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糜爛型:發生在第三、四趾之間,第四、五趾之間。腳趾剛開始濕的時候,泡出白色或小水泡。幹燥脫皮時,脫屑處濕漉漉的,發紅,發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發生在腳的邊緣。開始是全壁厚的小水泡,有的可以融合成大水泡。水泡液是透明的,周圍沒有腮紅。自覺瘙癢常因搔抓後繼發感染導致丹毒、淋巴管炎。
3.角質化型:發生在腳後跟。主要表現為皮膚厚而幹,角化,脫屑,瘙癢,易皸裂。此型無水皰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處理措施
1.家庭用藥
(1)糜爛型:先用1: 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瑞文努爾溶液浸泡,再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晾幹後再塗腳氣靈或癬藥膏,每日2次。
(2)水皰型:用熱水泡腳後塗克黴唑癬洗劑或復方水楊酸酊,每日壹次。皮膚幹燥後,塗腳氣或宣帝軟膏。
(3)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可外用或與復方水楊酸醇交替使用,早晚各壹次。上藥後最好用塑料薄膜包裹藥物,使藥物浸入厚皮中,便於剝離厚皮。
(4)近年來,在床上用足光散治療各種腳氣,效果顯著。每天晚上泡腳壹次,三次有效。具體用法見說明書。
按摩穴位可以治腳氣和腳臭。
洗腳的時候,把腳泡在盆裏的溫水裏兩三分鐘。雙腳發燙時,將壹只腳的腳後跟壓在另壹只腳趾上,待縫好後,再將腳後跟向前推至腳趾尖,再揉壹遍。輕輕向後拉,向前推,避免摩擦皮膚。雙腳交替摩擦每個腳趾縫50-80次。速度為每分鐘100-120次。壹夜壹次,這種方法不適合腳氣嚴重,上部皮膚破損的人。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