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紅花就已經作為中草藥用於臨床治療。張仲景用紅花治療婦科病,在《金匱要略》中記載:“女子有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以紅藍花為主。”草藥顏回稱紅花為“破血、活血、調血之藥”。紅花辛溫,屬心肝經,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的功效。擅長疏通經絡,對治療婦女血瘀痛經、閉經、產後血瘀有較好療效,還可用於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跌打損傷。近年來,中藥中常用紅花及其復方制劑治療血瘀所致的心腦血管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紅花含有多種具有治療作用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多糖、木脂素、色素、揮發油、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腺苷等。藥理研究表明,紅花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並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對女性痛經有較好的療效。紅花能改善心肌和腦組織微循環障礙,具有降血壓、降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有利於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此外,紅花還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保肝等作用。
血瘀型心絞痛:紅花5 ~ 10g,放入杯中,用少許涼開水浸泡半小時,再用開水沖泡15分鐘,然後改為喝茶。或用桃仁10g、紅花5g、丹參5g、延胡索5g,水煎兩次,合並三次藥液。
褥瘡:取紅花500克,水煎濃縮成膠狀,敷於紗布上貼於患處,敷於消毒紗布上固定,隔日換藥。
腳墊:紅花40g、枸杞皮40g研成細粉,與100g甘油混合,敷於腳底,每日兩次。
閉經:紅花、蘇木、當歸平分秋色。水煎後加入壹杯黃酒,再次煮沸後去渣取汁。吃之前把它加熱。
中耳炎:取紅花0.3g,枯礬30g,研成細末,吹少許粉入耳中。
專家提醒,紅花為活血通經藥,有明顯的子宮興奮作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不宜使用。近年來有壹些紅花塗抹後出現流鼻血等不良反應的報道,服用時要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