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壹種涉及生理、心理、情緒、思想的疾病。不僅影響正常生活,也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對事物的看法。抑郁癥不同於暫時性抑郁癥。如果沒有有效的治療,癥狀會持續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癥狀包括:
(1)感到悲傷和空虛。
(2)對各種活動缺乏興趣或興趣。
(3)感到無價值或內疚。
(4)食欲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或嗜睡。
(6)容易疲勞。
(7)無法集中註意力。
(8)有死亡或自殺的念頭。
抑郁癥的病例不壹定同時滿足以上所有癥狀。
原因:
抑郁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失去親人或遭受失敗;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腦成像技術指出,負責調節抑郁癥患者情緒、思維、睡眠、食欲和行為的中樞神經系統無法正常運作,必要的神經遞質(與神經細胞溝通的化學元素)也失去了平衡。壹般認為,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在導致抑郁癥方面都起著關鍵作用。研究表明,這兩種化學元素都會影響壹個人的情緒。
容易感到抑郁的原因可能是由基因引起的,基因與心理因素和外部環境(例如,失去親人或生活條件的重大變化)相互作用。心臟病、中風或癌癥等疾病也可能導致抑郁癥狀。
抑郁癥不是任何特定人群的專屬,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無論什麽地區、國家、民族,都可能存在精神和行為障礙的人群。精神障礙也可能發生在生命周期的任何時候,無論性別、財富、國家或城市。工業化國家或富人容易出現精神障礙的觀點是錯誤的。說現代化步伐落後的農村生活不容易出現精神障礙也是不正確的。
世界上約有4億人患有精神或神經疾病,其中,約有1.21億人患有抑郁癥。這些障礙被列為世界十大殘疾疾病的第五位,給個人、家庭和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壓力。到2020年,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統計數據和流行發病趨勢,抑郁癥在總疾病中的比例將增加到5.7%,在Dalys(殘疾調整壽命年)中將成為第二位,僅次於貧血,在發達地區將躍居第壹位。
診斷:
治療抑郁癥的第壹步是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壹般健康檢查應包括審查個人和家庭成員的病史,以及全面的身體和心理檢查,以確定語言和思維模式是否受到影響。抑郁癥是壹種很難診斷的疾病。大多數抑郁癥患者很少向醫生尋求幫助,因為壹般認為抑郁癥是個人的弱點,患者也相信抑郁癥的癥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或者他們太無助而不願向他人求助。即使他們求助於醫生,他們通常也不會被診斷為抑郁癥。因此,只有少數抑郁癥患者能夠得到適當的治療。抑郁癥是真正的疾病,不是人格的弱點,不會自己消失。識別抑郁癥並鼓勵患者尋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負面影響:
抑郁癥的不良影響不僅發生在患者身上,還會影響其家人和朋友。嚴重的可能使受害者無法正常生活,對工作、學習、飲食、睡眠造成障礙,無法享受任何壹種快樂的活動。的確,抑郁癥會讓人感到無力。根據記錄,近65,438+02%的患者感到無力。另壹方面,抑郁癥也會增加個人、家庭或整個社區的經濟負擔。有些經濟負擔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計算,有些是無法估計的。可以估計的經濟負擔包括對衛生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失業、生產力降低、對家庭成員和照顧者的影響、不同程度的犯罪、公共安全風險和自殺的負面影響。
抑郁癥與其他疾病的關系;
除了壹些生理疾病,如中風、癌癥,還有壹些心理疾病並發抑郁癥,如廣泛性焦慮癥(GAD)、創傷後應激綜合征(PTSD)。其他疾病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將對整體健康的恢復有很大幫助。
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減輕抑郁癥的癥狀。有效的治療可以緩解六個月以上的癥狀,恢復原有的正常生活功能。根據治療效果,癥狀會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有的可能只是部分緩解。
抑郁癥患者會因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出現相當大的差異和治療效果。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抗抑郁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綜合治療會有不同的效果。
抗抑郁劑
抗抑郁藥是可以通過處方購買的藥物,用於緩解抑郁癥狀。研究人員估計,大約50% ~ 60%的抑郁癥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得到控制和緩解。
非藥物療法
心理療法或“談話”療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個體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和支持性心理療法,通常用於治療抑郁癥。電驚厥療法(ECT)和經顱磁刺激(TMS),另壹種最近開發的ECT替代療法,可以作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提供給重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