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九江經濟建設取得了成就。全市擁有以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建材冶金、紡織服裝、能源電力、醫藥食品等支柱產業為骨幹的工業體系,輻射全國的京九、華東、柴桑、天麻、糧食、水果等10大市場初具規模。
經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7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36.72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984.95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658.29億元,增長65.438+00.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5%、63.5%和33.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097元,增長9.9%。經濟結構進壹步優化。第三產業結構調整為7.7: 55.3: 37.0。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65438±0.2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26.71億元,增長10.5%,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3.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全年財政總收入328.53億元,增長65.438+07.2%。其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23萬人,城鎮就業率95.5%。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1.079萬人。年末全市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328.53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7.2%。其中,地方政府預算收入21.366億元,增長21.3%。財政總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全年稅收收入276.06億元,增長17.3%,占財政總收入的84.0%。全年壹般預算支出383.53億元,增長65.438+03.4%。該鎮登記失業率為4.5%。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其中,食品和衣著增長3.8%,居住增長3.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增長1.0%,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下降1.8%,交通和通信下降0.7%。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下降1.8%。九江在農業生產方面有優勢。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玉米、花生、油菜籽、芝麻、茶葉和苧麻。水稻、棉花、油菜、苧麻、茶葉是江西省的重要產區之壹,其中棉花產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生產在全省也占有相當的地位。1949以來,九江農田基本建設成績顯著;農業機械數量迅速增加;農業科學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90年代初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永修、修水、都昌、德安四縣為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彭澤縣是國家優質棉生產基地;湖口是全省油菜生產基地。農墾是九江的壹大特色,在全省農墾戰線中占有重要地位。集農業、工業、商業、交通、建築、旅遊、服務業於壹體,全面開發經營。
2014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87萬公頃,增長0.8%;糧食產量165.2萬噸,增長2.7%。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33400公頃,增長0.2%;石油產量22.8萬噸,增長5.1%。棉花種植面積6.34萬公頃,增長1.0%;棉花產量9.5萬噸,增長3.9%。
全年人工造林面積1.59萬公頃,零星植樹838萬株;年末全國封山育林45.45萬公頃,森林撫育5.67萬公頃。
全年肉類總產量21.76萬噸,比上年增長2.7%。生豬出欄量221.64萬頭,增長2.7%;生豬存欄1.2803萬頭,減少1.1%。全年水產品產量42365438萬噸,增長4.3%,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65438萬噸,增長6.9%。
全市規模以上農業企業47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82家,市級龍頭企業258家。實現銷售收入750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同比增長17.2%。培育了博萊、嘉盛糧油、仙客來等壹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劃建設了8個農產品加工園區,新增江西農產品著名商標33個、江西名牌2個、綠色有機食品7個、無公害農產品3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744個,農業產業化帶動1,21,000戶(次),從事農業產業化的農民平均增收2500元。建國前,九江工業基礎薄弱,市區只有棉紡、織布、印刷、面粉、火柴等幾家小廠和壹些手工業作坊。各縣區只有壹些小規模的榨油、軋花、釀酒等家庭手工業。能稱得上企業的只有56家。1949之後,九江逐步建成了規模可觀、門類齊全、內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擁有紡織、機械、建材、采礦、冶煉、造船、石油加工、化工、電力、電子、食品等幾十個行業,企業2000多家。農村工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礦產、建材、服裝、紡織、化工、機械等九大支柱產業。40多種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機械工業主要產品包括柴油機、金屬切削機床、鍛造設備、工業電爐、食品機械、木工機械、汽車及拖拉機零部件、高低壓電瓷、礦山機械、冷藏集裝箱等38大類160多個產品系列。石化工業的主要產品有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瀝青、燒堿、鹽酸、漂白粉、聚氯乙烯、氮肥、磷肥、農藥、塑料及其制品。電力工業有火電和水電,以火力發電為主。九江發電廠擁有全省首臺超高壓發電機組。新中國成立初期,建材工業從單壹的生產磚瓦發展到生產水泥及其制品、建築陶瓷、玻璃纖維、花崗巖、人造纖維板等產品,初步形成了品種多、用途廣、比較完整的建材工業體系。因為地處江邊,九江造船業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後,九江造船業得到了重生和發展。1990年,全市有造船企業30家,具備萬噸以下船舶、海洋機械、航海儀器等機電產品的建造能力。是長江中下遊最大的現代化船舶工業基地之壹。1919年的“九星紗廠”是江西近代紡織業的開端。新中國成立後,紡織工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全市工業的重要支柱。到1990年末,紡織企業(含鄉鎮企業)超過120家,形成了棉紡、棉紡織、毛紡、麻紡、化纖、印染、針織、絲綢、紡織器材、服裝等門類齊全的現代紡織工業新格局。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945.53億元,同比增長12.5%。十大產業集群工業增加值795.02億元,增長65.438+02.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4.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4.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
