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脫臼俗稱“掉下巴”,即顳下頜關節脫位,常困擾患者及家屬。(攝影/黃智雯)。聖馬丁天主教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牙醫徐偉凱博士指出,俗稱的“掉下巴”就是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是控制下巴運動的關節,其運動方式在所有關節中是獨壹無二的。除了常見四肢的“杵臼運動”外,還可以在關節窩內向前滑動,使嘴張得更大。
正常情況下,關節後面有韌帶拉動關節,避免過度滑動;但如外力沖擊或肌肉紊亂,則有可能使關節過度前移。過關節膨出時,關節會卡住,周圍肌肉僵硬,使關節無法回到脫臼的位置。
註意經常“掉下巴”。
徐偉凱醫生說,脫臼後,醫生把下巴往後推,病人後來張嘴或打哈欠時,就用拳頭托住下巴。經過大約兩個月的休息,他們中的大多數可以恢復正常。然而,有些人,尤其是那些患有中風或癡呆癥的人,在未來經常會出現“下巴下垂”,即使他們的下巴是復位的。
這是因為關節和韌帶過度拉伸松弛,再加上這些人的大腦損傷,失去了原有的大腦反饋機制,會使肌肉用力過猛,使下巴脫臼;嚴重的話甚至會演變成慢性復發性顳下頜關節脫位。如果嘴稍微寬壹點,下巴就會脫臼,這是無法忍受的。
肉毒桿菌素治療“掉下巴”
在過去,這類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包括增加或降低關節隆突的高度。但如果患者年齡較大,有中風等慢性疾病,手術中承擔的風險較高,家屬也不會接受。
現在可以用肉毒毒素保守治療。肉毒素可以放松原本過於緊張的肌肉。翼外肌註射肉毒毒素可以降低關節屈曲的力量,減少脫位的概率。
醫生提醒我:
肉毒桿菌註射治療頻繁的下巴脫位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如果肉毒桿菌註射過深,可能會引起腭咽閉鎖,導致鼻音或飲水嗆咳。因此提醒,肉毒桿菌應該由熟悉這部分結構的醫生來管理。