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肺炎樣胸腔積液、膿腫:由肺部感染性炎癥(肺炎、肺膿腫等)引起。),且壹般有發熱、咳嗽、咳痰、胸痛、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多等癥狀,X線顯示肺部有浸潤性病變伴胸腔積液。胸腔積液量壹般較少,常為草黃色滲出物。感染嚴重或控制不及時,可形成膿胸,胸腔積液呈膿性,塗片革蘭染色或培養可發現細菌。除了積極全身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外,如果胸腔積液量低,壹般會在抗感染治療後自行吸收。胸腔積液量大,可以穿刺胸腔引流液體或引流。膿胸應盡早反復抽吸或閉式引流,盡快排膿,避免形成慢性膿胸。吸出後可用2%碳酸氫鈉溶液或0.9%氯化鈉註射液反復沖洗膿液,註入抗生素或鏈激酶稀釋膿液進行吸出或分流。慢性膿胸可以通過胸膜剝脫術治療。
(3)惡性胸腔積液:由惡性腫瘤轉移侵犯胸膜或胸膜間皮瘤引起,常見於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或泌尿生殖系間皮瘤,常見於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或泌尿生殖系、消化道腫瘤轉移。多見於中老年人,胸痛明顯,胸腔積液呈血性,量多且增長快,胸腔積液中CEA、LDH常增高,胸腔積液中可發現腫瘤細胞。除了對原發腫瘤進行放化療外,常因大量胸腔積液導致呼吸困難,需要反復抽吸,造成營養流失,效果不理想。可采用局部化療和化學胸膜固定術。胸腔積液抽吸或胸腔插管引流基本消失後,抗腫瘤藥物(順鉑、博萊黴素、絲裂黴素等。)、胸膜粘連劑如滑石粉、四環素,或生物免疫調節劑如短小棒狀桿菌疫苗、白細胞介素-α、幹擾素等。可註入胸腔引起胸膜粘連,防止積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