全年發電量91.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化學纖維37.36萬噸,增長9.9%;紗線89.76萬噸,增長8.5%;水泥1980.45萬噸,增長22.0%。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2%;主營業務收入473,654.38+0.9億元,同比增長65,438+0.9%;利稅總額485.5億元,同比增長15.3%;實現利潤307.32億元,同比增長15.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23.66%,比上年提高37.2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工業企業1076戶,比上年末增加42戶;從業人員282654.38+0萬人,園區工業增加值895.54億元,增長15.6%。主營業務收入3949.02億元,同比增長16.0%。利潤總額268億元,同比增長17.1%。上繳稅金654.38+055.04億元,同比增長654.38+065.438+0.3%。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5385億元,增長7.0%。全年資質內建築業企業總產值311.2億元,同比增長11.2%。房屋建築面積1538.69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49.3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88.69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89.27萬平方米。
晉代以來,九江成為“米尚那家”之都。鴉片戰爭後,九江被辟為通商口岸。英國、日本等國在此設立租界,開辦洋行,成為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商埠。中外客商混雜,南北貨物匯聚。九江壹度成為中國“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壹。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財閥壟斷,市區商號減少到300家以下。解放前夕,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商業衰退。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以及先“改造”後“調整”的曲折過程,該市城鄉商業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要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變流通領域過於統壹、過於管理的長期局面,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共存發展格局。供銷社恢復了集體所有制性質,私營個體商業迅速發展,市場繁榮,購銷兩旺。
主要商圈:八角石商圈、四碼頭商圈、沃爾瑪胡明廣場商圈、十裏大廈商圈、八裏湖商圈。
主要商業街:濂溪區大眾路步行街、上海路步行街、潯陽路商業街、廬山南路美食文化街、環城路茶葉街、柴桑市場、潯陽東路地下商業街等。
主要商業場所:九江萬達廣場(在建)、中航九方購物中心、麥德龍九江店、沃爾瑪九江廬山南路店、大潤發九江店、上海農工商超市九江店、上海華聯超市九江店、人人樂超市九江店、華潤萬家九江店、聯盛九龍廣場(在建)、聯盛購物廣場、新大中太平洋百貨、崇尚百貨以及市內多家聯盛、派拉蒙連鎖超市。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96.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89億元,增長14.5%;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52億元,增長13.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66.77億元,增長19.0%;批發零售總額429.64億元,增長65.438+03.2%。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中,汽車零售額39.6億元,比上年增長33.4%;家用電器和視聽設備7.43億元,增長15.8%;糧油食品飲料煙酒28.55億元,增長21.0%;石油及制品類60.38億元,增長10.8%;金銀珠寶3.37億元,增長28.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合計6543.8+0.57億元,增長20.0%。
全年進出口總額57.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出口46.48億美元,增長15.2%。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543.8+4.5億美元,增長654.38+07.8%。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84.93億元,增長22.8%。九江的金融業歷史悠久。清同治二年(1863),成立華陽公評局。光緒三十壹年(1889),戶部銀行九江分行成立。辛亥革命後,交通銀行九江辦事處成立1913,中國銀行九江分行成立1916,中央銀行九江分行成立1928。接著,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國農民銀行、江西裕民銀行相繼在九江設立分行或辦事處。從1931到1934,湘鄂贛蘇區建立金融機構,發行貨幣。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九江支行成立,各縣中國人民銀行相繼成立,開展金融業務活動。1984年底,九江人民銀行從中國工商銀行分離出來,1985成立外匯管理局九江分局,形成了以人民銀行為領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專業銀行為主體,保險公司、城鄉信用社並存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1990年,全市各類金融機構871家,從業人員6820人。各項存款余額265,438+0460萬元。銀行信貸投資不僅成為九江經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還促進了科技、文化、教育衛生、旅遊服務和住房消費的繁榮。
20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86454億元,比年初增加10550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760.03億元,比年初增加1576億元;個人存款余額106517億元,比年初增加89810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654.38+0.21.924億元,比年初增加654.38+0.631.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483.09億元,比年初增加29.37億元;中長期貸款705654.38+07億元,比年初增加1654.38+03.07億元。
保險公司全年保費收入36.59億元,增長26.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54.38+0.375億元,增長22.8%;壽險保費收入22.84億元,增長29.3%。薪酬支出6543.8+0.4億元,增長27.4%。其中,財產保險理賠支出6.66億元,同比增長18.9%;壽險理賠支出7.34億元,增長36.2%。九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有2000個景點。石鐘山、斜山、羅星墩、君山、陰山、扁擔山隔水相望,各有姿態;冬天湖州、陜縣、婺城有上萬只候鳥,白鶴天鵝群是壹個稀有而愚蠢的概念。曾被海外賓客譽為“中國萬裏第二長城”。都昌老廟由朱元璋所建,名為定江王葉廟,而毗鄰的鄱陽湖水域正是著名的鄱陽湖百慕達三角所在地。九江不僅山川秀美,還有獨特的溶洞,如彭澤的龍宮洞、九河的獅子洞、湧泉洞、瑞昌的峨眉洞群等。九江北依長江,南依廬山,東臨鄱陽湖,西臨幕府山,因此得天獨厚。城中甘棠湖,燈火通明,兩岸楊柳掩映。延水亭、琵琶亭、潯陽樓、能人寺、天華宮、郎靜、九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二橋、九江長江三橋、索江樓、98抗洪廣場、龍源峽等景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高僧惠雍、惠遠,著名道士陸先後來九江尋凈土、蓋房修行。從東晉到清末到九江、廬山,先後有500多位著名文人做官、訪友、觀光、隱居。
1996廬山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批準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