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陰生瘡,局部紅腫熱痛,積聚腫塊或膿腐、膿滴甚至蟲蛀等潰瘍稱為“外陰瘡”,又稱“外陰糜爛”、“外陰繭”。包括外陰炎、外陰腫瘤、外陰潰瘍等。
方毅
[來源]家庭處方
[配方]蛇床子30克,花椒9克,枯礬9克。
[用法]用草藥熏洗患處,共洗5次。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治瘡。適用於治療女性外陰潰瘍。
(外陰潰瘍)。
季芳
【來源】400種疾病的偏方
[配方]地骨皮、蛇床子、苦參各30克
【用法】將藥液加水煎煮,過濾藥液,趁熱熏洗。每天1次,10次就是1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適用於治療外陰瘡。
豐佐
【來源】四川中藥(1)1992
[配方]蛇床子、黃柏、苦參、蒼術各30克。
【用法】取藥水煎,熏洗,每日2-3次,用口服五味消毒飲加味,即刻見效。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痛。適用於熏蒸外陰瘡。
房寺
【來源】養陰大綱
[配方]苦參、川芎、白芍、甘草各100g,地榆150g(川芎也可去掉,蛇床子100g)。
【用法】該藥* * *為粗粉。水煎數次後,去渣取液,熏洗患處。壹天三次,壹夜兩次。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適合陰蝕。
吳芳
[來源]福建中醫藥(6)1991年
[配方]苦參、黃柏、甘草、貫眾、土茯苓15g、防風10g、薄荷3g。
【用法】將上述藥物煎服500毫升,每日熏洗兩次;另口服龍膽瀉肝丸,每次6克,每日2次。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適用於外陰潰瘍。
劉放
[來源]中醫婦科選方
[配方]百部30g,蒲公英、蛇床子20g,紫花地丁、野菊花、龍膽草、苦參15g,黃柏10g,花椒6g。
【用法】服藥,煎湯,過濾,倒入盆中,趁熱熏蒸患處,然後洗澡。壹天洗四次。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消腫。適用於陰部疔瘡、腫痛、糜爛。
方琦
【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婦科疾病
[配方]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g,蟬蛻9g。
【用法】服藥煎服水熏洗外陰趁熱。每天1次。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斂瘡生肌。適用於外陰潰瘍。
方壩
【來源】浙江中醫雜誌(10)1983。
[配方]重樓、土茯苓、苦參各90克,黃柏、大黃各45克,龍膽草、萆薢各30克,枯礬15克。
【用法】水煎服,去渣,熏洗外陰。每日1劑量,早晚各洗1次,每次30分鐘。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祛腐。適用於治療外陰潰瘍。
方九
【來源】婦科治療門戶。
[配方]甘草、黃柏各100g。
【用法】吃藥,水煎,趁熱抽,洗澡。每天1劑量,每次15分鐘。65438+每天0-2次。
【功效】清熱燥濕治瘡。適用於治療外陰潰瘍。
女性外陰產生瘡,甚至潰瘍,膿水淋漓,局部腫痛,稱為“外陰瘡”,也稱“外陰糜爛”。
本病相當於西醫的非特異性外陰潰瘍、前庭腺炎膿腫破裂、外陰腫瘤繼發感染等疾病。
[病因和發病機制]
多因濕熱下註,積成毒,或因正氣虛弱,寒濕凝結所致。
第壹,濕熱
下焦感濕熱之邪,或郁怒傷肝,肝郁化熱,肝氣侵脾,脾虛濕盛,濕熱下行,積成毒,腐肉化膿,產生外陰瘡。
二、寒濕
長期呆在潮濕的地方,或經期、產後淋雨涉水,寒濕凝滯,瘀血阻滯,氣機不利,或痰停,痰瘀相擾,皮膚失去營養,久而久之就會爛掉,產生外陰瘡。
【辨證論治】
先分清陰陽。紅腫熱痛、突然發熱、膿液粘稠、惡臭,或伴有全身發熱,為濕熱證,屬陽;硬塊,膚色不變,久不消,或潰後流膿,體虛,寒濕。其次,要分清善惡。潰瘍溫和,有毒,健康,多為好天氣;潰瘍、潰爛、持續膿液淋漓、惡臭,多為熱毒蘊結血瘀、氣血下降的不良癥狀。治療原則應按照清熱、溫涼、化濕、去硬、補虛、扶陷的原則進行治療,常采用內外結合的方法。
1.濕熱型
主要癥狀:陰部生瘡,紅腫熱痛,甚至潰爛流膿,氣味黏臭,頭暈,口苦,咽幹,體熱心煩,大便幹燥。舌紅,苔黃,脈滑。
證候分析:下焦濕熱,氣血凝滯,積成毒,腐肉化膿,故陰部生瘡,紅腫熱痛,化膿化膿,黏臭;濕熱熏蒸,所以頭暈、口苦、咽幹;當熱毒被遏制時,會使身體不適,大便幹燥。舌紅苔黃,脈滑,是濕熱毒邪的表現。
治療:瀉肝清熱,解毒除濕。
方藥舉例:龍膽瀉肝湯加土茯苓、蒲公英。
若熱毒熾盛,癥見持續發熱,喜冷飲,化膿腥臭,宜清熱解毒,祛瘀祛濕,以用仙方活命飲(《女善方校註》)。
白芷、川貝、防風、赤芍、當歸尾、皂角、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藥、金銀花、陳皮和甘草。
處方中的金銀花清熱解毒;白芷、防風祛風除濕;赤芍、當歸、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消腫;穿山甲、皂莢活血、軟堅散結;陳皮、川貝理氣化痰;天花粉滋陰清熱;甘草解毒,中和。若瘡久不愈,正氣不足,邪毒侵入,宜扶正托毒,用補中益氣湯。
長期受陰傷者,宜滋陰清熱解毒,用百合地黃湯(《金匱要略》百合、生地)。
第二,寒濕型
主要癥狀:外陰瘡硬,膚色不變,或有疼痛,潰爛後膿水淋漓,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膩,脈細。
證候分析:寒濕凝滯,痰瘀互結,皮膚失養,故外陰瘡硬,膚色不變,或有疼痛,潰爛後流膿;寒濕凝滯,脾陽虛弱,故神倦懶,食少愚。舌淡,苔白膩,脈細弱,表現為寒濕凝滯。
治療法則:溫經除濕,活血散結。
方劑舉例:陽和湯(外科全集)加蒼術、茯苓、莪術、皂莢。
熟地黃、鹿角霜、姜炭、肉桂、麻黃、甘草、白芥子。
方中地黃、鹿角霜補精血助陽;姜炭和肉桂溫經通脈;麻黃、白芥子升陽、散結消瘡;莪術、皂角行氣,活血散結;白術、茯苓用於燥濕利水化濁;甘草解毒調和各種藥物。
如果正氣不足,邪氣過盛,伴有持續瘡痛,心悸氣短,則應使用托裏消毒粉。
人參、白術、黃芪、甘草、茯苓、當歸、白芍、川芎、金銀花、白芷、皂角和桔梗。
方中人參、外科、黃芪、草能益氣助陽;當歸、白芍、川芎養血補血;金銀花、白芷、皂角刺解毒消腫排膿;提托毒外黃芪和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