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這種“奇怪的肉”進行了進壹步的分析和研究。從外形上看,整個怪物近球形,直徑約60厘米,重約30公斤。它的皮膚粗糙,紅棕色或銹棕色,像松樹皮。皮質剝開的部分近革質,似牛筋,內部乳白色似脂肪,有韌性,含水量高。用手指按壓時略軟。
科學家先取內外切片進行顯微鏡觀察,沒有發現真菌所具備的細胞結構,也沒有發現孢子和Melzr反應。科學家推測,如果是生命體,壹定有蛋白質和核酸細胞遺傳物質。所以做了“260”和“280”紫外線“吸收峰”測試來檢驗。結果沒有典型的“吸收峰”,說明沒有核酸。用“蛋白質顯色反應法”測定蛋白質,未發現顯色反應。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得出結論,它不是真菌生物,也不是無生命物質。
1982年,在內蒙古的河灘上發現了這樣壹個“怪物”,重達23.5公斤。1992年8月,陜西周至縣也發現了類似的怪物。從外觀上看,它的顏色、質地、造型都非常接近。經13組織生物化學、生理學、動物、植物、細胞、微生物、真菌、醫學等專家研究鑒定。,結果發表在該大學的雜誌上。在題為《關於未知生物》的文章中,這種怪物被定義為“大型黏菌復合體”。文中描述,物體表面結構凹凸不平,質地堅硬,呈褐色,具有密集的脈紋結構,內部為白色,具有細膩、嫩滑、柔軟和韌性。被動植物專家鑒定為非動植物。但它有呼吸和生長的能力,含有蛋白質和核酸,所以它是有生命的東西。經過內部和表皮顯微鏡觀察,認為該生物是由多種粘細菌和粘細菌組成的粘細菌復合體。復合體以細菌、酵母、黴菌孢子等微生物為食,以纖維素和幾丁質為營養物質,因此認為該生物是極其罕見的以黏菌為主體的黏菌復合體。當時,這種罕見的黏菌復合體的發現和報道震驚了我國的真菌界和黏菌研究者。
此外,1993年7月,河北省壹村民也發現了重約10斤的“奇怪肉”。有人認為這種“怪肉”是三種真菌的* * *生物,也有人認為是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描述的“太歲”或“太歲菌”。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仍然沒有搞清楚它是壹種真菌還是其他無生命的東西。它的化學成分是什麽?後來中科院化學所的高分子化學家到現場進行了觀察和取樣分析。結果發現,這種物質含有多種醛類和酸類,但不含活體物質“氮”。有人據此認為是化學物質,但沒人知道這些化學物質是如何聚合在壹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