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不耐煩的人不聽,就是想求處方。這樣功利的心,最後吃虧的其實是孩子。好了,不啰嗦了。我用羅老師的ppt壹點點整理壹下。
羅大倫老師的比喻很有意思。
但病魔像山壹樣來,每次和病魔鬥爭,真的就像打仗壹樣。
所以家長首先要學會的是觀察,而不是誇大報道錯誤信息。
學會觀察孩子日常生活飲食的細節,觀察病後的各種癥狀。
這樣做的好處是:
1,可以知道孩子生病的真實狀態,心裏有底;
2、向醫生描述時,不會誇大或遺漏重要信息。
醫生看孩子只需要幾分鐘。如果家長期望醫生得到準確的信息,就要做好準備。
因為父母是和孩子朝夕相處的人!
醫生只有獲得正確、充分的信息,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尤其是咳嗽,如果去看中醫,咳嗽多少次,白天咳嗽多還是晚上咳嗽多,痰是白還是黃,稀還是稠……這些信息都很重要。
我覺得這其實是現在很多家長缺乏的,真的。
想想我們小時候得了輕微感冒打噴嚏流鼻涕都是怎麽去醫院的。
喝壹碗熱姜茶,用熱水泡腳什麽的,暖暖身子出出汗就行了。
但是現在父母要麽不管,要麽直接去醫院吃感冒藥...
其實感冒初期,如果只是打噴嚏流鼻涕,就應該給孩子做按摩,或者幫孩子暖背/脊椎骨。
讓氣血運行得快壹點,營衛氣血微微出汗,寒氣就消了,然後好好休息。
如果在感冒之初什麽都不做,或者把寒邪帶入家門,那麽剩下的問題就比較難處理了。
所以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的飲食起居,然後把壹點寒邪消滅在萌芽狀態~
羅老師舉了幾個這樣的例子,聽起來很嚇人,但卻是真的。
家長見到羅老師,都熱淚盈眶。
哎,我聽著只能嘆氣。
因為在這壹點上,壹個是我們長輩和幾代人的育兒問題,是如此的突出。
還有壹個誤區就是認為孩子體質弱應該補。
先說兩個例子。
壹個是奶奶的溺愛。兩個月,她吃了壹個胖到羅老師都說減不了的孩子。
我無法想象這是壹個什麽樣的數字。
這兩個月,奶奶帶著孫子住酒店,孫子天天住酒店,然後天天都是洋快餐。
結果兩個月後,我胖得瘦不回來了。
這個孩子30歲以後可能會有心腦血管疾病。羅老師說這話的時候,我真的很擔心。
經過這個例子,羅老師反復強調,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不能想給什麽就給什麽,尤其是2-3歲的時候。飲食習慣形成後,後期很難改變。
好吧,這就是我的觀點!
我女兒以前喜歡吃素,但後來她很貪吃肉。家裏的長輩都很開心。吃起來多好啊!
每天都有肉不斷的來,現在已經很瘦了。就是羅老師說的脾陰虛癥狀的典型。這個後面會講為什麽。
嗯,第二個故事對女寶媽來說更可怕。
壹個女孩五六歲。她來例假了。
原因是我媽覺得牛初乳好。兩三歲的時候,她堅持給女兒喝。喝了壹兩年就這樣了。
現在這個媽媽,看著孩子的照片都是淚。
這是補藥太多,脾陽太多的例子。
故事講完,羅老師說,為什麽現在那麽多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空虛”?
他壹直說我們要丟掉這個信念!
如果孩子飲食正常,每天做壹些戶外運動就好了。不要刻意堅持每天輕松吃壹兩年的“補品”。
另外,就算不是補品,不是食物,也不要說天天吃就是好東西,吃個壹兩年。
壹位壹直吃鐵棍山藥的家長問羅老師,我家孩子是脾陰虛還是陽虛?
羅老師哭笑不得地告訴他,妳家孩子不是空的,是積食。
家長還在問,我不是問積食,我是問脾陰虛還是陽虛。。。
這是事實,羅老師遇到的很多家長都是這種情況。
我以前也是其中壹員,呵呵。
但現在我真的很想忘掉它。只要孩子吃得好,睡得早,什麽都夠了。
如果孩子還陽氣不足,我們成年人怎麽感受?
所以我們很多孩子的問題不是孩子本身很空虛,而是吃多了,吃老婆太好了...
羅老師重點講的感冒是外感。
因為我們大部分的感冒壹開始,還是外感風邪所致。
肺為夫之官,為什麽?
《難經》:壹人取脈三寸,壹脈三寸。
我們的呼吸是促進體內氣血循環的關鍵,所以有“肺面百脈”之說。
這裏的王朝其實是壹個“潮”,我們的氣息就像潮水壹樣,意思是促進氣血在百脈中的運動。
我很抱歉肺出席節日,我忘了。回頭問問妳同學。
肺主皮毛,也就是說我們身上的皮膚和毛發都屬於肺。
所以皮膚和頭發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肺(包括肺經和大腸經)找到。
中醫講的是什麽?
羅老師說現在國內有些研究。
因為很多人不相信經絡的存在,所以對於那些只信眼見的“唯物主義者”,中醫有必要用科學的證據來證明經絡。
嗯,我對西醫和人體解剖學了解不多,只知道他說經絡類似於組織液,就像海洋中的暗流。那些暗流是完全融合在海洋裏的,很難單獨看到,也不可能單獨看到,但它們是真實的,有用的。不得不承認,這個比喻真的很貼切。
然後我才想起老師說的,經絡的使命:
為內臟提供養分(血液);
為體表提供防禦力量(氣、營氣、衛氣);
然後羅老師建議,想學中醫,真的要先學經絡。
脾胃是後天之本。說出來真的很重要
從五行的角度來說,脾生肺金,所以脾胃的強弱直接決定了肺氣的強弱。
羅老師特意說,經常感冒的孩子壹定是脾胃不平衡。
嘿。這是事實。這是事實。
現在的孩子要麽暴飲暴食,要麽胃火太旺,挑食不吃。
羅老師總結了外感疾病的主要原因。
先不說第壹個。
脾胃保養其實就是七分飯,少肉素食。嗯,有規律的飲食。
二是補充經絡運行緩慢的原因是:
1.感冒
2.高濕度
3.津液不足
前兩個更容易理解。
至於第三津液不足,我就用我的理解來解釋壹下。
在我的理解中,津液是中醫角度對人體可以利用的水的總稱。
體液和濕氣相比,是身體可以利用的水,而濕氣是身體不能利用的水,也就是垃圾濕氣,需要排出體外。
那麽為什麽津液不足呢?
體內有熱,那“火”更強。
這裏有真火,也有虛火。
現在大部分人虛火比較多,老師說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天天吃肉。
嗯,我覺得確實是這樣。
女兒小時候不吃肉,睡得很香,胃口很好,身體很好。
自從有了吃肉菜的胃口,每天睡覺踢被子(身體裏熱),很容易咳嗽喘氣。
後記:
兩年半過去了,雖然女兒的體質沒有發生質的變化,但是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在家管理了兩次發燒(39以上)。我不想吹噓自己有多冷靜多聰明。其實只是因為我知道中醫的壹些基本概念,能判斷癥狀的輕重緩急,所以心中有數。我不會隨便去醫院,讓孩子受苦。也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發燒後,孩子的後遺癥(胃口不好,睡眠不好等。)也比較少。這就是身體自愈的“奇跡”。
以前,有人說中醫神棍可能是因為張悟本。其實真正產生魔棒的是靈界。只要辯證方法對了,方法對了,效果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