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產後如何護理側切口,產後如何恢復子宮。

產後如何護理側切口,產後如何恢復子宮。

側切是很多產婦都會使用的壹種生產方式。因為側切對產婦身體傷害較小且效果很好。但是很多產婦忽略了產後如何護理側切傷口這壹點。產後幾天,產婦要註意側切口的清潔消毒,避免側切口發炎。

產後側切傷口如何護理?

1.保持清潔幹燥,避免感染:回家後壹周內不要用皮膚沾濕,以免浸濕傷口;出院後貼在傷口上的透氣膠帶,壹周後可以揭下,可以洗澡;壹旦傷口出現局部紅、腫、熱、裂等現象,或有膿性分泌物,或全身發熱,壹定要盡快去醫院就診。

2、少活動,不要提重物。回家後盡可能多休息,但要定時起床走動。散步可以促進術後恢復,有助於預防血栓等並發癥,只要不要過度。可以慢慢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

3、每天用手指輕輕按摩傷口3-5分鐘,可有效減少疤痕形成。避免陽光直射傷口,會加深疤痕的顏色。在傷口愈合期間,傷口可能會有發癢的癥狀。不要用手止癢,以免加重局部刺激。疤痕瘙癢壹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

4.如果剖腹產術後數周傷口仍無愈合跡象,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如果產後傷口因脂肪液化或傷口長期發炎而不愈合,可以用壹種促進傷口愈合的良藥來治療,如俞收斂方。

5、註意產後飲食調理。產後壹周內可以增加蛋白質食物。如牛奶、雞蛋等。,高蛋白可以促進傷口盡快愈合。多吃粗纖維食物,防止形成難以排出的硬便,影響會陰傷口。便秘時,多吃香蕉有利於通便。產後新媽媽可以多吃水果、雞蛋、瘦肉、皮膚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表皮的代謝功能,不僅有利於傷口修復,還可以防止疤痕瘙癢。

產後子宮如何恢復?

從懷孕到分娩的整個階段,母親的子宮變化很大。隨著胎兒慢慢長大,子宮逐漸增大。生完孩子後,子宮會自動啟動修復程序,很多媽媽恨不得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那麽產後如何恢復子宮呢?

母乳餵養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有助於恢復體型。過了三四天,宮縮的痛苦就沒那麽大了。子宮每天都在下降,大概十天左右不會碰到肚子。子宮自身修復,子宮內膜創面,胎盤脫落,大約需要14 ~ 16周。惡露排出是壹個子宮修復的過程。

產後按摩有助於子宮的恢復。生完寶寶後,新媽媽們可以經常順時針輕輕按摩小腹。通過在按摩過程中刺激穴位,間接增強子宮肌肉的興奮性,促進收縮。

適當使用含有益母草、當歸等藥材的制劑泡腳,通過刺激足部穴位和經絡,使全身血管擴張,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從而恢復器官的正常功能。

子宮恢復需要壹段時間。準媽媽不要操之過急。壹般產後6周內會恢復正常。

女性懷孕後,子宮會變得比懷孕時大幾十倍。產後子宮恢復需要壹段時間。那麽產後多久才能恢復子宮呢?壹般來說,產後子宮恢復到原來的大小大約需要6-8周的時間。

產後子宮恢復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子宮體的恢復、宮頸的恢復和子宮內膜的恢復。

1,子宮體的恢復,胎盤娩出後,子宮收縮,立即變小。壹個堅硬的球形子宮體可以扣在腹部,她的上緣和臍帶在同壹水平線上。然後宮底高度平均每天下降65438±0 ~ 2cm。產後10 ~ 14天,子宮完全下降到小骨盆內,然後腹部摸不到子宮。產後6周左右,子宮基本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2、宮頸內卷,分娩末期,由於宮頸充血水腫,變得很軟,像裙子壹樣皺。1周後,宮頸初步恢復。產後7~10天,宮頸內口閉合,不易將指尖伸進去。產後4周左右,宮頸基本會恢復正常大小。由於分娩過程中的損傷,經產婦的宮頸外口不再是圓形的,而是變成了橫裂。

3、子宮內膜修復,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蛻膜組織的碎片也隨惡露排出。子宮內膜基底細胞增殖修復,新的子宮內膜覆蓋整個宮腔。這個修復過程是漸進的。產後約10天,除胎盤附著面外,宮腔其他部位均被新生子宮內膜覆蓋;胎盤表面的修復要慢很多。產後胎盤附著面面積約手掌大小,產後2周末直徑縮小至3~4 cm,產後6~8周可完全修復,不留疤痕。

  • 上一篇:春天經常咳嗽怎麽辦?
  • 下一篇:偏方光頭強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