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國醫大師盧靖姍指出:寧心安神的聖門——三陰交。

國醫大師盧靖姍指出:寧心安神的聖門——三陰交。

單點函數

神門,又名對沖、對古、中都、鐘瑞。在手腕處,腕掌橫紋尺端和尺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由心經之氣註入,既是經絡的原穴,又是運土之穴。《論蘇文靈蘭秘典》雲:“心為君官,神在外。”內心隱藏著上帝,上帝。此穴既是心氣之門戶,又是治療精神疾病的主穴,故名神門。此穴有安神、清心、涼營、通絡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痛、心煩、驚悸、心悸、失眠、健忘、癲癇、狂躁、癲癇病、婦女急躁、小兒驚風、眼睛發黃、脅痛、掌熱。

三陰交,又稱程明、太陰、下三裏。小腿內側,足踝內側尖上方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為足太陰脾經穴。又是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三條經脈的交匯點,故名“三陰交”,也是惠陽九大穴位之壹。具有健脾和胃、行運、利水滲濕、解下焦、調肝腎、通氣滯、調血室、調子宮、通經絡、祛風除濕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泌尿系統疾病(水腫、尿痛、尿頻、遺尿)、生殖系統疾病(早泄、遺精、陽痿、陰莖疼痛、月經不調、崩漏、痛經、白帶過多)。此外,還可治療頭暈目眩、頭暈目眩、失眠健忘。

組合功能

神門安神,寧心,涼營,止痛;

三陰交補脾土,助運化,清氣滯,祛風除濕,調氣血,解下焦,調血室,調精液宮。

神門善分氣,三陰交善分血。神門主要調氣;三陰交以養陰為重。兩穴結合,壹氣壹血,壹心壹腎,起到調理氣血,調和陰陽,養心安神,溝通心腎的作用。

療法

1.失眠健忘多夢等。,證屬心脾兩虛,心腎不交。

2.心悸,心悸,這是由於心脾兩虛。

方法學

神門:手掌向上,位於豌豆骨後緣的徑向側,取穴於手掌後方的1橫條上。直刺0.3±0.5寸,或從內到外直刺0.3±0.5寸(從尺側到橈側)。

三陰交穴:仰臥或坐,取脛骨內側面後緣、內踝尖之間的穴位。從內向外刺0.5 1.5寸。

經驗

神門-陰三組合擅長治療失眠,針灸常被用作補藥或兩者並用。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腎虛,加腎俞、太溪;脾胃不和者,加中脘、足三裏;情緒抑郁,反胃,加上陽陵泉,足三裏。

失眠案例1

牛,男,38歲,工人。1998 10 10月15初次就診。

主訴:失眠5年以上。

病史:5年前因驚恐導致失眠。那天晚上很害怕,心裏忐忑不安,心悸易驚,多夢少睡。後來睡眠不好,多夢易醒,時間長了記憶力逐漸下降,精神疲勞,頭暈,飲食枯燥,飯後腸胃不適。

體檢:面色蒼白,體瘦體弱,舌淡苔薄白,脈細。

診斷:失眠。

治療原則:補益心脾。

處方:神門、三陰交、石豐(雙)。

操作:神門、三陰交穴,針刺為輔,即在得氣守氣的基礎上,拇指向前揉按27次,持針半小時,每10分鐘進行1次。大風天氣,采用同步針刺法,即操作者左手和右手分別持1針,以相同頻率緩慢撚轉法。

註:神門為心經原穴,有養心安神、養心安神的作用。三陰交穴是脾經與肝脾腎經交匯的穴位,運用補法有補益心脾的功效。兩穴合起來有歸脾湯的作用。

風城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有祛風治血的作用。但是沒有關於失眠治療的文獻記載。魯老上世紀60年代在北京參加衛生部組織的針灸研討會時,曾以同窗的身份與蒲英如學習,經常在茶余飯後交流經驗。蒲老了,經驗豐富,曾經教授過治療失眠的特殊穴位,只有是最好的。詳細問了壹下,他說:這是我父親浦項成的體驗點。按:蒲祥成是四川名醫,學術經驗豐富,貢獻突出。曾為國家領導人診治疑難雜癥,往往立竿見影。

失眠案例2

趙,女,40歲,教師。首診2000年5月11。

主訴:失眠1年以上。

病史:患者因從事腦力勞動,導致睡眠不好,入睡困難,夢境模糊,睡眠不安,有時驚恐,心悸,疑神疑鬼,自覺麻木,肌肉痙攣,氣短頭暈,食欲不振,怕吃涼,吃稀便,久治不愈。

檢查:面色萎黃,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脈弱。

診斷:失眠(心脾兩虛)。

治療原則: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處方:神門、三陰交(雙)。

操作:針刺輔以隔日針刺1次,留針半小時,每10分鐘針刺1次。經過三次遵紀守法的治療,病情好轉,心慌慌減輕,入睡更快。針灸三次後,我能睡得很香,夢也減少了。醒來後,我筋疲力盡。遵從不提高有效性的目的,鞏固防禦。針灸三次,病就好了。半年後隨訪未見復發。

註意:這種情況是思想疲勞,脾內憂傷,心傷是陰血耗傷,心臟失去支撐,心煩意亂;脾傷導致本源不足,血虛,心不能服,心神不寧導致失眠。張景嶽說:“無邪不眠者,必氣虛,必主血。血虛則不能養心,有罪則心不在焉。”。《辨證論治》中也說“思慮傷脾,脾血失收,數年不寐”。補神門穴補心神,定心神;補三陰交益脾養血。兩穴合用,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效。

  • 上一篇:玉米胡蘿蔔炒飯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對高壹語文下冊兩個鳥蛋的思考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