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熱可分為口渴和熱入營血引起的口渴:兩證雖同為內實熱證,但應區分邪熱在氣和血。前者多因熱邪入內,陽明氣分熱。表現為口渴,伴有發熱、出汗、脈沈;陽明腑證會伴有便秘、腹脹、疼痛。營中入血之熱,口幹舌燥,但程度大減。而且剛進營地。因為熱邪,血液裏的津液都是蒸出來的,雖然口幹舌燥,但我並不是很渴。就算渴了也不怎麽喝。看到晚上又煩又熱。或者焦躁不安,隱隱出疹。養血中舌紅等熱的癥狀。對於這種內熱口渴綜合征,熱清了,口渴就停了,不需要專門生津止渴。對於熱盛氣盛者,宜清熱瀉火,保津液,方劑選自老虎加人參湯。陽明腑用大、小承氣湯治療。當熱入營而血出,營清而血涼時,選用清營湯。犀牛角地黃湯等等。
濕熱蒸渴:通常發生在潮濕的溫度或濕度。但在雜病中並不少見。總的來說,濕熱病證,因為濕是陰邪,對津液的傷害不重,所以不渴。但濕熱並重或熱重於濕者,則可能出現口渴、體熱等癥狀。其臨床特點是:口渴不喜飲,或飲多,或喜飲熱,並伴有濕邪癥狀,如體熱低或午後體熱,胸中脹滿、脹滿等。頭重、便溏、苔黃膩等。治療要結合清熱祛濕,根據濕熱的嚴重程度分別施治。熱重於濕者可用石三湯、連蒲飲,濕熱兼治者可用黃苓滑石湯、甘露消毒丹。濕熱口渴,因其口渴,不想喝或喝得不多,應與熱入血相區別。熱入血,必然有血熱的證候(如譫妄、皮疹),與濕熱證有較大區別。
喝水止渴:由於痰濁內阻。楊琪不能應用,氣化不利,津液不能運行,導致口渴。表現為口幹舌燥但無飲酒欲望,或酒後不適。或者進水就吐。同時,喝水止住的腹部滿重、水腫、心下心悸或臍下心悸、小便不利、舌苔水汪汪等。要用溫陽化飲的方法治療。心下戒酒者,桂苓疏肝湯為主;五苓散可用於下焦停飲者。
肺燥津虧口渴和陰虛火旺口渴:前者是外感燥邪燒肺津,或久咳傷肺陰。肺為氣道,主津液、皮毛、大腸的運用。所以它的癥狀就是口渴,鼻子幹,喉嚨幹。幹咳無痰,皮膚幹燥,大便幹燥等。後者要麽是發熱後期被陰津消耗,要麽是久病陰血不足,陰虛產生內熱。所以,不僅口幹咽燥,晚上也是如此。以及失眠、頭暈、骨蒸、潮熱、五心煩、舌紅、津液不足等陰虛火旺癥狀。肺燥津虧者,宜清肺燥生津,選用清燥湯或清燥救肺湯;陰虛火旺者,宜滋陰生津,僅可選用六味地黃湯、增液湯。
簡而言之,口渴的癥狀有很多,上面討論了最常見的癥狀。註意要不要喝,多喝少喝,喜溫喜涼,結合脈象舌苔仔細分析。區分氣血,陰虛陽亢,虛實,什麽是臟腑,什麽是腑臟,分別對待,不能當作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