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為黃連、三角黃連或連雲黃連的幹燥根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主治:濕熱脹滿、嘔吐吞酸、濕熱泄瀉、高熱眩暈、失眠、血熱嘔吐、癰腫疔瘡、目赤牙痛、消渴、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也是醫聖張仲景盲目用的藥。現在,我們介紹包含14個黃連經典方劑的六個瀉心湯。
1.瀉心湯
組成:大黃10g,黃連、黃芩各5g。敷三種藥,取800毫升水,煮250毫升,立即服用。
主治:瀉火解毒,燥濕清熱。治療邪火、迫血疹、吐血、鼻衄、便秘、目赤;三焦積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表瘡、胸悶便秘;濕熱黃疸,胸悶不安,舌苔黃膩,脈實。
2.附子瀉心湯:
組成:大黃12g,黃連6g,黃芩6g,附子10g(炮制,不要煮汁),四味服,三味切。用400毫升麻沸湯浸泡,擰幹片刻,取附子汁,分溫服用。
【主治】溫經回陽,清熱消腫。治外陽虛,胃熱。心滿,但惡寒多汗反復。
3.甘草瀉心湯:
組成:甘草12g(炒)、黃芩9g、幹姜9g、半夏9g(洗)、大棗12g(碎)、黃連3g。加六味,取2升水,煮1.2升,去我,煎600毫升。每日三次,每次200毫升,溫服。
【主治】益氣和胃,消腫止嘔。治傷寒中風,大夫反其道而行之,導致胃氣虛弱,身體下行數十日,五谷不融,腹部打雷,心口硬飽,幹嘔不安。
4.大黃黃連瀉心湯:
組成:大黃6克,黃連3克。供應兩種口味。用200毫升麻沸湯浸泡,片刻擰幹,分兩次服用。
主治:心脹,脈閉浮。
5.半夏瀉心湯:
組成:半夏12g(洗凈),黃芩、幹姜、人參、甘草(炒),各9g,黃連3g,大棗12g(碎)。七味服,1升水,600 ml煮沸,再煎300 ml,分兩次服。
主治:和胃、降逆、散結、消腫。主寒熱阻滯於中,胃氣不和,心滿不痛,或幹嘔,或嘔吐,腸鳴腹瀉,舌苔薄黃膩,脈數。
6.生姜瀉心湯
組成:生姜12g(切),甘草9g(炒),人參9g,幹姜3g,黃芩9g,半夏9g(洗),黃連3g,大棗12g(碎)。加八味,加水2升,煮1.2升,去我,煎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溫服,每日三次。
主治:和胃、消腫、散結、利水。控水之熱交織,胃不和,心硬。幹糧臭,腹中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