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弱足【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腳氣病[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中醫腳氣腳氣(腳弱[1],腳氣[2])為病名[3]。見《肘應急方》卷三。古代稱慢風滯病,又稱足無力[3]、足軟癥[4]。
中醫術語(2004):腳氣是指以腿腳麻木、酸痛、無力或痙攣、腫脹或萎頓為特征的疾病[1]。
中醫術語(2010):腳氣又稱腳氣,是指以腿腳麻木、酸痛、無力、痙攣、腫脹或肌肉萎縮為特征的疾病[2]。
3.1腳氣的病因病機為外感濕邪、風邪毒,或飲食厚膩之傷,積濕生熱,流入腿腳[3][4]。
3.2腳氣的癥狀是雙腳無力,小腿腫脹與否,麻木,甚至心臟悸動,危及生命[4]。這種疾病從腳開始,被稱為腳氣病[4]。
癥狀包括腿腳麻木,酸痛,虛弱,或抽筋,或松弛,或腫脹,或萎頓,或腳和小腿發紅和發熱,然後發作腹部,惡心,嘔吐,心悸,胸悶,哮喘,譫妄和言語障礙[3][4]。
3.3腳氣的分類有幹性腳氣和濕性腳氣[3]。臨床上將腳腫、脛腫的人稱為濕性腳氣;不腫的是幹性腳氣;心慌氣短等危險者,為腳氣沖心[4]。
濕型腳氣包括寒濕型腳氣、濕痰型腳氣、濕熱型腳氣、濕毒型腳氣等[3]。此外,腳氣還有多種類型,如風毒腳氣、流毒腳氣、腳氣沖心、腳氣入腹、腳氣逼肺等[3]。也有根據六經分類的[3]。
3.4治療腳氣註意事項:飲食成癮引起的Berberi在治療期間應配合飲食治療[4]。
維生素B1缺乏癥、營養不良性水腫、現代醫學中的下肢多發性神經炎等都屬於此病範疇,可參照本文[4]進行治療。
3.4.1方劑治療應以散郁祛濕為主,或以祛風清熱、調血行氣為主[3]。
醫腳氣的真實故事:“故治宜用蒼術、白術治其濕,知母、黃柏、何首烏祛其熱,當歸、白芍、生地調其血,木瓜、檳榔行氣,羌活、獨活利關節祛風濕,木通、防己、川牛膝引之。
常用方劑如紀明散、濟生檳榔湯、季芳飲等[3]。《肘急方》、《急千子方》等方劑中均有用黃豆、黑豆、紅豆治療腳氣的記載,可作為輔助療法[3]。
3.4.2針刺治療濕性腳氣以足三裏、三陰交、陽陵泉、陰陵泉、斜溪、馮跋為主要穴位[4]。寒濕者加艾灸;濕熱的人可以出血;惡寒發熱者,擴大椎骨,並谷;小便少者應加水道[4]。幹性腳氣主要選自足三裏、吊鐘、楊妃、三陰交、雪海、太溪[4]。轉筋者加山;脾胃虛弱加脾俞胃俞[4]。內關、巨闕、神門、陰陵泉、陽陵泉、足三裏是腳氣的主要穴位。神昏了,加人;崩灸關元,氣海[4]。對危重病人應積極采取綜合療法進行搶救[4]。
4西醫腳氣腳氣是維生素B1缺乏,主要涉及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水腫和漿液滲出。臨床上以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癥狀為主,多發生在以精米為主食的地區。維生素B1(硫胺素)常與其他B族維生素壹起存在於食物中,是壹種水溶性維生素。它在體內以輔酶的形式參與各種酶系統活動,特別是在碳水化合物氧化能力的過程中。體內儲存不多,容易虛。硫胺素廣泛存在於谷物、豆類、堅果、酵母、肝臟、肉類、魚類和其他食物中。谷類多存在於外胚層(麩皮,麩皮),精白米損失較大。在堿性溶液中加熱容易分解,失去活性。
4.1病因病理1,膳食攝入不足。特別是吃精制的白米,缺少肉類和豆類,容易引起硫胺素缺乏。
2、由於酒精中毒,各種胃腸道(如慢性腹瀉、腸結核等。)或其他疾病(如長期發熱、甲亢等。)攝入太少造成的。
3.需求增加。迅速成長的孩子。孕婦、哺乳期的母親,或者碳水化合物攝入較多、有發熱感染的人,需要增加維生素B1。如果不補充,就容易導致虛。
4.2臨床表現1。嬰兒型腳氣常突發,有神經系統癥狀者稱為腦型;突發心力衰竭的人就滿足了。大齡兒童的癥狀與成人相似,主要是水腫和多發性神經炎。年齡較大的末梢神經炎患兒下蹲時站立困難,膝反射消失,腓腸肌受擠壓。
2、經常疲勞、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嘔吐、腹瀉或便秘,並伴有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生長發育遲緩。早期可出現下肢踝部水腫,甚至擴展至全身,或伴有心包、胸腹腔積液。
3、常先表現為煩躁不安,哭喊嘶啞,甚至失音,然後神情冷漠,反應遲鈍,餵奶咳嗽,嗜睡,嚴重者昏迷抽搐。有時昏迷抽搐會突然發生。
4、經常突發心力衰竭,寶寶煩躁不安、尖叫、咳嗽、氣短、出冷汗、嘴唇(腳趾)發青。
5、孕媽媽缺乏維生素B1,新生兒可患先天性腳氣病,表現為哭鬧無力、無精打采、吮吸力弱、水腫嗜睡。
4.3查1,血常規,尿常規。維生素B1負荷試驗尿量減少。
2、血丙酮酸、硫胺素檢查。血丙酮酸和乳酸濃度升高;紅細胞轉酮醇酶活性降低。
3.心電圖檢查。
4.4待遇1。壹般治療:調整飲食,給奶媽和病兒提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母乳餵養的寶寶也要對哺乳期的媽媽進行治療,必要時暫停母乳餵養。
2、維生素B1治療:
(1)輕度患者:口服維生素B1。
(2)重癥(如心腦型)及消化道功能障礙:應註意避免用靜脈註射用葡萄糖溶液稀釋,以免因血中丙酮酸增多而加重病情。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過量的煙酸和葉酸都會阻礙維生素B1的利用,應該避免。
3.對癥治療:如糾正心力衰竭和抗驚厥治療。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