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的原因:
1.衰老是骨關節炎的最大風險因素。據屍檢資料顯示,人體關節從20歲開始約有5%發生退行性改變,到了40歲,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性改變。張乃正教授等人對北京郊區2063名成年人進行了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骨贅陽性率分別為65,438+06 ~ 30歲,365,438+0 ~ 40歲,465,438+0 ~ 50歲,565,438+0 ~ 60歲,60歲以上。
2.性別,根據資料分析,50歲之前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壹倍,但50歲之後兩性基本持平。
3.職業,骨質增生和職業有關。長期重復使用某些關節會增加這些關節的患病率。如鑄造工人的肘和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和踝關節、司機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織布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繡、打字和伏案工作的工人的頸椎、紡織工人、店員、女招待和禮儀員的跟骨等。這些部位往往長期反復動作磨損,造成骨質增生。《風濕病學年鑒》(194)中指出,通過對109名50歲以上男女骨關節炎患者與218名無骨關節炎者進行對比,發現每天深蹲或下跪30分鐘以上或每天爬樓梯10層以上的人,膝關節骨質增生發生率明顯較高。
4.種族遺傳因素,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人發病率高於黑人;赫伯登結節女性的骨關節炎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 ~ 3倍。骨關節炎患者HLA-A1和HLA-B8的檢出率增加。
5.身體因素,體重增加使得已經磨損的退化關節更容易被負重損傷,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在髖、膝、跟骨、腰椎等負重較大的部位。此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會不自覺地限制活動,增加體重,進而加重關節疾病。《今日關節炎》發表的壹項研究數據顯示,對1178名30-46歲的男性進行了隨訪,結果發現體重超過20斤的人患骨關節炎的幾率是正常體重的3.5倍。最常見的部位是髖關節和膝關節。
6.姿勢不良,如長期伏案工作、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等,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生率特別高。這是由於椎旁肌肉韌帶和關節的不平衡,張力高的壹側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而且由於頸椎的部分肌肉處於持續緊張狀態,這些肌肉長期處於靜態損傷,進而造成頸椎的退行性改變,引起骨質增生。還與頸椎關節長時間不均勻,使壓應力集中在關節某處,造成應力過大,損傷關節。
7.骨內靜脈淤滯和骨內高壓,以骨內靜脈淤滯為特征的骨血流動力學異常及由此引起的骨內高壓可使靜動態脈搏壓差降低,營養血管血流量減少,營養不良可引起小梁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關節炎的原因之壹。
骨刺的治療:
1.熱療儀藥物導入療法:目前國內外普遍推薦骨刺患者在日常家庭護理和康復治療中使用GZ-IIIC藥物導入熱療儀。它利用中頻脈沖電流的低頻調制和藥物引導,將中頻電與藥物導入相結合,達到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經臨床驗證效果良好。適用於各種骨質增生,如頸椎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膝關節骨質增生、足跟骨質增生等。該治療儀操作簡單,使用安全,便於攜帶,特別適合臨床和家庭使用。
關於如何治療骨質增生,除了以上方法,還有以下方法。按摩和牽引,按摩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牽引可以減少骨刺對局部神經和組織的壓迫,暫時緩解疼痛。針灸可以疏通經絡,活血止痛,可以消除局部水腫和炎癥,但針灸對骨質增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骨刺的治療
西醫治療,目前西醫對此病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往往采取對癥治療,如疼痛時服用壹些解熱鎮痛藥。麻木的可以選擇B族維生素。有關節腫脹和積液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抽出積液或局部封閉的方法治療。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不是骨質增生的首選。當保守治療無效,病情嚴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二、紫外線療法:其治療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殺菌作用;
②抗炎作用;
③鎮痛作用;
4.促進傷口愈合;
5脫敏;
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
7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等。
第三,按摩牽引。適用於頸椎、腰椎骨質增生。按摩和牽引完全依靠外力,只忽略局部治療來調整全身。所以只能起到暫時的緩解疼痛的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4.針灸:針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可以消除局部水腫和炎癥,但對於骨質增生,針灸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五、西醫治療。目前西醫對此病無有效藥物,常采用對癥治療。比如疼痛時可以服用壹些解熱鎮痛藥;麻木者可選擇B族維生素;有關節腫脹和積液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抽出積液或局部封閉的方法治療。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並不理想,只是治標不治本,疾病容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