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吞咽困難、腹瀉:癥狀為腹脹、腹痛、腹瀉,腹瀉後疼痛減輕,大便酸,或嘔吐,無食欲,夜不寐,舌苔厚膩,或淡黃。
對於消化不良的治療,應以幫助脾胃消化的產品為主,同時要節制母乳餵養。常用方劑保和丸:神曲10g,麥芽5g,谷芽5g,山楂10g,茯苓10g,黃連3g,半夏5g,陳皮3g。腹痛脹氣嚴重者,加木香、厚樸理氣消脹;如果嘔吐嚴重,加入藿香和生姜,用辛辣的香味止吐。
也可以服用小兒奇珍丹。如果口渴,可以用大黃粉幫助緩解便秘。
(2)風寒泄瀉:泄瀉稀稀,無明顯臭味,腹痛腸鳴,或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舌苔白膩,脈強。
治寒濕以芳香類藥物為主,常用藿香正氣散:藿香3g、紫蘇5g、半夏5g、茯苓10g、炒蒼術10g、陳皮3g、澤瀉10g。腹痛較重者,加木香、砂仁,理氣止痛;食滯者,加山楂助消化,導滯;加入澤瀉、豬苓利尿。
(3)濕熱泄瀉:癥狀為稀瀉,水多,或註水,糞便暗黃色有臭味,或有少許粘液,腹痛,食欲不振,或全身惡心,四肢乏力,發熱或不發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
治療清熱利濕,主要用清表利濕藥。常用葛根芩連湯加減為:葛根5g,黃芩5g,甘草3g,茯苓10g,澤瀉10g,厚樸5g,車前草10g,神曲10g。若小便赤短,加六藝散(滑石、甘草)清熱利濕;腹痛較重者,加白芍、木香,理氣止痛;經常嘔吐的患者加半夏、生姜汁或玉樹丹,減少不良反應;濕盛口幹者,加蒼術燥濕;高熱多飲者,加石膏、芒硝,清熱除煩。
(4)脾虛泄瀉:大便溏薄,食後常瀉,色淡而不臭,面色蒼白,肌肉消瘦,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而且經常復發。
治腹瀉,以健脾益氣藥為主,健脾理氣調濕。常用的加味沈淩白術散有黨參10g、炒白術5g、茯苓10g、山藥10g、炒薏苡仁10g、炒白扁豆10g、陳皮3g、砂仁5g。如見腹痛,加木香理氣止痛;若腹瀉持續時間較長,且無包涵體、滯結,加燉訶子肉、赤石脂,強腸止瀉;大便溏薄或水谷者,加幹姜溫中散寒。
(5)脾腎陽虛:癥見遷延不退,食後即瀉,糞便稀薄,麥片後消化不良,或脫肛,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睡眠時目露,舌淡苔白,脈弱。
治脾腎,常用健脾益氣湯合申思丸:補骨脂10g,燉肉豆蔻5g,五味子5g,人參3g,炒白術10g,茯苓10g,吳茱萸5g。脫肛者加黃芪、升麻,升中氣;長期腹瀉者,可煨訶子肉、赤石脂、梁等。抑制澀味。
上述腹瀉如果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往往會造成陰傷或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