹個特點。
主要內容
1.版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
2.又稱版權。分為版權人格權和版權財產權。其中,版權人格權的內涵包括宣傳權、署名權和禁止他人以歪曲、篡改的方式使用作品損害作者名譽的權利。
3、有以下權利
(1) 發表權,即決定是否發表作品的權利。
(2) 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和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3) 修改權,即修改或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的權利,即保護作品不被歪曲或篡改的權利。
(v) 復制權,即通過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和翻拍等方式復制作品壹份或多份的權利。
(vi) 分發權,即通過出售或贈送向公眾提供作品原件或復制品的權利。
(vii) 出租權,即有償許可臨時使用電影作品、以類似於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或計算機軟件的權利,除非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內容。
(viii) 展覽權,即公開展示藝術作品或攝影作品原件或復制品的權利。
(ix) 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的權利,以及通過各種方式公開播放作品表演的權利。
(j) 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復制藝術作品、照片、影片以及以類似於制作影片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xi) 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傳播作品的權利,以有線傳輸或轉播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作品的權利,以及以揚聲器或其他類似的符號、聲音或圖像傳輸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作品的權利。
(xii) 通過信息網絡傳播的權利,即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擇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xiii) 電影攝制權,即通過電影攝制或類似電影攝制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xiv) 改編權,即改變作品以創作新的原創作品的權利。
(xv) 翻譯權,即把作品從壹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壹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xvi) 匯編權,即通過選擇或編排將作品或作品片段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xvii) 版權人應享有的其他權利。
版權保護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因為版權在保護這種排他性私有財產權利益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人類文明的積累和知識信息的傳播,因此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設計都不是版權保護的對象。[3]?
IV.特征
主要特征
(1)知識產權是壹種無形財產。
(2)知識產權具有排他性。
(3)知識產權具有時間性。
(4)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
(5)大多數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程序,例如商標權的獲得需要註冊。
排他性
即排他性或壟斷性;除經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權利。這表明,權利人的獨占權或壟斷權受到嚴格保護,不受他人侵犯。只有通過 "強制許可"、"征用 "等法律程序才能改變權利人的專有權。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類的智力成果,它既不是人,也不是人格,更不是外界的有形或無形之物,所以它既不能成為人格權,也不能成為財產權。另壹方面,知識產權是壹種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既有經濟性的,也有非經濟性的,所以不能說知識產權是兩種權利的結合。例如,說版權是人身權(或版權中的人身權,或精神權利)和版權中的財產權的結合是不正確的。知識產權是壹種更為復雜的權利(多重權利),既有經濟方面的內容,也有非經濟方面的內容。因此,知識產權應自成壹類,與人格權和財產權並列。
地域性
也就是說,它只在得到承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也就是說,除非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受壹國法律保護的權利只在該國範圍內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知識產權既具有地域性,在某些條件下也具有國際性。
時間性
即只在規定的保護期內有效。即法律對權利的保護,都規定了壹定的有效期限,法律對保護期限的規定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只有參加國際協議或國際申請的,才對壹定權利有統壹的保護期限。
權利具有絕對性
在某些方面,它與所有權相似,比如,它是對物的直接支配權,可以被他人使用、取得、處分、支配(但不占有);具有排他性;具有轉移性(包括繼承性)等等。
法律限制
知識產權雖然是私權,雖然法律也承認其具有排他性壟斷性,但由於人們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和產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法律不適宜任何人長期壟斷,所以法律對知識產權規定了很多限制:
首先,從權利的發生說,法律對於權利的發生首先規定了各種積極和消極的條件和公示方法。例如,專利權的發生要經過申請、審查和批準,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授予規定了各種條件(《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對某些事項不授予專利權(《專利法》第二十五條)。雖然版權在申請、審查和登記方面沒有這些限制,但根據《版權法》第 3 條和第 5 條,版權也有限制。
其次,法律對權利期限有特殊規定。這是因為知識產權與所有權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權利人負有壹定的使用或實施義務。法律規定了強制許可或強制實施許可制度。對於版權,法律還規定了合理使用。
法律特征
從法律上講,知識產權有三個最明顯的法律特征:
壹是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即除簽訂國際公約或雙邊、多邊協議外,依據壹國法律取得的權利只能在該國領土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
二是知識產權的排他性,即只享有權利,他人不必經過被許可人,被許可人也無權享有權利。
三是知識產權的時間性,各國法律對知識產權都規定了壹定的期限,期滿後權利自動終止。
"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創造性勞動中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4]?
V.作用
(1)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保護,調動了人們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積極性。
(2)為智力成果的推廣和傳播應用提供了法律機制,使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應用於生產建設,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為國際經濟技術貿易和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了法律準則,促進了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
(4)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作為現代民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完善我國法律體系、建設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最高法院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CCTV [引用時間:2017-04-24]
2、?專利獲取、專利保護、專利商業化與技術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研究?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08-04]
3.著作權權利體系研究--以獨創性利益主體為主線的理論探討?.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08-04]
4.知識產權特征新論?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08-04]
5、?淺析知識產權網絡侵權?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08-04]
6、?太嚴峻了|壹篇文章告訴妳為什麽要保護知識產權!!!? "快法網"[引用日期:2017-08-11]
7.中外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演進與評價》. 中國知網 [引用日期 2017-08-04]
8.國辦印發今年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 中國經濟網.2016-05-04[引用日期2016-05-04]
9、?我國知識產權申請量快速增長 連續4年世界第壹???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