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重點是,大黃性寒,味苦。如果用在久病後身體虛弱的人身上,恐怕會難以承受。
孫悟空對此的解釋是:“賢弟,不知此藥益於化痰行氣,能消除丹田寒熱郁結。別管我。”
最後,朱紫國國王服了大黃藥,他的病很快就好了。
不僅西遊記裏寫到用大黃治食積,還有壹些醫生喜歡用大黃治食積寶寶。所以很多給孩子治療過的家長都知道這種藥,但是有些給寶寶吃過這種藥的家長,在醫生開藥的時候會說:“醫生,不要開這種藥,娃娃拉著很不舒服。”為什麽娃娃吃了這個藥會拉?
其實這是因為家長不了解大黃的功效,種下了對它的誤解。具體答案稍後分解。有句話叫“大黃救人白,人參殺人無過錯”,這是對大黃偏見的生動描述。
大黃是做什麽的?
神農本草經上說:大黃能散瘀、化瘀、寒熱、破脘痞、留食、清胃、推陳出新、疏通經絡、調理飲食、鎮靜五臟。
常用於胃腸郁結、便秘等證,其苦寒,歸脾、胃、大腸、心、肝經。
對瀉下積滯,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濕熱有很好的作用。
大黃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種。給孩子用藥時,最好選用青海西寧、甘肅宕昌、岷縣、武威、陜西隴縣、留壩、城固的大黃。大黃瀉下力強,對小兒積食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大黃又苦又寒,孩子吃了傷胃嗎?
這是大黃的用量決定的,用多了對胃有害,用少了對疾病的治療無益。在教科書上,大黃的劑量是5-15g,而對於兒童的治療,劑量控制在0.5-10g就好了(比猴王的劑量少不了太多),醫生會根據兒童的體力、積熱的程度以及對服藥的反應來調整劑量。這樣,副作用可以降到最低,大黃可以發揮其最有利的作用。
為什麽有些兒科醫生那麽喜歡用大黃?
現在的孩子營養普遍超標。無論是從各種渠道買的奶粉,還是經常吃的雞鴨魚肉,家長們總認為孩子要什麽就給什麽。表面上,他們愛他們的孩子。但由於兒童脾胃功能發育不完全,吃多了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產生上火、積食,進而出現嘔吐、腹瀉、發熱、咳嗽等癥狀。
這時候就需要用大黃排出堆積的食物,清理腸胃。
能快速起效,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我之前說過,有些家長說孩子吃了不舒服?父母應該明白,服藥期間腹部不適的癥狀確實會出現。這時候家長可以用手帕熱敷腹部或者順時針按摩腹部,可以很好的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